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环境设计论文
一、理想街道环境设计原则
(一)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景观环境中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场所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较深刻的印象,可作为某段街道的标志性设计,体现出城市建设的独特性。因此要尊重历史,继承并保护好历史遗产,对城市的发展史认真研究,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将城市的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和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等分析认知揉和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去,从而使城市街道环境文化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
(二)整体性
理想街道环境设计要从城市总体出发,注重城市总体设计理念,要统筹规划道路、灯光、人、周边环境绿化等街道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使街道环境设计与城市自然景色和历史文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街道空间道路与周边环境等化作一个景观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符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最终使社会、当地文化、地方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都融合在街道环境设计风格中,充分展现出城市整体形象,又不失城市个性化和人性化,达到理想街道环境设计地方性、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三)可适应性
这就强调了城市居民在街道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城市理想的街道景观设计、建设以及各种道路服务设施的配置,都要从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日常习惯、喜好等进行空间规划,如合理设置休闲长椅、石墩、等公共汽车站点和座椅、公用电话亭、街头小卖店、夜间照明、绿化植物等,以期为行人提供最佳的街头服务。
(四)保护、节约和可持续性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也随之被破坏,因此理想的城市街道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在满足人类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土地、水、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破坏,提倡节能节水,增强物质循环使用率,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维护自然界生物的本土性和多样性,缓冲并调节自然界本生功能,促进自然资源与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想街道环境设计
(一)路面的人性化设计
传统城市街道的任务就是承担重要的交通,在街道的路面规划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亲切宜人的尺度,通过塑造街道两侧的凸凹角空间来缓和人流与车流的冲突,利用“边缘效应”或“弹性空间”丰富街道空间层次,形成“路从景出,景由路生”的街道路面景观效果。而现代化街道除了这项交通重任外,还力求从街道侧面展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形象,着力于“大”、“宽”路面的设计,忽略街道两侧建筑与路断面的比例,尤其一些小城市盲目模仿大中城市路面尺度进行建设,极易导致街道尺度失调。理想城市街道的路面设计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协调统一的设计理念,既突出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适宜的比例尺度,又不偏离城市设计理念与综合处理方法。街道路面材料主要包括沥青类、混凝土类及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凝土砌块、石材、木材和砂土类天然材料,砖材、陶瓷类为人工烧制。
其中沥青类和混凝土类材料适用于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的以交通为主的街道,当前用于交通性街道的较为先进的材料为在改性沥青的基础上经人工脱色的彩色沥青,其主要作用、性能和施工工艺与传统沥青相当,抗高低温、寿命长、耐摩擦,不易出现开裂、剥离等路面破坏现象,而且较之传统沥青色彩鲜艳、使用更持久,还有很好的透水性,能提高雨水循环利用,适应环保、人性化设计要求。步行街、风景园林道路等生活性街道则追求性能多样、色彩鲜明、造型自由、欢快活泼的人工烧制材料,由砖材、陶瓷材料混合木材、石材、砂土等天然材料使行人行走在上面更感觉自然、亲切、舒适。理想街道路面材料选用和设计还讲究透水性和非透水性,根据路面的非透水性,利用地表水循环设计理念创设街道水景景观;混凝土路面设计地面坡度和雨水渗透口以便于雨水均匀渗入地下,半硬质路面采用可渗透性材料最大限度的使自然降水渗漏,丰富地下水资源,同时有利于地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二)节点环境小品的人性化设计
节点小品是理想街道环境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理想街道景观节点小品的设计更注重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及魅力风格,让人赏心悦目。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明显,致使不同城市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各异,这就为具有城市特色的街道景点小品设计提供了广泛的素材,需要设计者依据地方发展背景发掘出能彰显该城市品味及内涵的街道节点小品,与街道景观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相呼应。如街道两侧的护栏、树围进行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街道色调采用淡黄、青绿、灰白等,点缀各类奇花异草,映衬蓝天、白云、艳阳,其间错落有致的花草小景被设计为数字、图形艺术;在街道景点小品周围大多与长椅、台阶、坐凳、石桌和石墩相连,清洁美观,既是一道风景,又方便了群众,设计思想要呈现自然、有趣、轻松,可摆脱陈旧思想,大胆将座椅、报亭、广告标示牌艺术化;还可在社区街道旁边绿化带里设置多功能座椅,健身器材,方便老人、孩子等建身、娱乐,符合人类聚居学特性,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拉近了城市居民与大自然的距离。
(三)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理想的街道两边通常会划定出一定宽度的不同形态植被带,采用廊道结合斑块的设计方案,将街道绿化带各个嵌块体连接起来形成绿色联网,不但美化了街道,而且绿色植物还可有效吸收城市有害气体,引入城市周边清洁冷湿空气,净化城市内部空气质量。绿化带植物配置尽量保护街道两侧自然植被和遗留地,借鉴城市地域人文特色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植物群落设计,提高了街道空间利用率,并根据季节变化规律,科学搭配乔、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人工植物群落,发挥植物自然形体、线条、色彩等原始美感与街道周围环境协调构成一定意境效果,同时采用艺术修剪、聚拢、错落种植等手段以及人为堆砌的曲折起伏的地形作用,形成具有变化韵律的高低起伏的林缘线、林冠线,突出绿化带的韵律美。在绿地植物品种选育上,较大植物造景上应选用叶面大、叶宽厚的植物以增加绿地叶面积指数,下面结合乔灌草,丰富绿地植被覆盖面积,促进植物群落光合效率,力造良好的局地小气候环境。
作者:肖剑锋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