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学数学论文
一、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特征,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难以学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更加觉得棘手懊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最终就会以最好的学习态度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完“加法”和“减法”后,就给学生出题:某风景区接待游客,上午接待了320人,到了中午时,有110人离开了,下午又接待了120人,问此时风景区中总共有多少人?这个例题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并没有直接给出计算公式:320-110+120=330,而是创设了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问题,再列出相应的数学计算式,提升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学习完“除法”后,可以给学生出题:甲同学手中有3个苹果,乙同学手中有4个苹果,丙同学手中有5个苹果,现在来了丁同学,他手中没有苹果,问甲乙丙三个同学拿出自己的苹果分给丁同学,最终使4个人手中的苹果数量相同,该怎样分配?这就涉及平均分配问题了,也和学生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了,学生会通过分析问题后,运用加法和减法知识,列出计算式:(3+4+5)÷4=3。这样既让学生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熟练地掌握了加法和除法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把数学课本中的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能让学生在学与用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同,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设计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只要学生的解题方法正确,算法也较合理,结果准确,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活跃学生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给学生出题:小红家买了一套新房,新房的面积为120平方米,房价为2400元/平方米,小红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打算用4年的时间还清房款(忽略利息),问小红家平均每个月应该还多少钱?这个题目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先计算房子的总价,再计算总共有多少个月,最后用总价除以总月数,列出公式:(120×2400)÷(4×12)=6000(元)。第二种方法就是,先计算出每平方米一个月应该还多少钱,再乘以总面积数,列出公式:[120÷(4×12)]×2400=6000(元)。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且这能充分体现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有活跃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选择就需要学生自己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应该是教学中的出发点和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是提出了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数学能力,给学生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案,让学生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陈友贵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