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电影电视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富足,受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传播者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将更多的文化因素融入节目中,大众文化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技术因素的方面来看,新媒介技术的渗透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时代的盛行,带来了整个新闻传播从制作方式到行业结构的变化。
一、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合理性
1、精英媒体时代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电视还属于比较昂贵的奢侈品,极少的一部分人才可以拥有,而绝大多数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主要是通过报纸和广播,然而由于当时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极为有限,源于此,电视观众也多是社会精英或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电视便以传播所谓的精英文化为主,节目内容也主要倾向于满足这一极少数人群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新闻从业者的不断努力,新闻传播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闻节目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亲民化、生活化,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政策宣传的透明度,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媒体的社会服务意识逐渐显露出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在新闻播出时间和涵盖信息量增加、分类新闻产生的同时,字幕新闻也被采用,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初显,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出现。
2、大众媒体时代
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发展,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带给人们富足的社会消费品的同时,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精神需求;而社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生活具有了归属感,同时也唤醒了公民的自我认同感,开始突显公民的社会权利意识,在政治方面表现为不断地要求社会民主化、政治公开化,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大众文化开始取代精英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谓大众文化,就是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也指适应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并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生活中主要的和基本内容的文化,是由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通俗文化”。①大众文化是随着工业文明、消费社会及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出现的文化形态,伴随着它的产生和兴起,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日常性等特点便一直不离左右,而电视这种主要靠视觉形象来传递信息的媒介,则将它的这些特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从感官上大大的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娱乐刺激的需求,而形式上的浅显通俗更是迎合了当代人以此缓解压力的强力诉求。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传播内容的大众化,贝尔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②因此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传统新闻传播的基础上,将新闻传播由原来的政治、经济、国际事务等传统的新闻领域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报道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更宽泛,从而使传媒的信息资源配置趋向于全面、合理。新闻传播从形式上也开始注重形象包装,注重贴近生活,注重新闻事件的故事性,注重新闻播报的口语化风格,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将话语权交给观众,节目形式也由严肃、刻板的固定模式转向灵活、自由的展现,由说教式的传统政治教化转向服务型、开放型的生活引导,使得普通大众更易于也更乐于接受媒介信息。
3、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期,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的富足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受众的主体性地位显著提升,电视新闻报道趋向于以人为本,不断凸显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不论是报道角度人性关怀的体现,还是报道内容上深入生活的多角度关注,都更加强调人的存在,包括人的生存环境、社会权益以及个体价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媒体信息且处于话语权边缘地带的现状,个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开始不断的关注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社会中的各个阶层,社会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是关心时事、洞察社会的记者。
二、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无论何时,无论新闻传播业如何发展,我们必须坚信的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来自受众的信息需求,根本准则是新闻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新闻传播健康正常的发展,离不开传受双方的信赖和支持,任何形式的新闻异化现象,扭曲的不只是新闻本身,还会损害社会正常的信息秩序,破坏社会的和谐景象。将娱乐化因素融入新闻节目的新闻传播虽然改变了以往新闻报道的刻板和单一,符合部分受众的喜好,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正确把握新闻报道中“娱乐化”的度,避免传播内容被过分戏剧化、故事化处理新闻报道娱乐化容易在传播内容上把一些过分细化的阴暗面的东西,甚至是大肆渲染凶杀、色情、丑闻事件,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而有关公众利益的劳动权利、生态环保、高新科技、行业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很少得到重视,对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着重大影响的新闻也在逐渐地减少。在新闻形式上过多地运用煽情的、夸张的新闻语言和画面,或者滥用拍摄技巧,来渲染故事,使得节目的故事性和冲突性加强,但是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却被忽视,比如大量的设计补拍甚至模仿再现场景,使故事化效果太强,这样太过露骨的报道,虽然能够暂时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对于价值体系及是非判断标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极度反面的教材,会将懵懂少年引入歧途。
2、坚守职业道德,杜绝新闻传播中小题大做现象的产生
目前对于各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也是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方面。然而,网络的盛行以及各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得新闻同质化的现象大量出现,媒体在追逐新闻热点的同时,竞相炒作新闻,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大做足,表面看来是关注民生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实则不然。更有甚者为了猎奇、满足受众的窥视心里,不惜放弃传媒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或者策划出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以吸引受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