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养成教育论文 » 正文

教师道德养成教育探讨

2021-4-13 | 养成教育论文

一、生命视域下教师道德养成教育

道德与人的终极意义相关联。而生命是则人最根本也是最终极的目标,为此道德凸显生命性。教师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教师“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凸显了生命性:(1)道德认知:应首先以生命为认识对象,生命是道德的,在生命的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相关联的,同时只有在生命的引导下,人与人之间才能对话,才能共存,生命给予了世界理解与尊重、珍惜与感恩,世界才变得和谐。(2)道德情感:生命感动是个体道德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生命是值得感恩的,生命中处处留有感动与真实,生命是赋有情感的,生命中的情感是道德的,道德情感的释放与其说是感动引起的道德,还不如说是生命情感引起的道德。(3)道德意志:生命是坚强的,是最有意志力的。它源源不断地给予人无尽的意志。道德意志离不开生命的意志。在面对生命时,人的意志是才最强的,最持久的。生命存在感动、存在死亡,与死亡抗争下去的只有坚强的意志,为此,道德意志最终来源于生命意志。(4)道德行为:当个体生命面对或者想象垂危的生命或者已逝的生命时,易于在道德情感后产生道德行为。它在唤起个人生命对他人、人类甚至自然生命的珍惜之情、敬畏之情时,进而产生道德行为。与此同时,教师道德不是静态的规范和目标,而是一个不断自主建构的实践过程。[3]生命视域下的教师道德养成教育,应在自我生命的基础上,融于生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道德“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教师生命道德素养,促进教师生命的发展。

二、生命视域下教师道德养成教育的异化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素养却凸显着危机。教师道德常被认为是社会的风向标,学生的楷模。教师道德的高尚与否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的道德风貌。但是,如今教师道德败坏,摧残学生的生命现象屡屡皆是。教师与自我、与学生、与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教师缺失了“生命”,成了“空壳”。“人对生命的漠视引发了社会的精神危机,精神危机会腐蚀人的灵魂,正如哲学家狄尔泰所言: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4]如今,教师道德养成教育缺失了对“生命”的关照,缺乏对生命的了解、关爱与尊重,缺乏生命关怀的养成教育会导致教师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情感的冷落、生命信仰的缺失、生命意志丧失。

(一)生命道德认知意识淡薄

所谓生命道德认知意识的淡薄主要是指对生命的无视与残忍。当今,全国各地连续地曝光教师体罚、虐待学生事件,其发生频率之高、手段之残忍无不令人感到震惊。据报道,深圳某幼儿园孩子因不肯睡午觉,屡次被老师用签字笔扎破脚心;某学校一名教师对一位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思想和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小学生,进行棍棒震慑,学生受皮肉之痛后,在6月天里,还要被罚在露天操场跑步36圈;温岭女幼师虐童照在网上曝光,学生被教师头朝下扔进垃圾桶里,孩子被教师用塑料胶带封住了嘴巴;日前,微博上爆料南昌三眼井小学10岁女生佳佳回家后被发现嘴角出血、脸上肿胀、走路直喊疼。在母亲追问下,佳佳自述,在学校,她因课堂作业不会写和上课不认真,多次遭到数学老师踢打等等。我们的教师本应怀着一颗神圣职业理想之心,育人子弟、一展作为,可是一些教师却令人发指地施暴于未成年无辜的孩子,他们在弱小的生命面前却是如此狠毒,他们对生命如此的藐视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二)生命道德情感的冷落

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还有师爱。母爱的基础是血缘亲情,具有特定的对象,而师爱不能选择,教师必须用生命去爱每一个学生。但是,如今教师对学生的爱哪里去了?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中,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学教师范美忠选择了独自逃跑,把学生丢在后面。“范跑跑”的这一行为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与指责。范跑跑是这样辩护自己行为的:“我不是一个勇敢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教师在生命垂危面前对于学生生命漠不关心,没有一点师情味。教师道德情感的冷落还表现在对其职业情感的冷落上。如今,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许多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精神空虚,对待工作和生活感觉毫无意义,这是教师道德情感中缺失对生命的理解所导致的。教学是感情的投入,是生命的追求,没有感情的投入就会失去教育的本真意义,失去教育的生命力。

(三)生命道德信仰的偏失

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5]184信仰是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价值态度,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和选择。信仰是个人的精神支柱,对社会而言信仰则是力量的源泉。[6]作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教育信仰就决定了教师的使命感。如今,就整个社会而言,偏重个人利益的世俗化倾向得以加强,追求高尚的理想道德逐渐弱化,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职业信仰的形成。如今,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信仰处于迷茫状态,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选择中走失了方向,从而让教育的经济色彩和功利色彩加重,而教育的本真价值和赋予的生命意义却逐渐消失。

(四)生命道德意志的丧失

《哲学大辞典》把道德意志界定为:“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或者决定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自觉地作出抉择、克服困难的顽强力量和坚持精神。”[7]1615唐凯麟教授的《伦理学》对道德意志这样规定:“所谓道德意志,是个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等表现出来的能动的实践精神。”[8]252如今,一些青年教师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丧失了,对教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也缺失了,对教学中的批判反思精神也吞没了。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继续发扬,教师的这种精神直接影响着自身良好职业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会促进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教师生命个体的提升与生命质量的完善。

三、生命视域下教师道德养成教育构建

教师的道德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及意愿基础上,是内在的、主动的发展。[9]自主性是教师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在动机。生命视域下教师道德养成教育是让教师自主地去认识与培养教师的生命道德认知、生命道德情感、生命道德意志及生命道德行为。从而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的生命价值,理解教育活动的生命意义,唤起教师生命的良知与生命的意义,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职业信仰精神、激发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情怀,进而更好的完善个体生命,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及价值,为教师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道德养成教育应从生命视角培养教师“知、情、意、行”入手。

(一)生命道德认知教育:养成教师生命意识

生命是人生的载体,亦如人生一样,它虽然不完美,但是它拥有希望。“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10]213生命是脆弱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需要呵护和珍爱的。在道德养成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去培养教师热爱生命的意识。教师学习相应的教育学理论时,提升到生命的高度去学习,使教师更好的认识教育的生命性,理解教育事业的真谛,进而内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生命道德认知培训中使得教师养成自觉地生命意识,之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自觉地站在生命性的认识基础上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的生命性内化为教师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性。如此,教师对其学生生命,会同样关爱与珍惜,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生命价值意识。此外,在教师道德养成教育中教师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教师法规,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权力与义务,以利于今后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事业。

(二)生命道德情感教育:唤起教师生命情感

当今哲学的生存论和教育回归生活的召唤,要求教育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来体察和认识教师职业。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通常表现为:热爱其工作,能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执着地追求教育理想,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11]生命是最赋有情感的,道德情感教育在生命的指导下会更加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生命道德情感教育将极大地增进教师对教育事业热情,提升教师生命的感悟、增进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爱其教学、爱其学生、爱其同事,培养他们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崇高心态和乐观精神。在养成教育中要坚持以生命道德情感为着力点,积极创设和谐教育环境,使生命道德情感在个体内心中萌芽,激发教师生命中的火种,唤起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生命道德在情感的渲染下内化于教师生命之中,升华人性、提升生命信仰。

(三)生命道德意志教育:增强教师生命意志

如今青年一代的教师很少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新一代的青年教师在刚刚从师范院校走出,挤进教师的门槛时,正准备享受教师的安稳工作,对于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早已觉得过时,导致工作中懒散拖踏、不积极进取,对工作缺乏反思批判精神。为此,在青年教师职前教育中,必须注重生命道德意志的养成,意志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锻炼而形逐渐养成的。为此,加强青年教师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创设情境,锻炼青年教师意志力,增强教师奋斗精神、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加强教师生命道德意志的养成,完善个体生命,个体的生命完善不仅需要智力训练,更需要品质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以生命去激励意志,以意志去提升生命。

(四)生命道德行为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完善教师生命的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生命世界是生命存活的世界,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为此,应从养成教师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教师自觉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生活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也是最好的实习基地,教师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在生活中体悟道德的真谛。教育应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同样也应回归生活,通过生活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个体道德水平,让道德成为溶于教师一身,与生活同在、与生命同在。总之,生命道德养成教育以生命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生命道德认知和生命道德意志,通过生命道德行为来不断养成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体道德。在生命感知下促进教师道德知、情、意、行的统一,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完善教师生命价值!

作者:杨茜 单位: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