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正文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2021-4-10 | 教育研究

摘要:如何更好地落实 规划纲要! , 切实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 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党和国家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如此重视之际, 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教师与校长培训的及时跟进和改革教师教育是三个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规划纲要;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 是指导我国今后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序言的第一句是: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而在 保障措施!中又特别强调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其中第一句就是: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 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 教师对于教育的发展就有多重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再强调也不算过份。 规划纲要!提出: 要 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造就一批教育家, 倡导教育家办学。!研究表明, 落实 规划纲要!, 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 造就一批教育家!, 至少有三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 二是要加强教师与校长的培训;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
 

一、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

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制度与机制的创新, 是造就一批教育家! 的重要保障。当前, 从我国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来说, 在制度与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举措应包括:
 
( 一) 加快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无论是教育家型的教师, 还是教育家型的校长, 都是从合格教师与校长中产生的。因而, 从入门时就把好 进口关!对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 规划纲要!指出: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 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 职称) 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很显然, 落实其精神, 其关键是要做好:
1、尽快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 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通过试点, 改革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和程序, 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门槛, 探索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办法, 为国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规范的教师资格制度提供成功经验, 这是一条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试点工作应就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标准等方面做作明确的规定。
2、做好启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改革现行教师资格实际存在的一次性认定终身制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它将会有效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持续地成长。要明确各省、市县两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职责权限; 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缓注册或不予注册的条件; 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程序以及相关处罚措施。总之, 改革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宗旨, 以倡导教师专业化为导向, 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 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程序,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 二) 抓紧研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与相关政策文件
规划纲要! 指出: 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 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其实, 早在2008 年4 月, 教育部人事司就已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开展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研究, 并专文下达立项通知( 教人司&2008∋129 号)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根据教育部人事司的要求认真地开展了调查研究与咨询报告的起草工作。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是一指引性的文件, 它为国家与各地进一步研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的课程标准, 乃至中小学校长的评价标准提供了基础。
1、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的研制。在明确中小学校长专业要求的基础上, 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小学校长的学历、教育工作经历、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提出要求。尽快研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对完善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与任用有重要意义。2、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标准的研制。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分为任职资格培训、提高性培训与高级研修等多个层次。任职资格培训是为侯任校长与初任校长而准备的培训, 这一培训应当紧扣中小学校长任职的专业要求。要改变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客观存在的因人设课!、 随意设课!的状况, 就需要有关机构认真研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标准,以此作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依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质量,提高我国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
3、中小学校长的评价标准的研制。校长评价对校长的发展, 从而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这一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评价标准的导向而实现的。因而, 各地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积极研制中小学校长下评价标准。在多方面专家的努力下, 以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已初步成型。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加紧研制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为重点的相关政策, 这将极大地促进我们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三) 加快探索校长职级制的步伐校长职级制是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从目前全国各地试点的校长职级制工作来看, 还是十分成功的。总结这些试点较为成功地区的经验, 总体看来, 在推进过程中, 一定要抓好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制定各级等校长的任职条件。校长任职条件规定, 校长任职必须要具备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 基本条件是每一个参加评定职级的校长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具有同一性; 具体条件是评定不同等级时校长所应该具备的相应条件, 它具有导向性;
2、规定考评、聘任、晋升各级等校长的工作程序。
3、制定评审各级等校长的绩效指标。考核内容包括任职年限、政治思想素质、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以校长的职务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评分标准可分一定的等级, 制定不同的权重进行考核。相信随着#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的出台以及我们校长职级制推进, 我们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在制度与机制的试点与创新中, 下列几对关系必须处理好:

第一, 制度与落实的关系。反思我们以往的工作, 很多地方不是没有制度, 或者说没有规定,而是没有按制度与规定来落实。在试点过程中,关键是建立好的制度, 要形成好的长效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发展过程。只有好的机制, 才能使制度设计过程中的设想得以落实。
第二, 资格考试与认定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 相互配合, 切实抓好这一工作。
第三, 在编在岗的重新注册、定期注册、暂缓注册及不予注册的关系。一定要明确在编在岗的重新注册、定期注册、暂缓注册及不予注册的边界, 使方案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二、加强教师与校长的培训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与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都离不开培训。我国的教师培训与校长培训的实践也确实证明了培训对于提升教师与校长队伍素质的作用是显著的。为了造就教育家办学的局面, 应该做到:
( 一) 进一步提升教师和校长培训的水平与质量从目前国家对教师与校长培训的投入来看,其经费增长的幅度是有目共睹的。在国家对教师与校长的培训如此重视之下, 各级教育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提升培训的水平与质量。为此:
1、在国家、省( 直辖市) 、地级市、县四级的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 要依托优质资源, 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同时, 各省、直辖市也应建立相应的教师研修中心, 支持各市、区县建立相应教师研修中心, 形成在省教师研修中心指导下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
2、在目前以实行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 要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紧紧地围绕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与热点进行培训, 加大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3、加大农村教师与校长队伍的专项培训工作, 对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与校长培训要实行倾斜政策。造就一批教育家!是一个系统工程, 培训是促进他们成为教育家的重要环节。同时, 一批教育家的形成, 也需要我们高校在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方面, 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不断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
( 二) 积极探索 造就一批教育家!的多样化培训方式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关于提倡教育家办学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干部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分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示精神, 按照#教育干训十一五规划∃提出的, 举办实施素质教育高级研修班, 培养一批引领中小学改革发展的专家型校长的部署, 已于去年7 月举办第1 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 第2 期也于今年7 月开班, 受教育部委托, 该班将连续举办5 期。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培养造就教育家型校长正在积极地探索。近年来, 浙江省、江苏省等地也正在实施 浙派教育家共同体! 建设、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等工作, 他们选拔一批特级教师及办学成效显著有办学追求的中小学校长进行重点培养, 使他们成长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具有鲜明教育风格的人民教育家。此外, 由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三地联合举办的 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名校长培训班!也将于九月中旬在教育部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启动。
( 三) 认真研究教育家型教师与校长的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培训内容重要, 培训方式也很重要。众所周知,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因此, 教育家型校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能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思想。可以说, 在为期1- 3 年的高研班培训期间, 其核心工作就是围绕为了这些校长早出思想并出好思想。在这个过程中, 其培训要点有:
1、隐性知识显性化。人所知的, 往往比其所能说的与能写的要多得多。在我国的校长队伍中, 校长们具有大量的隐性智慧, 如何将其潜在的、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是培训过程中重点之一。每位校长在办教育、抓管理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这些知识有不少是隐性而尚不能言传的。把它们加以显性化, 一来可以帮助自己提炼思想,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教育同行得以分享。
2、感性认识理性化。感性认识带有偶然性,感性认识的理性化就是不断地排除偶然性, 从而不断逼近事物的本质, 使校长自己的办学思想在规律性的水平上提炼出来。校长在办学中的诸多实践,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感性认识理性化就是要校长从理性的角度去厘清和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过程。
3、零散知识系统化。办学过程中, 校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 往往是零散的, 缺乏系统性, 难以形成体系, 如果不把这些知识加以理性思考, 加以系统整体, 那么校长的一些好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只能仅仅地停留在 做法与想法!上。
4、办学主题体系化。上述三个过程, 其实质是让校长结合自身多年的办学经验, 经过培训过程中个体的反思、同伴的交流与专家的引领等过程, 凝炼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办学的 确定性!,或者称为办学主题, 它是校长形成其个性化办学思想的 阿基米德点!。而 体系化!, 就是将此核心的概念 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即形成教育家型校长最主要的外在特征个性化的办学思想体系。造就一批教育家, 倡导教育学办学!, 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 需要政策的支持, 需要制度与机制的创新, 也需要培训的跟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外部保障时, 能不能成为教育家, 则更多地需要教师与校长自身不断的努力。教师与校长一定要树立这样的理念: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家, 但一定要有教育家一样的追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 明大势, 立大志, 聚大智, 做大事!; 培训不一定能出教育家,但培训是早出并出好教育家的重要途径。宣传这一理念, 营造这种氛围, 对造就一大批教育家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倡教育家办学,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家问题的关注, 对教育家办学的呼唤不仅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家问题的认识, 也反映了他们对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殷切期望, 同时也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提供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我们坚信, 只要坚持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切实有效地落实 规划纲要!的有关措施, 那么 教育家办学!的春天就会到来。
三、深化教师教育的改革我国每年约需补充25 万中小学教师, 还有一大批在职教师需要接受知识补偿、技能补偿, 乃至学历补偿教育。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的改革, 以满足 规划纲要! 提出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任重道远。深化教师教育的改革至少包括教师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过程改革, 其中主要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 一) 改革教师教育招生制度规划纲要!提出的多元化高等学校招生政策, 师范院校要先行先试: 择优录取在高考中成绩优异又有志于从教的高中生; 自主录取素质较高,学有专长的毕业生; 大胆录取诚信经得起检验的高中校长的推荐生; 定向录取面向农村与西部地区从教的志愿生, 国家与地方政府给予他们财政与其他政策的支持; 直接录取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一定成就、富有潜力的委培生。中国还有一大批学历未能达标的, 以及学历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 他们急需各种途径的学历补偿教育。现在人们一谈学制改革就谈本硕连读、硕博连读, 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更需要诸如 专升本!的学历教育, 包括中专升本科以及大专升本科的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 以及其他各类专业学位的教育要坚持 问题为本, 实践导向!的理念。对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一定成就、富有潜力的委培生给予免试入学的机会。 唯分是取!只能把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带进死胡同, 几乎没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一线优秀人才的。
( 二)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行通识类课程+ 学科组课程+ 教学技能提高性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研究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把研究性学习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要改变对通识类课程的理解, 从现代学生的实际出发, 也就是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凡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当掌握的知识就是通识类课程所需覆盖的知识, 包括 节能减排!、 手机互动! 与金融危机!等等都是现代教师必须通识的, 因而,它们也应该走进通识课程。现代教师教育的通识课程不一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大文!、 大理!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提出了 专业知识! 与 相邻专业知识!的概念。推而广之, 现代教师教育的学科知识也不只是本学科的知识, 它包括本学科的知识与相邻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当然还包括学科发展史与学科方法论的知识, 这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都很重要。教学技能提高性课程应当是基于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又超越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它以 理论+ 理论指导下的操作与技能! 为主要特征。诚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 课堂教学从技术密集向劳动密集的退化是当代我国教学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学了一大堆理论, 面对渴望知识, 渴求成长的学生, 竟然不懂如何教育教学, 这是我国教师教育的悲哀。
( 三)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无长不稳!、 无短不活!, 这是高等学校与社会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不仅是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这些专业

教师发展的客观需要。没有较长学制的学历学位教育, 学术无法积累, 教师队伍就不可能稳定, 没有短期培训, 社会的实际需要就不可能得到及时反映, 专业就不可能鲜活。学历学位教育与短期培训不能分割。这是提升师范院校教师素质的重要渠道。同时努力建设学科类教师与教育类教师经常性交流的平台, 积极探索 双师结合!机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