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美术教育论文
首先是扩大招生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关系。相比其他地区,内蒙古美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的问题则更显突出。专业基础较好的地方考生更愿意报考艺术氛围和学习条件较好的知名院校,主要集中在全国知名的八大美院及名牌综合大学的美术专业,而内蒙古地区美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则不得不被动地录取“剩余”的一些专业基础较弱的考生来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再加上目前许多地方专业艺术院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顺应时代的需求,新兴了许多专业如电脑美术、多媒体艺术、动画等专业,吸引了大量考生,将原有的(国、油、版、水彩)绘画专业推到了尴尬的地位,从而使得精英教育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向培养宽口径、大框架的素质型美术人才转变。面对美术高考招生体制下衍生出的专业基础薄、文化素质普遍低的学生,怎样完成要求的美术基础教学任务,如何施教才能适应新时期美术现状的要求,是我们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传统基础教学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85美术运动”、新古典、新写实、新表现等种种风格和潮流的演变,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中国的油画家们在近20年间几乎都是片断式地经受了来自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样式的冲击与洗礼。在目前的西方,由于艺术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多元发展,传统的严密教学系统已被迫瓦解。而作为架上绘画的主流品种之一的油画首先面临现代艺术带来的挑战,在绘画的观念、形式、手段、材料等诸多方面与当下的艺术发生碰撞。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和当代文化建设语境中,我国的艺术教学同样身处错综复杂的诸多问题之中。我国传统的基础教学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表达的教学套路越来越多地受到冲击和质疑,传统基础教学体系仍然滞留在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教学体系下,传统的绘画模式与观念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尖锐的感受力,接受和掌握新生事物快,而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缺乏经验,缺失适合抉择的基准点,但是同时他们所吸纳的信息量十数倍甚至几十倍于从前的学生,形成全新的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越来越多地具有表达自我的愿望,要求按照精神和心理的原则去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当前,艺术观念和审美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前苏联的具象写实画风,西方现当代油画的各种流派和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教学的课堂——古典的写实油画技法,印象主义的写生技法,抽象绘画的表现性油画技法等等,这些都为高校的油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面对林林总总的绘画风格,学生在油画写生和创作的基础训练当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参考和借鉴一些自己喜欢的大师及当代名家的作品,从构图、设色到形象处理,甚至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趣味,用前人已经运用得成熟的样式去套用自己的感受。更有些学生希望通过借鉴大师的图式来创立自己的语言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的惰性和思维的定势。本来学生在学习阶段选择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画家,对其艺术规律的掌握和文化内涵的领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想要借助他人的绘画风格来打造个性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会辖制人的思维和创造力。图像化时代的今天,各类现代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使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敏锐细腻的色彩把握技艺不被认为是通向艺术目标的唯一途径。几乎所有想参与现代艺术潮流的学院毕业生们都会突然觉得,在走向社会之后,需要对在学院造就的思维模式进行重新的审视,接踵而来的是不断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营养的不足、能力的单一。多少年来对着物象写生养成的惰性,以及一贯“靠感觉”作画导致的理性思维迟钝,使他们很难找到自己在当代艺术世界中的合适位置。甚至不少人只能选择放弃,坚持着的人也必须“靠自己读书与朋友交流的方式”,从自学和业余的补课艰难地开始。
再次是传统教育模式和高科技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信息化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影响就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图像网络形象方便快捷地传入我们的生活。现在许多院校已经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讲稿、讲义改成电子版,这样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高科技教学体系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而地处远离文化中心的内蒙古美术高等艺术院校正在面临着资源和资讯贫乏的尴尬局面。传统的教学体系用一种模式训练学生,已经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桎梏,采用老一套的课堂作业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反而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单一、创造力低下等弊端。只有利用大量的网络资讯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艺术历史和现代艺术的现状,才能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当下处境,明确什么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和现在的人正在做的,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针对学生在大学时代正处于艺术人格发育急需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如何挖掘学生的艺术思维的闪光点和潜质,诱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是教学当中的首要问题。通过高科技教学体系逐步实现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学习的途径,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西部专业艺术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传统技法教学与艺术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H•G•布洛克在其著作《现代艺术哲学》批判了艺术的“自治——他治理论”。他认为“艺术既非完全他治(因它还有自己的形式结构方面的价值),又非完全自治(因为任何艺术都与外部世界有联系)。“既承认艺术再现现实和人类情感,又承认它有自己独立的自主性”。这预示了艺术教育发展潜力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所认定的艺术技法教育,它是人类开发智慧的一种复杂系统工程。换言之,美术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法传授课,更是一门开启学生智慧之光的人文学科教育。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教学思想的影响,忽略理论思维的培养。突出表现是美术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法教学不能有机结合,史论教学往往只给了学生一些常识和名词,没有从理性上指导绘画实践;只强调理论知识的罗列,忽略艺术分析和艺术批评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纵向性,而缺乏横向的对比。因此,加强人文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把理论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专业实践中,教会学生进行艺术思考,使学生在融合中外艺术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渐养成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能力,我们只有使学生理解了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掌握了创作的原理和形式语言的要素,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艺术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只会照抄对象的画匠。
总之,在当今这个数字和图像化的时代,传统的绘画理念和技艺已经不被认为是通向艺术目标的唯一路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艺术中绘画的观念和语言及其手段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的实验性。我们的基础课的教学,需要更多地介绍跨学科的知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现代艺术的新动态,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当代艺术状况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在绘画理念、创作观念、思维方式上形成个性化的判断。可以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将会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现代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好的艺术创作空间和环境。
本文作者:苏万循 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