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电影电视 » 正文

电影的民族色彩表现探析

2021-4-10 | 电影电视

 

法国剧作家马赛尔•马尔丹曾说:“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明,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中国的张艺谋也说:“我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在《黄土地》的摄影中,张艺谋又阐明了他在电影中一以贯之的色彩追求:“取浓郁,不取清淡。”在他所有创作的影片中始终体现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印痕,贯穿着“酒神”式的狂欢风格。正是这些顽强而浓郁的“中国红”国色、中华民族肤色的黄色、代表王者风范的金黄色以及中国画基调的墨黑色,深沉地谱写了我们民族所走过的艰难而又伟大的历程,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展现着色彩的象征和寓意。

 

一、“红色情结”渗透着的民族印痕

 

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和吉利,忠诚、兴旺和发达等意义的象征。中国的皇族推崇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中国文化喜爱和崇拜红色,象征着传统中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与激情。中国人通过对一种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种内心深处隐秘的欲求。“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色彩的民族化展现首先是一种对事实的尊重。每个导演的影片都会渗透着民族归属的印痕,张艺谋也不例外。

 

(一)红色蕴藉着的审美价值

 

“中国红”这种性格和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代表民族意识和情感的载体。张艺谋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色几乎贯穿了他所有作品。像我们熟知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英雄》《十面埋伏》等,每一部影片都成功地运用了大红颜色。红高粱、红花轿、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袖章等,张艺谋的每部电影都不同程度地将最偏爱的红色推向了极致。这些古色古香的“中国红”氤氲着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这种热情、赤诚、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民族传统经过历史的承启、沉淀和扬弃,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他导演的这种“红色情结”渗透着深刻的民族印痕,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红色“中国结”。

 

(二)对传统“中国红”色的颠覆

 

色彩赋予物体以灵魂。许多人都不会忘记,《红高粱》中无色的高粱酒在影片中经过艺术加工变成了红色,但这些红色的使用却寓意着反抗、神秘和凄凉的主观性。红色这最具有情感的颜色,紧紧拥抱着这片高粱地上青春豪放的人们,它像燃烧的火焰,是人类心灵深处不熄的火光,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前所未有地召感为最震撼人心的主题,升华了中华民族的惨烈与悲壮的民族之魂。《红高粱》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以极端的表现方法来演绎深刻而又沉重的历史,表现人的精神和个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接下来的《菊豆》中鲜艳绚丽的巨幅红色染布在一片灰色的深宅大院之间随风飘舞,这样的色彩运用分明是在为菊豆和天青欢合的生命与爱歌唱。而《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两排暗红的灯笼,在寂静的深夜中,用原本不是代表着希望的微弱摇曳的点点光影,暗喻着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在《黄土地》里,那些红色的布景只是传统习俗和麻木的流程,永远无法冲破整个背景环境的压抑和晦暗。美好婚姻的情愫在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背景里被扼杀和掩盖。在以黑色为基调的影片《英雄》中,我们看到的赵国书馆却是一个颠覆常理的充满“血和暴力”氛围的红色世界,使观者产生了抽象联想。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对红色的刻意追求,不仅增强了影片中社会和人物的渲染力度,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他不仅用色彩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和中国电影。

 

二、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墨黑色

 

黑色给人的直观感受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多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马尔丹曾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即色彩……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如黑与白)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冷色和热色)来运用色彩。”

 

(一)黑白影调与情感的交合

 

在影片《英雄》开篇即以压抑的黑色诉说着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为基础的。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黑色几乎贯穿影片。电影《一个和八个》也以黑白灰为主调,强调环境的严酷性,表现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时期威武豪壮的民族性的萌发。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一开头呈现的也是黑白颜色。父亲过世,母亲孤苦,表示冰冷的现实生活是苍白无力的。但当影片转场至过去时态时,用羞涩的粉、鲜艳的红、绝望与怀旧的黑白、充满希望的一抹绿表现着父亲与母亲过去的生活是色彩缤纷的。“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而且还非常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把电影色彩的语言表意融化为影片剧作的节奏与结构。”[1]影片黑白色与彩色巧妙地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这黑白的影调呼应着年轻时候父亲与母亲之间唯美的爱情故事,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挽歌。

 

(二)“墨色”压抑下潜藏的力量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总能找到一些特殊的颜色不知不觉地把观众拉得很近。张艺谋在习惯用“墨色”追求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的同时,也展示着其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电影《英雄》中墨色含有神秘、厚重的特性,能够暗示秦国强大的势力、秦王一统天下的决心以及象征性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无名与长空在棋馆交手那一场戏中,墨色笼罩整个银幕,像极了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的风格,就连他们那打斗方式也追求着中国画的“意境”,这一“意念化”的“决斗”和色彩的虚静与空灵,传达出东方文化色彩所欲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秦王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是单一的深重黑色,与秦王宫殿铁黑色调浑然一体,给人无处不在的沉重、压抑和压抑下潜藏的力量。但作者的匠心并没有到此止步,无名穿着黑装依照秦国律例至秦宫殿受封赏,与秦王“十步”之距对饮,秦王、无名、长空、秦剑客等服色在黑色纯度和亮度的设计上则依次由深重至浅淡,这种构成符合秦尚黑,并寓意黑的权威和政治影响,也暗示一种对秦政的不满与反抗。德国电影理论家鲁道夫•爱因汉姆说:“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又胜过外形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外形也都瞠乎其后的。”用特殊的颜色营造出的感觉,是大师们所钟爱的。《英雄》的用色观念和艺术处理手法亦被后来的影视吸收和延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