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家庭教育论文
一、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偏差及原因
寄养的成长环境、代养人的不恰当教养方式,使得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被纠正和引导。有关研究显示,30%左右的中学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偏差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比父母均在家的儿童具有更多的打架、旷课等不良行为,少数留守儿童甚至受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出现偷盗、勒索等犯罪现象。
缺失家庭关系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出现较多的主要原因,并且监护人由于在外打工没有尽到监护义务,隔代抚养问题重重,他们无力或不懂如何去教养下一代。一项研究显示,14.3%留守儿童表示“父母经常打我、骂我”;造成了抚养着和儿童的对立和敌对有24.1%的留守儿童表示无法“跟父母很好的交谈”;31.2%很少“跟父母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在节假日或过生日时;45.5%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不能经常带我去玩”。亲情的缺失,关爱的缺乏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必要的家庭关系和亲情氛围,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大多数留守儿童随着年纪增长开始担忧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自身安全,强烈需求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因而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二、针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对策
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塑造健康心理、减少偏差行为,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模式。
1.展开社会工作服务,维护留守儿童温暖的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农民工多数工作非常忙碌,从而亲子关系疏离。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关注这一敏感、弱势的群体需要,通过小组活动来引导儿童的父母建立更好教养儿童的教育性小组、相互情感支持的互助小组、呼吁与推动留守儿童权利保障的民间组织等,通过争取社会资源为特殊儿童的父母提供喘息服务与各种积极支持等,从而间接保障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
2.开展偏差行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要把握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注重同伴相互支持作用,这才能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要求。收集、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社会有爱心人士、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留守儿童建立亲密联系,向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援助。更重要的是要和留守儿童建立感情联系,让他们真正感到温暖。这种替代式的父母与家庭可以一定弥补家庭的缺失。
3.发挥社会工作机构优势,积极改善与其他社会机构、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机构具备与政府、组织、家庭、个人等各方面协调行动、共同合作的能力,可以联合这些机构、个人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该积极宣传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发展争取社会资源,为政府决策与社会公众了解留守儿童提供信息,从而能够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有利氛围。
4.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才能直接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都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高特殊儿童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要。
本文作者:刘为地、赵磊 单位:澳门大学、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