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教育实习问题及策略

2021-4-13 | 小学教育论文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在目前,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更多是协助教师,仅仅充当助手的身份,这对于学生而言,无法保证得到全面的发展。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实习需要保证时间的合理,一些学生本身在教学上还存在能力以及知识不足的情况,一个月的时间对其而言无法起到效果,学生在发现了自身不足的同时,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纠正,这也使得教育实习在效果上得不到保障。

(一)教育实习模式单调。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上的模式过于统一,大多以集中、定点一次性的模式为主。这种终结性的实习模式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然而在实习效果上却得不到保障。终结性的实习模式无法保证因材施教,也缺乏灵活性以及多样性,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践,对学生的理论实践学习不利,理论与实践得不到结合。

(二)校内指导力度缺乏,组织管理不严谨。目前,一些教育实习的主讲教师本身对基础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缺乏自身的一些体验和独到见解,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呈现“纸上谈兵”的局面。另外,一些高校的指导教师在跟班管理上缺乏重视力度,由于指导教师本身还需要承担校内教学,因此忽视了实习管理。一个月的教育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内容的时间有明确规定,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实习时间则仅仅靠实习生自行安排,导致了教育实习过于松散。相关调查了解,仅仅只有部分学生会在其他时间内进自主实习。由此可见,管理上不严谨,导致了教育实习的松散,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三)教师能力不高。教育实习中,一些高校的指导教师本身对实习缺乏热情,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这也导致一些教师对教育实习缺乏重视力度。一些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管理能力也较低,这也导致了教育实习的质量下降。

(四)实习生能力较低。教育实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技能,然而,当前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不高,对突发事件缺乏冷静的态度和控制能力,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以及板书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能力不高,甚至对教学事业产生厌倦情绪。

二、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任务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认识和了解,通过教育实习,培养更多具备能力以及素质的教学人才。因此教师在自身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在对教育实习以及实习目标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展开对教育实习的计划和课程安排。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进行综合,在保证了理论课程学分的同时,适当融入实践课程的学分。

(二)创新教育实习内容。教育专业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培养的整体性、终身性以及开放性有所要求,这一方面让教师专业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实践知识得到培养和发展。传统的教育实习在模式上以终结性教育实习模式为主,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实习需要进行有效改革,以多元化、分步走、院校联动以及全程为特点,以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主体对象,将其作为整个实习过程的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其中的“院校联动”主要是让高校与中小学学校进行合作,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全程”是学生在步入大学到大学毕业的整个过程;“分步”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分步完成;“多元化”是指将集中定点与自主分散实习相结合的一种实习方法。

(三)构建院校间的有机长效合作体系。构建院校间的有机长效合作体系,能够对教师教育进行有效巩固。构建过程中,需要将教师专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目标,将教师的从业前培养以及从业后训练作为一个学习过程,并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效果。在平台的选择上,中小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个最佳实习平台,院校还需要为学生提高更多的教育科研以及进修服务。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要构建院校联席会议制度,从而保证体系的长期有效和规范。另外,教师教育的从业前培养以及从业后训练与需要实现一体化,这就要求地方的教育部位、高校单位以及中小学等积极配合,而院校联席会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合作的长期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四)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指导教师作为教育实习的一个引导者,本身对教育实习起到了关键作用。指导教师需要落实有效合理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得到综合。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实践知识。因此,高校需要对自身的制度进行改革,对实践教学予以更多的重视,从而激发更多教师的参与,改变指导教师的传统观念。高校自身还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加深教师的意识和观念,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

作者:王向前 单位:平顶山学院副教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