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小议思政教育学体系建构准则

2021-4-13 |

一、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的方法论原则

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必须遵循三个方法论原则。

1.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

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理论都表现为系统的逻辑范畴体系。这种逻辑范畴体系和历史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为科学理论系统化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这里所说的历史,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历史,即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逻辑,就是指人的理性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是历史的东西在人的思维中的再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的构建,正是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总是丰富多彩的,它在无数的偶然、曲折和跳跃中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必然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是以“浓缩”的形式,在“纯粹”的形态上,撇开了一切偶然的因素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的。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内在逻辑联系中,把基础理论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确定为“逻辑起点”,体现了理论的逻辑行程和人们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致,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首先要对诸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基础理论作出理论的论证和科学的解释,因而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

辩证思维的发展,总是经历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坚持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也就必须贯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是构筑任何理论体系的必循准则,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只有当它形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体系时,才真正地实现了对其对象的辩证认识;只有实现了这种辩证认识的理论系统,才能成为严密的科学的理论形态。所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通过分别确定思维对象的各方面、各部分、各层次和各种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这些方面、部分、层次和关系有机地综合为思维整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之一。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的运行过程,就是从逻辑起点(基础理论维)、逻辑中项(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到逻辑终点(方法载体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展开过程。这个逻辑的展开过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基本上相一致的。这样,以基础理论维为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为根据和内容,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来。这说明,从逻辑起点到一般范畴体系,是一个各个、各对一般范畴之间不断转化、过渡、前进、上升的过程,是起点范畴不断获得自身规定而丰富自身的过程,是起点范畴潜藏着的内容不断显露和表现的过程,是起点范畴和其他一般范畴相互关系的阐述过程,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和本质特征的明确和展现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内在规律、总体轮廓的复制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动地体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

3.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1](p290)。一般认为,列宁正是通过此类有关辩证逻辑特性的论述,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原理。列宁明确提出三者同一的原则,体现了现代科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趋势,代表了现代哲学科学的发展方向。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特别是整体化、一体化的趋势是主导方面。把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在同一门科学中完全融合统一起来,变成“同一个东西”,这是对科学认识提出的最高要求,是科学理论发展臻于成熟的标志。一切科学理论只要不满足于单纯的经验描述和现象复制,就要力求借助于理论思维和逻辑推演向体系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方向上对象中的客观辩证联系转化为思维中的逻辑联系,转化为认识运动中概念和范畴的依次递进。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不仅克服了经验认识的表面性,而且也克服了形式逻辑的片面性,从而把对象当作丰富的整体、有生命的过程在其内在联系上加以把握。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必须遵循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因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行过程中,不是各个、各对一般范畴的简单列举和依次排列,而是所有一般范畴都按照一定的逻辑法则从一个到另一个、从一对到另一对地推导出来的。通过这种推导和证明,表明每一个或每一对一般范畴都不是任意产生的,而是合乎规律地必然出现的。这种建立在严密推论和证明基础上的一般范畴体系,恰恰表现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理论理解和范畴把握的辩证过程。这个认识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简单规定(起点范畴)出发,开始是最抽象、最肤浅的认识,然后沿着既是分析又是综合的道路一步一步地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当思维上升到逻辑演进的最高点,它同时也就达到了认识和理论理解的最高点。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进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一致,是由于它们二者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辩证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学完全融合和统一了起来,变成了“同一个东西”,从而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

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全面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排斥主观臆断。客观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客观性特征决定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内容来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它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本质和规律性,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而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夸大范畴的主观精神的方面,否认范畴所反映的内容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扬弃并消化了人类认识史的全部成果,认为逻辑范畴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主观辩证法。而现实的客观世界是按照其固有的必然趋势辩证地联系和发展着的,有它自己的客观辩证法。当层次分明、系统严密的客观世界作为完整的对象进入主体作用范围时,人们必定相应地形成有关逻辑范畴及其体系。即是说,先有客观辩证法,然后才有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创造了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这个历史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依据客观性原则,我们无论是提出、阐述还是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时,都要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都要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吸取客观内容,而不能主观臆断,闭门造车。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其运动发展和辩证联系,即对其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全面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整体性特征决定的。全面地认识对象,这是思维的本质所在。而“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2](p419)列宁在此指出了全面性的具体内容,即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对象的所有方面、所有联系和环节。全面性原则的基本逻辑要求就是:

第一,从整体出发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运动发展过程,反对那种脱离整体而孤立地考察对象的部分或要素的做法。因为离开了整体,就弄不清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甚至就会得出片面性的结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范畴体系中,各个、各对一般范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辩证发展的。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若干一般范畴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同侧面,因此,当我们对其进行具体考察时,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联系。我们不应当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各个、各对一般范畴看成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僵死不动的东西,而应当揭示出各个、各对一般范畴之间的联系、转化和运动的过程,应当“像从简单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群一样,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整个体系。”[3](p142-143)也就是说,应当体现一般范畴本身的有机联系,先行的一般范畴是后来的一般范畴的起点和环节,后来的一般范畴是先行的一般范畴的发展和结果。比如,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结果。因此新概念“比先行的概念更高、更丰富;因为它由于成了先行概念的否定或对立物而变得更丰富了,所以它包含着先行的概念,但又比先行概念更多一些,并且是它和它的对立物的统一。”[4](p36)我们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若干一般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互相隶属的关系和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二,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每个对偶范畴的辩证联系,反对形而上学地割裂每个对偶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每个对偶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我们知道,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当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的实质和核心。但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每个对偶范畴究竟是怎样对立统一的,只有在系统地研究了每个对偶范畴的辩证关系之后,才能有更明晰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用对立统一观点去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每个对偶范畴,才能更深刻理解它们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研究和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每个对偶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必须了解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等等,不仅不能孤立存在、互相分离,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其次,要研究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每个对偶范畴之间,如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等等,也如同各个前后之间的一般范畴那样,不是凝固的、僵死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动的、相互转化的。

2.实践求是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将它的完善和发展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实践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客观性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源泉,是形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决定性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并不是先验地存在于主体之中,而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1](p153),这种反映形式之所以具有公理的意义,能够成为我们思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网的“网上纽结”,恰恰是在于它们是人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并经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反复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在于它们是历史关系的产物,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赋予这些一般范畴以历史的、具体的内容,从而使它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具有了确切的、具体的性质、作用和地位。它们的有效性和非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其所反映的规律的深度、全面性程度和相符性程度。而这些程度的确定,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为标准才是可靠的。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下列问题: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得到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是具体的,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也总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就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我们前面所考察的经济范畴,也都带有自己的历史的痕迹。”[5](p192)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相对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更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必定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得到全面的检验、修正和充实。一方面,会使某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成为过时的或是陈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会使某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内容更精确、更科学、更完善。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得到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内容和数量,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不仅会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有一般范畴的内容,而且会提出和增加新的一般范畴,丰富其范畴理论的宝库。

(2)求是性原则

求是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经历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又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理性的具体的辩证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求是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抽象性特征和一般范畴体系的具体性特征决定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形成的。在科学抽象过程中,具体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终点。因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认识并不能停留在这个具体上,而是继续前进,我们再分析这个具体,就可以得到更高级的抽象,这些抽象的综合提供更深刻和更全面的关于对象的具体认识,认识就是这样无限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形成和建构的过程,是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又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理性的具体的辩证过程。一方面,如果没有从感性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那么,就不可能有思维中的理性具体,也就不可能形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了;另一方面,科学的抽象又有待于上升到思维中理性的具体,否则就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反映内容丰富多样的具体事物,也就无法形成和建构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普遍本质和辩证矛盾的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可见,我们只有遵循求是性原则,坚持抽象和具体的辩证统一,才能建构逻辑完备、表达明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

3.动态开放性原则

(1)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而需要人们加以动态把握,并不断地吸收反馈信息,调节思维程序。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之所以是一个过程,首先是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它作为过程还在于,它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而深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它作为过程最根本之处在于,认识与客体的相符,亦即主观与客观的相符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就表现在这一运动、发展过程中。正如列宁所说:“真理是过程。”[1](p170)动态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辩证性特征决定的。因此,动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固有的属性,也是它的辩证本性之所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发展,既指某个或某对一般范畴的内容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完善,也指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变化:新一般范畴不断创建,旧一般范畴有所淘汰。任何范畴体系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科学和思维认识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因而,一定时代的人受一定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握绝对正确、绝对完善、最终完成的逻辑范畴体系。对我们来说,已经揭示的、建构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要深入研究,还要不断揭示、创建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进。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充分认识它同社会环境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表现在认识论上就是教条主义和独断论,表现在逻辑范畴上,就是体系的自我封闭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性在于批判性、革命性,其生命就在于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在认识上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和认识的无限性,在逻辑范畴的体系上则表现为开放性。因此,开放性原则也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辩证性特征决定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既然被称之为体系,必然具有体系固有的开放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开放性表现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社会环境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一方面,不断地形成具有新内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以丰富其体系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地改变自身整体的或层次的结构和功能,以形成新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遵循开放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时代性。时代性是指通过吸收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从中概括出新的一般范畴。现代科学已进入以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辩证统一为特征的新阶段,要不断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必须从新学科中摄取养分,提炼出新的一般范畴。第二,坚持全面性和联系性。全面性和联系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基本要求,只有从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出发去建构一般范畴体系,才能使其发挥整体综合的功能,成为辩证思维的有效形式。

4.创新前瞻性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具有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追求独到和最佳的精神,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开拓性的现代思维方式。创新性原则也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辩证性特征决定的。创新性是人的根本特征之一。思维方式由保守性向创新性的转变,是现代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产物。21世纪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世纪。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培育、保护和有效发挥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现在,我国从倡导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到提出建设“创新工程”,进而规划和建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正是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历史性升华和时代性自觉。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新方法论的发展,新学科的诞生,都已经远离对客体的感性直观,在今天,人们只靠感性直觉来上升为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思维触角必须扩展到直觉范围之外;人们只靠已有经验材料来产生理论也远远不够了,还必须依靠理论思维创造出新的理论。当今的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模式、新假设,都证明了这种开创性思维的普适性和重大功能,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开拓了新途径、新领域。例如,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突出特征。网络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和整合载体,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给人类思想文化的内容带来了新变化。网络以其独有的传播特性,如: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强化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加剧了全球文化的趋同性。网络中人们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可以显现出来,各种价值判断、意识形态、话语系统、审美倾向等在这个环境内不断冲撞。面对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比如,我们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之符合网络时代的需要;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手段、开辟新空间和新渠道,大力弘扬主旋律,占领新阵地;要开辟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教育互联网平台,加大教育软件开发的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努力营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我们遵循创新性原则,必须在现有一般范畴中及时地充实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使之更科学、更完善。

(2)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具有超前思维和超前意识。它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这成为人们主观认识能动作用的前导工具。正是古人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维原则。前瞻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的前瞻性,是对偶范畴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矛盾本性的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变化可能性的展望,是认识的超前性对思维形式的新要求。遵循前瞻性原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具有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作为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获得新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现象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当人们的思维能够揭示和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的本质以及转化的规律时,就可以通过诸对对偶范畴将这些认识成果反映出来,并推广到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活动中。

第二,人的思维具有认识的目的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反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尤其离不开思维主体人的主观认识倾向,这种认识的目的性,是人的思维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生存活动中所特有的发展自身素质、揭示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主动性的表现。人们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认识目标,不断地将思维的本质力量投射到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上,根据所获得的对该客体规律性的认识,在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改造世界。思维的这种目的性反映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中,就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然发展趋势的把握。

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自身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作为预见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特性的对偶范畴,是从人们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创造性的理论研究中发展而来的,是人们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简单到复杂、由摹写到推断不断升华的结果。科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的形成,使人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根据反映在对偶范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创设出对人们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超前指导意义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及其系统。遵循前瞻性原则,建构起来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及其系统,应该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未来生存和发展所产生影响的本质及规律性的东西。自觉地形成并运用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科学的对偶范畴,有助于人们超前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指导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少走弯路,以高效率的思维活动为人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必要保证。

5.系统综合性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它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立足系统整体去注重研究一般范畴体系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一般范畴体系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此来把握一般范畴及其体系的本质和规律。系统性原则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整体性特征决定的。现代思维的系统性认为,在系统中,存在着系统整体和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系统整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系统内部还有结构和功能、输入和输出、原因和结果、上层和下层、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如果把中介作用考虑进去,可以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都处在相互作用之中。整个世界呈现为一种无限复杂的既有纵向等级层次之分,又有横向类型并列之别的立体网络式的相互作用图景。伴随着当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是一个多规定、多层次、多联系、多功能、全方位的动态体系。它不但是作为体系而存在的,而且体系中的每一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这些要素既在本体系之内,又与其他体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我们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就要有“一盘棋”的思想,要把一般范畴看成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来把握,而不能只站在某一角度,只考虑问题的某一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及其体系时,必须对它作综合考察,即通过揭示一般范畴各种关系的总和来认识它的本质。综合性原则也是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整体性特征决定的。综合性思维是适应和反映现代科学、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而产生出来的。综合性思维既不同于古代把直观的、思辨的玄想和猜测掺杂在一起的自发性综合思维,又在继承近代综合思维辩证本性的基础上,改造和深化了传统的综合思维,打破其先对部分进行分析,然后再对部分进行综合的先分析后综合的思维程序。所以,综合性思维是把握系统整体的根本思维原则和重要思维方法。

遵循综合性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将综合作为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分析和综合在综合的统摄下统一起来。要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这样复杂的系统综合体,思维必须始终以综合为出发点和前提,对其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察;思维演进的过程,就是综合分析逻辑运演的过程;此种思维过程的终结,也就达到了对一般范畴体系整体的全面把握。第二,把综合和分析贯穿于思维过程的始终,使综合与分析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步进行。依据系统理论来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其思维程序是: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首先进行综合,形成可能的系统方案;然后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再进一步综合分析的结果,形成观念形态的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整体[6](p84-101)。

作者:徐志远 周福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