2021-4-13 | 家庭教育论文
一、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朱熹家庭教育的基本主张
1、取便于童,循序渐进
在古时,童蒙教育一直备受重视,一些家长让其子女从很小就开始诵读古经,但是因为儿童在那个年龄并未长成成熟的心智,无法清楚地理解古代经典的含义,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现象。朱熹针对此教育现象,想要为儿童读书取便,就得为那些古经典添加注解,如他后来编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仪礼经传通解》等,方便儿童阅读,只有这样儿童才易汲取书本的精华。他认为除了让儿童诵读经书之外,还应该根据儿童身心的特点即不断长成的心智,适时的更新教育内容,开展一些新的教育训练,提升其子女的心智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易子而教,督促教诲
朱熹非常怜爱自己的子女,教子心切,在平时著书和交友过程中,无不体现朱熹的教育子女的心境。在婴孩时期,朱熹都是亲身教诲子女,教以读书识字,培养日常品行习惯。子女长成一些后,朱熹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就采取了古时“易子而教”的方法,目的是给子女提供质量优等的教育,将自己的子女交给别人教诲,希望老师严格督促其学习。期间他为了使儿子朱塾能有大出息,先后诚请林用中,名师吕祖谦等人教导,想用老师们的学术品行来熏陶朱塾的养成,使之成为国之栋才。
(二)朱熹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则
1、以身作则
朱熹非常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认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不仅要“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正己以格物”,为孩子做好榜样。
2、立规训导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需要规矩,这样生活的轨迹才得以正常。朱熹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重视规矩的作用。朱熹根据自己成长经历以及结合前人的家庭教育想,在对儿女进行教育的实践中,编写了许多家规、家训,作为约束子女的规则,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可循。
3、严而有慈
做父母的应该怎样给予子女爱呢?有的家长说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让孩子受委屈,这就是很好的爱自己的儿女。然而,事实并不然,父母应该做到有原则的给予爱,要慈而有严,朱熹在进行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样也体现了这个教育方法。在他的眼中,父母疼爱自己子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疼爱也要讲究原则讲求一个“度”,爱不能变化成溺爱,更不能成为放任自流,否则将导致“骄情坏了,当长亦凶狠”。
二、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现在许多家长谈及到家庭教育儿女的话题都是很伤脑筋,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在任何阶段都不能松懈。所以就有了从娃娃抓起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此外,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生养一个孩子,这样就会出现全家都围绕这一“宝”而转动的现象,即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众人呵护,十分娇宠,溺爱方式的家庭教养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我们采取怎么样的行动来指引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呢?我们应该怎样汲取古时蒙养教育的有益成分呢?作为一代大家,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古代蒙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关注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必定为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重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理性的对待其思想价值,防止在历史中丢失本我。
(一)重视开发早期教育的价值
朱熹非常重视早教,他认为儿童从诞生之日起就接受良好教育的熏陶,利于其品行的培养。早期教育,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具有基奠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处于快速生长的关键期,如果能顺应儿童的发展习性和发展要求,顺势利导,将会收到很良好的效果。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早期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学习起点。此外对当今社会而言,早期教育是提升儿童素养的最佳途径,在开始阶段儿童是否得以正确引导、教育,关系到今后我国国民素质高低的严肃问题。因此,对儿童实施早期教育,意义深远,应该引起每一位家长的重视。那么应该如何有效的开展早期教育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会儿童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盥洗大小便,自己收拾玩具等,培养独立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应该注重儿童智力的开发,应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多让儿童接触一些读物,做一些智力游戏,多启发儿童思考,敢问为什么,家长积极地给与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最后要寓教于游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不能无情的遏制。但也不能让儿童放纵的玩,要有教育的玩,即在游戏中贯穿教育的因素,让其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
(二)倡导循序渐进的家庭教育方法
朱熹分别对小学和大学教育这两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按照儿童的长成规律进行教育,符合每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性,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行教育,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和学习的。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要想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少若成天性,习惯之养成,儿童在小时候各种行为习惯还未养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该抓紧有利时机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习惯。同时,对于儿童的养成应该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使之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之人。首先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其原有水平上促进成长。有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儿女成为“全才”,僭越儿童的智力发展的阶段,报了各种学习辅导班,有钢琴,舞蹈,绘画,象棋等,五花八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身心俱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在生活中观察儿童所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不是一味地牵着儿童鼻子前进,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一生下来,首先进入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生活环境。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所谓的“齐家”,目的就是创设一个理想的家庭环境,使儿童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环境对一个人身心发展影响是很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那么应该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亲身做好行为示范,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地受到影响。其次,要对儿童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让儿童接受到正面反馈,激励儿童快乐的成长。最后,要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关系,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让儿童体会到良好交际的好处,有利于儿童更好的走向社会,成为与人为善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女营建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促成理想人格的养成。
作者:柳倩 单位:邢台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