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共管理
摘要:公共管理伦理问题关注的是正义,并以正义为原则指导公共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公共管理伦理在当代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伦理;正义
一、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1. 权利冲突。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有时两种或多种外部权力对公共管理者的要求是不相容或相冲突的。例如在行政部门中,常常出现政府领导和党委领导,或者一把手(正职)和二把手(副职)或者副职与副职之间的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要求或者指挥,权力边际模糊,使公共管理者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而权力的扩张性也可能加剧这种冲突。
2. 角色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公共管理者承担着一大堆社会角色:某部门的主管、某人的下级、某些人的上级、父母、儿女、配偶、邻居、朋友、公民、合伙人等。这些角色常被赋予不同的义务,社会角色模糊,形成角色冲突。例如,朋友这一社会角色所应履行的义务是相互帮助,但作为公职人员的义务则是秉公处理。这种朋友和公职人员两种角色义务在某些特定情况就会形成尖锐的对立的冲突。公共管理者要有效地实现公共责任,必须平衡各种角色,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困难的。
3. 利益冲突。公共管理者自身利益与作为一个公职人员的义务之间会产生冲突,这是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深刻原因。公共管理者被授予大量的公共权力和职责,要求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以公共原则行事,坚持公共利益最大化。然而,人的本质在某种程序上是一系列价值观、欲望动机和利益的“综合体”,有实现自己利益和目标的倾向,并以理性“经济人”的方式行事,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争取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公共职责具有对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进行权威分配的功能,其非公共运用能够给公职人员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公共管理者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可能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偏离“忠实公共人”的要求,有意非客观地行使自己的职责,使职权所要承担的责任关系失衡瓦解。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形:贿赂、权力兜售、信息兜售、财政交易、组织外就业、裙带关系,这些行为违背了正义原则,失去了公共的本义,而公共管理伦理无论是在动力方面的作用还是规范力方面的作用,在面对这些非正义的公共管理作为时,都显得乏力。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恶化,那么公共管理将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因此,强化公共管理伦理作用,重塑公共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成为当今政府与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重塑公共管理伦理的路径选择
理理论、管理认知、管理情感、管理态度等管理文化的诸多要素直接构成了管理模式取向。在正义性组织文化中,非正义管理行为会得到纠正,正义管理行为得到强化。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好公共品牌。加强勤政、廉政、公正、忠诚等组织文化建设,创建公平正义文化,为营造环境、强化意识、培养公共管理伦理观夯实文化基础,使公共管理者具备诸如在组织中的服从、执行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等伦理素质,作为社会成员具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动力与规范力的伦理素质,形成内在约束机制与良好管理模式取向,使其既明白其应承担客观责任,也义不容辞担当其主观责任,更公正地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责,建立公共管理应有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罗尔斯.正义论[M].谢延光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贺来. 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J].江海学刊,2004,(04).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