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论文 » 正文

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的应用

2021-4-13 | 幼儿教育论文

作为教育者必须明白,任何心理暗示应该是我们能够引导并成功控制的心理暗示,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事实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可以做到并且还要知道我们如何实现它。心理暗示不仅能驱除某些不正常的潜意识带来的病痛和烦恼,甚至可以治愈某些疾病,但是必须注意,心理暗示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是主宰人们精神世界的王,也就是说,心理暗示的指向必须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否则就会成为妄想,也就超出了心理暗示的范畴,从而不可能取得成功。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并不能总是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对自己、也对被教育者造成一些伤害却浑然不知。正如伊索评价心理暗示所说:“它既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坏的。”

1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不论何种心理暗示,它带来的结果要么是积极的结果,要么是消极的结果。“谴责只会招来你讨厌的结果,尤其对孩子来说是这样”。①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我们心态消极,陷入自卑的泥潭。教育者所说的话、所做出的行动,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暗示主要来源于榜样和语言,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在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怎样正确运用心理暗示呢?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运用语言。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者要有耐心,要有平和慈爱的性情,要使用温和但却坚定的语气,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暗示孩子听话,而不是强迫孩子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孩子就会对你较为顺从,内心深处就没有逆反的渴望。

第二,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这是教育孩子的重点。作为教育者要避免斥责和暴力。因为辱骂和殴打会将残忍这种暗示植入孩子的自我意识之中。在任何情况下,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永远不要对孩子打骂。诸如“你真无用”一类的话语,是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的,因为孩子会接受这些暗示,结果可能真的变得“无用”。而我们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告诉孩子:“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由于受到鼓励,孩子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渐渐地成长为一个优秀勤奋的孩子。

第三,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心里暗示可以改正孩子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可以在每天清晨,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轻柔地对他们重复说你希望他们所做的,你不希望他们所做的事情。通过这些训练,心理暗示会直通孩子的潜意识,从而改正孩子的缺点,决定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第四,帮助孩子热爱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不应该得到讥笑或者惩罚,否则,孩子潜意识中会将学习和惩罚(讥笑)联系起来。他得到的心理暗示就是惩罚(讥笑)=学习。教育者的责任应该是小心并耐心地想孩子解释他没有掌握的知识,甚至可以引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学习的故事,让孩子最终以愉快的心情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

2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许多学前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行为,这些早期行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往往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威克曼(Wickman,1928),早在1928年,威克曼就对儿童和教师态度的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②而教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纠正这些幼儿的问题行为。

2.1言语暗示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通过语言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而随意呵斥往往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得到相反的结果。案例1:徐睿强,女孩,4岁半,中六班。自入园以来,徐睿强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思维敏捷,爱动脑筋,语言表达能力强。但徐睿强一直有个坏习惯,无论什么场合小手总是爱玩东西,比如纸片、发卡、衣服上的纽扣、头发等,课堂也不例外。但突然有一段时间,孩子上课发言不积极了,原来孩子的妈妈一心想改掉孩子乱玩东西的坏习惯,总是训斥她:“上课不要玩东西,如果发现你玩东西,就把你怎样怎样”经过了解,我给孩子的妈妈提出建议: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用难听的语言反复刺激,要多一些宽容,发现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用合适的语言鼓励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乱玩东西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2.2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就是用行为语言把家长的意图、愿望表露出来,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家长的用意所在。它包括神态表情和行为举止等。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教师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案例2:王梦涵,女孩,4岁半,中六班。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上海打工,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在家里总是吵着要上幼儿园,可一到教室门口就大哭大闹不让爷爷奶奶回家,拼命拉着大人的衣服哭喊。后来我将孩子抱进教室,让她坐在我腿上,对她说:“王老师最喜欢王梦涵了,来,让王老师亲亲。”我在她脸上亲亲,真有效,她果真不哭了。从此,孩子上幼儿园再也不哭闹了,还常常和家人说,王老师最疼我了,还亲我呢。

2.3认知暗示

孩子有不良习惯,如结巴、自信心不强等。不要直接批评他,更不要模仿、讥笑他们的缺点,而是弱化这些缺点和不足,树立他们战胜缺点的信心,避免心理对抗和厌烦。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状况,利用积极的认知暗示,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案例3:申晔,男,4岁半,中六班。这个孩子刚会说话时很流畅,2周岁半以后说话有点口吃,上幼儿园后快速说话有点口吃,但上课回答问题不口吃。但是2个月前,突然口吃很厉害,甚至上课发言也口吃。原来申晔的妈妈脾气急躁,孩子刚一开口,她就大声训斥:“你一定说话慢点,不准口吃。”而申晔父母的同事也故意模仿孩子的口吃,结果造成这种结果。我了解详情后,给申晔的父母提出建议:不要在意孩子的口吃,也别刻意纠正,装着没有听见;向同事说明情况,不要重复孩子的说话,更不能笑话;发现进步要表扬。经过2个月后,孩子口吃程度降低了很多。

2.4权威暗示

对孩子来说,老师的暗示是一种权威暗示。权威暗示运用得当,也可以收到较好的积极暗示作用。案例4:许李强,男,小学三年级。我的一个同事米老师以前所教的一个农村三年级学生,其父母在外地打工,这个学生有不停眨眼的坏习惯,俗称“眨巴眼子”。一次,米老师让这个学生注视老师的眼睛2分钟,不要眨眼睛,结果这个学生从此再也不频繁地眨眼睛了。

2.5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脑中注入某思想的行为”,③有意识地让孩子对自己说“我是聪明的孩子”、“我是勤奋的孩子”、“老师是爱我的”等等,这些语句就会慢慢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这些正向的自我暗示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而走向成功都具有积极作用。案例5:幼儿园的班级,每天上午十点都发点心给孩子吃,我就有意识地让班内自信心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轮流发点心,目的是给这样的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从而树立信心。每天的晨检、午检我还让孩子轮流当小老师协助我检查幼儿口袋是否有危险品。

作者:王睿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县直幼儿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