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环境污染论文 » 正文

探求污染场地环境勘察技术及作用

2021-4-13 | 环境污染论文

一、污染场地环境具体勘察程序

在对污染场地进行水文勘察的过程中应采取以现成的勘察、采样、检测分析手段为主,结合相关的场地调查状况,进行推测或者模拟分析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方案以及有效地技术线路,降低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对勘察点的设置要求分两步,在确认勘察阶段,主要是对现场监测点的布置以及对相关深度和密度进行判断,这就需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对于潜在污染范围进行预估,并设置足够的勘察点数量,以确认场地是否被污染,另外在场地的污染区附近还需设置多个地下水监测井,具体数量根据勘察点变动。而对于详细勘察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网格均匀布点或者是勘察点加密布置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场地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分散处理,从而判断场地污染程度。

此外,同一污染场地上的不同勘察点,对所处含水层是非承压水或层间水时点的布置规律并不相同,需要对设置的地下水监测井及周边浅井的深度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采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对垂直变异比较大的土层进行采样的时候应该保证每一个层位都能够采取一份土壤,其控制点主要是:第一含水层为承压水或者是层间水时的采样点、表层与上层的隔水层之间的采样点、隔水层的采样点、地下水水位有变化时的采样点。土样采集需选择适合的采样器,并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针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取样。采集好的样品需进行合理妥善的保存,以便分析结果能更好的反应污染情况。

二、勘察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技术要点

3.1勘察点布置:在不确定污染区进行布点选择时,需对勘察点附近的地质环境进行详查,对该场地做出较为准确的污染预判,基本上对于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采用三个以上的勘察点,同时对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区域一般设置三个以上的监测点,其中主要的是在地下水的上下游地区,需覆盖可能的污染段。

3.2对勘察点进行设置之后需进行加密点的布置,其中布点使用的是局部污染场地的勘察结论,而网络布点使用的是大面积污染场地的勘察结论,对于网络布点的主要判断依据就是可疑污染场地的面积。

3.3对第一含水层是非承压的类型,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与土壤钻孔之间的深度需保持在含水层底板的上方;如果第一含水层是承压水或层间水,则就应该在确定好建井深度或者是在对土壤进行钻孔深度的时再对地下水的监测井进行设置,非建井上,钻孔一般采用的深度是小于第一隔水层。而在建井上的土壤深度一般要超过第一含水层并达到其顶部,且建井的深度要在地下水水位5m以下。

三、对污染物、地下水的采样检查及其保存

根据对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的调查,对所采样品的抽样分析来确定该场地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份和类型,以便了解其水文地质的变化状况。在对污染场地样品进行分析后了解影响土壤的与地下水变化的条件,使抽样检查具体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当样品从土层中钻取之后,需尽量剔除杂质,并装入适合的容器之中,在对土质进行分装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尽可能的不要翻动,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而在地下水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地下水监测井井管主要是由沉淀管、过滤管以及井壁管组成的,井壁管位于过滤罐的上方,而沉淀管位于过滤管的下方,过滤管是在检测含水层的过程中设置的,因此主要位于地下水的水位跟沉淀管的顶部,使其水位必须处在地下水水位的监控范围之内,根据含水层的厚度,沉淀管的底部要位于隔水层的内部,并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对地下水采样,可以采用一次性的贝勒管进行抽样采集,同时保证一井一管。对样品的保存,主要的是根据分析其物理性质后进行分类,对其进行封装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并注意保存的温度,一般需要放入保温箱中冷藏。

四、结语

通过对污染场地进行具体的采样分析之后,根据勘察的结果可以看出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以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同时要制定可行的设计修复方案,对于一些污染的场地要及时的进行勘察,为场地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便于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减少其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够更加合理的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龙杰灵 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