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办法和措施
1.学校、教学系和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的理想的树立。“把教学理解为德性生活,才能确立教学的根本使命,即引导受教育者判别什么是他值得过的善的生活,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谋划自己的生活”等。在大一新生进入学校起,首先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立足现实,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崇高的学习和发展的理想和目标。其次,教育学的开设,三年制的大专学校应该安排在大一学期。这样,可以借助教学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目标的树立。教育学中就有“教育功能”、“教育目标”等章节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直接与学习和发展目标相关;“教育功能”中,涉及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个体化功能,都与共性和个性发展相关。教师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借助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和实践,及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制定契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发展目标,并在以后不断完善和修正。
2.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需要学校、教学系、任课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前所述,大一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包含文化适应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教育适应问题和专业认同问题等。首先,文化适应方面,同样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适应方面,给新生介绍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使学生知彼知己,在心理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对于教育学的教学,特别是在“教育功能”的“教育的文化功能”部分,“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的“高等教育”的特点部分“,教育目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学生的主体性”部分的授课内容中,教师要用讲授,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可以对比本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中学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复杂和松散的人际关系以及自由探索、主动求学的氛围。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问题包含: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诸多独生子女共处一室,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经济状况、城乡差异等带来的矛盾;学习和表现一贯优秀的学生,现在和同学相比之下却自惭形秽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帮助学生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教育学教师通过本学科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基于之前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心理辅导、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首先学会自我引导、自我治疗等。专业认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有限性,高考志愿填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而且新生修读喜欢的专业后也会若有所失甚至大失所望。
大学阶段使学生在中学的基础上能更充分、更自觉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准备好实现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好。如果现实情况是不能换,只能在学校、教学系和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安于原来的本专业,巩固其专业思想。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失望是由于期望过高,应该引导其学会脚踏实地,外在条件只是其成才的一个次要方面,个人的内在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二、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
如前所述,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问题也是大学生的教育适应问题。在上面所述的对策中也包含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改善的引导。下面借助教育学的教学,进一步具体说明如何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结合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改革和推行,除了讲求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基础化以外,成立学生学习活动小组,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研究等形式,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学术沙龙式等教学,教师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考评,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我们可在课程这一章的教学进行之前,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录像,请学生结合自己上中小学的教学经历,思考、讨论、交流、分享他们的读书生涯中、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好在何处,还有什么值得改进之处;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使他们在教学中学会科学研究;并督促学生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特级教师(如魏书生)的教学是如何让全班特别是学困生进步的,展开职前、职中和职后的持续性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微格教室和大学的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具体目标后,能真正指导教学实践。由于课程是教育学教学的重点章节,所以监控和考评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个章节。教师可以在班委和学习小组组长的帮助与配合下,进行平时和期末的综合考评,这又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抽查和普查。综上所述,教育学教学并延续至相关所有教育类的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有助于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的。
作者:陈卫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