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学语文论文
一、引导学生从每篇阅读中发现美
阅读中美的形象和素材无处不在,只是学生的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美。在学习《三顾茅庐》时不难发现,虽然这是一篇由文言文改编的历史故事,但是其文笔依然非常细腻,尤其在人物语言描写方面,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语言简单易懂又不缺乏美感。笔者发现,学生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时并不能真正体会到其美感,只是当作一般的小故事来阅读,于是我便引导学生从中寻找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并让学生猜测对应的人物性格。这样一种带领学生寻找特殊语句的过程便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的过程,在发现美的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这对学生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经过的环节。
二、鼓励学生独立的感悟美
阅读中的美不仅仅是存在于表面的文字描写,更是一种深入的情感体会,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的感悟从文章中发现的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从文字中升华思想,真正地感悟到美的存在。古诗词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结合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够很好地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诗词中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情感凝聚力,因此,其美感是有较大的发掘价值的。
在学习《游园不值》这篇古诗时,笔者先是对全文进行简单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美之所在,然后让学生逐句地感悟诗中的情境美和情感美。从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学生的思维便开始发散:“诗人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慢悠悠的走向一个掩着门的茅屋”,仅此一句,学生便可以感悟到诗人当时只是一种游玩的状态,心情非常愉快。并且可以看出茅屋已经很久无人居住。而诗的后两句似景非景的描写更是美不胜收,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利用阅读中的情感美,召唤学生的心灵美
文章中的景色美以及人物美一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发现和理解的能力,但是更深层次的对美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能力欠缺。教师要通过课外文章的扩展,为学生深入的剖析文中美的内涵,让学生在发现美和感悟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渲染甚至产生共鸣。
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从事物表面窥视其内在美好情感的能力,教师要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审美”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它能够让自身幸福感提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笔者在让学生阅读有关社会现实的文章时,通常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社会上募捐现场的视频,和落后地区学生学习的艰难。在这之后我发现,不少以前吃饭挑食浪费的学生渐渐地改变了这些坏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开始积攒零花钱捐赠给慈善组织。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总之,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复杂的事件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此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下一代的更好生活付出努力。我们要不断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点滴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作者:凌伟成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兴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