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部分企业破产、国际贸易萎缩、消费投资领域出现停滞。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从近现代历史来看,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给世界经济及国别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兴起。
经济兴起与发展需要大批掌握新技术、岗位适应性强的技能人才的支撑,这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从美、德、日等经济大国战后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他们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职业教育,注重产业工人的培养。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进行效果显著的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1 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挑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危险。制造业出口放缓,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停产、减员现象,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挑战。
1.1 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出口需求萎缩,部分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由此将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社会需求岗位减少。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而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势必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目前,不少用人单位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纷纷取消招聘计划,或延迟招聘时间,但与不断萎缩的就业岗位相比,毕业生人数却连年增加,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3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人。一边是求职需求连年攀升,一边是不断缩减的需求岗位,特别是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经营困难加大,使得金融、会计、投资等专业的毕业生将面对比较严峻的现实。严峻的经济及就业形势对毕业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使毕业生产生害怕、失望、迷茫等消极心理,出现求职期间难以调适的心理压力。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全面告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1.2 要求高职院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普遍出现人员富余的现象,但当前这种人员“富余”只是暂时现象,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他们不愿让眼下无法吸纳的具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大量流失。“能不能帮我们留住人才”成了众多企业的共同呼声,并对高职院校提出能否一方面适当延长在校生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开展富余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的要求。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成春提出,希望高职院校对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售后服务”,将已经毕业的学生召回再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当前人才储备的困境,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不景气,原有的工学结合,实习、实训计划也随之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调整。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以下简称“双百”会议)上,有关院校代表提出:该校往年订单培养的毕业生在70%左右,2008年只有33%左右,到2009年能否巩固住33%还很难讲。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的“2+1”模式要做适当的调整,“2+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然后进入企业,这是企业与学校“订单教育”时期预购人才的模式。如果要延长毕业时间、将人才培养模式变成“2.5+0.5”或“3+0”的模式,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
1.3 要求高职院校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专业设置立足于为城市服务、为发达地区服务,而对服务当地区域经济、服务三农考虑较少。有些院校为了节省成本,追求短期利益,就选择开设一些投入低的专业,压缩高投入的技术类专业,侧重发展一些投入低的文秘、经济、法律、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像工科类的模具制造、机械、电子等需要大投入的专业则因为设备昂贵、投资较多,而较少开设,造成专业设置文科类偏多、工科类偏少的局面。随着国家经济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没有自主创新、没有品牌、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倒闭,加快了劳动密集型企业从用工成本较高的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创新,加快了产业升级。金融危机下的产业升级给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好的外部条件。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不能再走从前的老路,必须有所创新,必须认真考虑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问题,不能总把就业眼光放在发达地区。从长远看,为当地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线,为达到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适应经济发展中涌现的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上必须适当调整改造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实现专业结构的合理优化。
2 金融危机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作为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大环境下,在学生就业等方面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也是“危”中有“机”。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十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其中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此政策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块很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极有可能迎来政策暖风[2]。行业产业的新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宽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