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学数学论文
一、互动性原则
在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互动性原则至关重要。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场所,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难免需要教师的点拨,需要同学的合作,从而才能快速完成相关任务。因而在实施任务教学法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以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任务教学法时,可以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才能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充分创设一个“拉一拉”的游戏情境,将几根小木棍分别绑成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引导学生轻轻拉一拉,然后谈谈自己有何发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进来,并在游戏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三角形更不容易变形。由此而明确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从而更能目标明确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率自然有效提高。
2.提出任务,合理分组,合作探究
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对于那些学生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相关问题。而分组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具体如何分组,还需要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而定,比如分层分组,某个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解决相应层次的问题,或者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分组、以优带后进等。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确保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而圆满完成任务。
3.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拓展提高
在学生们完成相关任务后,教师还应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共同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们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比如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什么难题,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适时进行引导与点拨,从而帮助学生们在进行学习过程的总结中有所拓展,得到提高。
三、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中要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毕竟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情境创设如果不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任由学生自由学习,那么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情境创设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如果忽视了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只会导致学生难以明确学习任务,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因而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采用情境创设来实施任务教学法时必须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合作探究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时,教师务必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该将课堂充分留给学生,不能又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进去,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名存实亡。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进行巡回查看,发现学生确实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加以适时的点拨即可,尽量将时间及空间都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不仅有效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还能促进其能力发展。
总之,以任务为驱动,通过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引,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点的构建,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来设计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牟立华 单位: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官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