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养成教育论文
习惯养成教育对于高职生尤其重要,小而言之,对于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由于自身原因,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家庭、学校、社会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对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伴随着社会非主流文化信息的暗流涌动,其负面效应明显;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导致学生道德困惑和心态失衡,进而引发他们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失序、失范。诸多原因造成了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思想道德上,当代90后高职生,大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一些高职生在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错位或缺位。具体表现是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强调个人,忽视社会、集体;缺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进取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淡薄,急功近利,敬业精神差等。其次,在学习上,90后高职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缺少学习规划,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学习缺乏主动性差、刻苦精神、钻研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上课开小差,看闲书,玩手机游戏等。第三,在行为习惯上,高职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纪律松弛。表现为:宿舍脏乱差现象严重,作息随意性强,在宿舍上黄网、赌博,不少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意识。第四,心理问题现象较为严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使得高职生的心理压力比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本科生的高学历,而对自己头上“高职”两个字感到非常自卑;面对艰难的学业和未来毫无着落的就业,他们苦恼、迷惑甚至迷茫;因而他们经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苦闷自卑,抑郁烦躁、焦虑、偏执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职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塑造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二、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生活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合理饮食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通过这些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举止,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节俭勤奋的思想品质。
2、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包括善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创新思维的习惯等。通过科学合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使高职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
4、严格自律的习惯。包括遵纪守法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习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习惯等。通过对高职生自律习惯的培养,使其具有纪律意识、法制观念,责任心、敬业精神,做到慎独、宽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力。
5、人文修养的习惯。包括尊重人的习惯、感恩的习惯、宽容的习惯、诚信的习惯、合作的习惯等。通过人文修养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心理健康的习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高职生应该具有的意志品质。通过心理健康习惯的培养,使高职生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自觉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在人际交往中不自卑也不自负,与人和谐相处;在社会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愈挫弥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尊重人、服务人,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习惯养成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习惯养成教育变成高职生的自觉行动。以人为本,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宽松的教与学环境中,实现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的完善。和谐学习环境的创设,凸显服务性、激励性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可以使养成教育更富有人情味而减少些许说教和刻板。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理想信念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人为本,要有服务意识,要把养成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进一步提高养成教育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2、渗透性原则。
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在高职院校创设特定的情境和营造特定的氛围来进行的,具有典型的渗透性特征。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作用;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独具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从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的物质文化建设,到行为准则、班规校纪的制度文化建设,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建设,再到良好班风、学风、校风和校训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全方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能力,张扬个性。
3、实践性原则。
道德认识实践化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肥沃土壤。比如,以各种节日为契机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及专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责任感的同时,又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奉献意识等,对青年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领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化已有的道德、行为体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就是说,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品德高尚的学生必定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而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往往出在心理健康上。一般而言,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习惯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咨询、他助与自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帮助高职生准确定位,使之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己,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引导其学会心理调适,正确地认识人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难和逆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才能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当然,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还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情感沟通原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等。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工程,是一篇大文章,以上只是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基本思路的梳理,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面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究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为高职生的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健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