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展示设计论文 » 正文

探索视觉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影响

2021-4-13 | 展示设计论文

一、视觉符号在展示设计中应用情况调查

1、七成以上的受众对视觉符号传递的信息有明确的需要在展示设计中有75%的受众对于参加展示设计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需要,其中急需展中的相关信息的占41.25%,对展览感兴趣的占21.25%,因工作需要而了解发展情况及行情的占12.5%。因此,展示信息需要通过鲜明的视觉符号为其服务的。

2、视觉符号在展示设计中呈现多符号性在展示设计中可被受众感知度最高的视觉符号分别为:造型符号占37.5%、色彩符号占27.5%、图形图像符号占6.25%、文字符号占15%、材料符号占3.75%,还有其他类型的符号占3.75%。

3、视觉符号不仅促成正面情绪,还激发一定的负面情绪目前,展示设计中视觉符号给受众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虽然达到了75%(趣味、跃跃欲试占28.75%、精致、浪漫占18.75%、喜庆、节日占16.25%、质朴、原生态占11.25%),但同时出现了21.25%的负面情绪(压抑、紧张占15%、困惑、迷惘占6.25%),还有其他情绪占3.75%。这说明,视觉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出现,同时引发了受众超过1/4的负面情绪,并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压力和心理负担。

二、主要现状及分析

1、受众对视觉符号的解读率偏低现象及成因分析

衡量展示设计中视觉符号设计的成败,其重要指标就是受众在展示设计中的参观量、对视觉符号的注目率和精度率。影响受众对视觉符号的解码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因年轻化而凸显的“逆反性”分析。年轻化是受众在展示设计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但又因其年轻化而对来自外部且威胁到自己态度的视觉符号往往表现出较快的、自发的心理抵制过程,表现为不理睬或忽略与自己态度倾向不符的视觉符号;歪曲或误解视觉符号内容;寻求其他视觉符号的支持等。

(2)受众因身份多样化而形成的“选择性”分析。受众由于身份不同,他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对展示设计中的多种“视觉符号”进行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

(3)受众因文化程度而形成的独特视觉行为分析。受众的“视觉行为”,是一个意义组合的过程,大脑先是以并行的方式对视觉对象做出积极响应,认识不同的“特征”,同时比照自己的经验体系,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整体。“看”,它导致“明晰的、多层次的符号化解释”。而各视觉符号在眼睛触及时形成的主次、先后顺序就形成了视觉行为的基本流程,即从看到、注意到、兴趣到、理解到,直至记忆。

2、多符号性及成因分析

(1)多元的视觉符号信息。受众对视觉符号的感知方式与识别的手段,常因类型不同的视觉符号信息表现出差异性。在展示设计中人所接受的视觉符号信息主要表现为展品自身信息、企业形象信息和文化生活信息三个方面。

(2)多元的信息编码手段。第一,造型符号的模糊性:造型符号主要依托空间造型、道具、模特等来实现信息的视觉化,它不是像语言那样精确地表达其含义,不能准确地实现“非此即彼”的说明效果,而是通过抽象艺术符号,依靠受众的感觉去感知,这就会形成展示设计中造型符号的模糊性。第二,平面符号的间接性:平面符号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常借助一定量的文字符号、图形图像、色彩、材料,其媒介主要为二维的展板、平面印刷品等等,使受众通过逻辑思维得出结论。因此,平面符号的间接性、推理性成为区别于造型符号模糊性的主要特征。第三,新技术符号的联觉性:新技术符号主要是以电视、大型投影设备、多媒体等为载体的视觉符号。多数是以动态的影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使受众的联觉性发展到极限。

3、视觉符号设计信息折损及成因分析

(1)错位现象及分析:在展示设计中,如果符号的指代对象互不相干,或相异太远,就造成各自的传播功能的衰减。所以,传播者所设计和输出的视觉符号与受众对展示设计解读需求和兴趣之间往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错位的关系。

(2)在展示设计中,所有的视觉符号化设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是为展品服务。因此,展示设计中的视觉符号要求设计师调动一切手段去创造。

(3)误用现象及分析:视觉符号常以静态的、有限的、抽象的特性出现,在展示设计中极易出现视觉符号误用现象。曾有很多设计师基于“感觉是一种体验,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给予人的感觉、刺激或体验越多、越丰富,其价值越大”的理论,在展示设计中为了突出自身的展示,盲目追求视觉符号刺激,让人眼花缭乱,从造型的奇异到光电技术的滥用,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作为设计师,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传播效益观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展示设计的特征,从而创设出合情、合理且易于接受的视觉符号。

作者:王军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