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探求高校学生研习外语心理障碍的原因

2021-4-13 | 素质教育论文

一、青年学生外语学习心理障碍

(一)知识量庞大导致的畏难心理外语学习涉及到单词、语法、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训练,需要学习大量系统而庞杂的综合知识来不断的促进和巩固学习水平。因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起步都比较晚,且没有必要的语言锻炼与应用环境,很多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知识巩固率不高,从而感到外语难学,单词语法枯燥无味,听说学习无从引导考校,随着外语学龄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增长,学习内容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大以及教学中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学习压力逐步加大,很多学生因畏难,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即放弃了再继续提高或根本性放弃学习。

也有一些学生在某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家庭及社会成绩及能力要求的影响下,受不稳定情绪支配,由一开始对学习外语的好奇、积极,逐渐的因学习压力导致学习的毅力和耐心都逐渐丧失,从而形成学习意志衰退,缺乏自信心,知难而退,厌学及至逆反,导致最终放弃学习。

(二)教育方式导致的对实际应用认知不足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引导着中国经济、政治向国际化的转变,社会各行业、各层次业务能力的国际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由此产生庞大的外语学习狂潮,但我国的外语学习,还局限于校园的课堂教学,虽然社会上也出现众多的外语学习班,但因过重的商业化导致的学费高昂,或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大范围教学,使得相当多的外语学习者无法得到真正的外语学习指导,中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外语学习与社会应用有着很大程度的脱节。

虽然各种社会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外语资格认证,但相当多的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语应用,外语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一种资格差异化标志,由此,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外语认证即可,无所谓外语应用能力的深化与提高,也就未能认识到外语应用的重要性,更多的停留在应试或者某种资格的获取方面,由此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外语学生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在应试结束后,其外语学习也随之结束。这种应试学习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外语学生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综合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二、学生外语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根据青年学生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其产生的原因既具有心理、性格等主观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学习环境、教育方式等客观因素。

(一)学生个性特质缺陷:基础薄弱,成绩不佳形成的惧怕逃避心理

青年学生的外语学习多是随着社会对外语需求的日益提高而起始,很多人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学习基础差异。从客观因素来讲,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以及地区文化基础和教育能力的不同,使得青少年的外语学习在基本的认识和地区所能提供的社会教育能力及水平上就有了本质性的差异,由此也便形成不同学习基础。从主观因素上讲,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绩与其所处环境的引导和鼓励是息息相关的,大部分存在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青年学生都存在基础薄弱的因素,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但因为学习基础的薄弱,在学习上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持续努力却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的情况下,逐渐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结果导致学习行为退缩,学习效率降低,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而逐渐的形成了惧怕逃避心理,选择了放弃。

(二)教育机制运行缺陷:教学只注重成绩,缺乏心理引导

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习成绩决定一切,因此无论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社会家庭的要求,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标准,而外语作为语言学科,更注重的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其实际应用需求与应试教育目的所产生的偏差,使得中国青年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远远地偏离了它的教育实质。应试成绩的本位思想,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把成绩作为了第一考量点,学校的教学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开展,缺乏对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与加强。而青年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认知,更多的局限于教材及应试范畴,学生本身也以获得优秀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对外语的实际应用并没有深入的认识。

学校对外语学习的社会延展和应用领域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现在的学习思想和心理认知只停留于应试层面,对外语学习的广域和社会需求意识淡薄,导致更多的是学生完成学业,也终止了外语学习,严重缺乏了语言学习的系统性与社会性,使得外语学习成为阶段性行为。

作者:杨微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