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悉心指导下,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以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两个率先”主题和经济转型发展主线,紧紧围绕“四个”建设以及区委三届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服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促进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以更高的使命感弘扬法治精神,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取得新成果
2013年是“六五”普法承上启下深化之年,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六五”普法中期考核为抓手,以提升法治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品牌亮点为支撑,以抓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为突破,全面推进全区“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努力取得法制宣传教育新成效。
(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加强主题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治》、《普法百草园》、普法短信等形式,陆续以“用法治力量推动实现中国梦、坚持法治思维与群众工作方法相结合”等为内容,编发刊物和短信,制作宣传展板,把十八大精神及时传达到全区各个层面的人群,加强十八大精神主题法制宣传教育。在世界地球日,在万达广场举办“美丽,幸福—大型法律服务公益活动”。借科普宣传周,蠡园街道、太湖街道深入社区采用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荣巷街道、太湖街道、蠡园街道针对我区劳动争议案件激增的情况,开展“面对面送法助企”活动,对企业用工过程中暴露的普遍问题、最新劳动法律及典型案件进行讲解。
(二)以严密细致的考核体系为标准,开展区“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按照实际,制定“六五”普法中期考核验收标准,建立“普法联动”QQ群,召开全区普法联络员工作会议及检查组成员会议,在5月中旬,由区法治宣传教育协调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三个考核小组,对全区9个镇、街道和34个区级机关部门进行了“六五”普法中期考核,检查组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各部门“六五”普法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查阅了各单位普法工作台帐;实地查看了部分村、社区及法制宣传阵地,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部署迎接省、市“六五”普法中期考核。
(三)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重点,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法制宣传载体,打造法治思维系统工程。在以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法治”专刊开辟专栏,在智慧普法网站开辟领导干部学法频道,通过智慧普法平台发布普法短信,邀请法律顾问团成员开设法律大讲堂,对社会重要问题等进行预测、分析和讲解。二是利用多样化平台,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企业合同指导站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为湖景科技园等法治文化工业园区,配备法律服务“管家”,通过举办《企业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等法律讲座,帮助中小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三是结合丰富的活动,加强青少年学法。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等学法活动;各镇、街道利用寒暑假开设暑期“法制课堂”,组织青少年旁听典型案件等活动;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四是通过拓展教育功能,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利用各工地民工学校,将普法与学习培训相结合;完善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工会法律服务站、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的建设,将普法与维权服务相结合;以工地、聚居地、经商地和求学地为重点,扩大流动人口普法的覆盖面。
(四)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拓展普法宣传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普法宣传教育,鼓励“欢乐义工”环保协会、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活动,逐步实现了参与普法主体的多元化,在全区形成以各单位、部门为主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普法宣传机制。依托中国电信信息化网络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覆盖全区的信息化、智能化法治互动平台,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科技含量;完善“智慧普法”网络平台,引入手机二维码技术,在普法挂图、展板、折页、杂志等传统普法资料上增加“智慧普法网”二维码,扩大网站的宣传效果;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理念。
二、以更坚实的力量维护和谐稳定,在平安建设上推出新举措
以“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为重点,围绕“促发展、利民生、保稳定、构和谐”这一宗旨,切实抓好大调解中心、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建设,为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按照“装备现代化、手段信息化、标牌标识统一化”的要求,加强基层司法所硬件建设;按照“业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周到化”的要求,加强司法所软件建设。根据上级关于星级和“省优”、“五好”司法所创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区的工作实际,明确了各个司法所的创建目标,并以责任书的形式下达给各个司法所。按照调处中心实体化建设要求,已确定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为区司法局下属全民事业单位,明确了人员编制及全额拨款的经费渠道。通过走基层活动,对全区所有的镇、街道及部分村、社区调委会进行走访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全区基层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区110个村、社区都建有调解委员会,66家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也都建立了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的覆盖率达到了100%,有17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五星级调委会。今年争取再创建10个以上五星级调委会,四星和三星级调委会创建数不少于36家。
(二)积极开展专项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每月二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和月报制度,重点抓好了两会和春节等重要节点的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利用全区矛盾排查三级网络,面向全区各级调解组织部署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做到矛盾排查“零疏漏、零报告、零激化”。同时通过开展“积案化解”、“百日攻坚”等活动,集中力量排查化解一批有影响的矛盾纠纷积案和重大疑难纠纷。1-5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民间纠纷126起,受理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824起,调处成功824起,调处成功率100%。1-5月,全区4个交调工作室共调处各类交通事故纠纷687件,涉案金额1130.5万元。未发生矛盾纠纷激化、民转刑及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机制。重点开展了“美丽幸福——法律服务基层行”活动,由基层科牵头,局机关各职能科室、基层司法所和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共同参与,内容涵盖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职能的方方面面,采取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上门服务的办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法律问题,为百姓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服务。针对各类矛盾趋于复杂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不断完善各类专业调委会的组织架构。在原有三级调委会的架构上逐步设立了各类专业化调委会,依托区调处中心,先后成立了征地拆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环境保护、婚姻家庭等专业调委会,调解员构成也从以前的兼职化转化为专职化专业化。探索建立了法律服务所与基层司法所结对共建机制,倡导法律服务人员参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严把法律关,有效调解多起群体性纠纷和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三、以更优的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上开拓新思路
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和苏南现代化建设,以“四万工程”、“双千双万”专项活动为载体,以“法治惠民”工程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履行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职能,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积极参加区领导信访接待日,认真做好接待记录,解答咨询,提出建议。今年上半年,共参加区政府信访接待22次,接待人数123人,参与调解复杂疑难群体性矛盾纠纷10余件。认真做好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工作,积极参与各镇、街道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对疑难复杂群体性矛盾化解调处。积极办理涉法信访案件,律师在接访时,能正确引导信访人,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纷争,缓解信访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二)着眼经济转型发展。一是瞄准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效法律服务。通过大力引进规模化、品牌化的高端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化、国际化的优秀律师人才,鼓励律师积极开拓知识产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法律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发展。太湖律师事务所帮助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募集战略发展资金10亿元。二是瞄准应对市场风险,提供有效法律服务。增强覆盖全区的9个基层中心合同指导站、1个园区(湖景科技园)合同指导站的功能,免费为辖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脉经营风险,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提高竞争力;在“智慧普法”网站上开辟“反倾销与反补贴预警”专栏,定期发布法律风险预警提示,帮助企业防范涉外投资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瞄准深入服务基层,提供有效法律服务。组织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村庄、社区,园区定期开展法律咨询会,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编印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工作指引》300多册。做好“法律大讲堂”工作,深入工业园区,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服务,充分运用企业合同中心指导站的工作平台,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企业防范市场风险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全区11个律师所集中力量,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共走访企业468家,为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措施50条,解答疑难问题45个,办理重大投资项目法律业务10件,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制度67次,参与化解群体性案件1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448万元。太湖律师所全体律师参与了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案件,为第一次成功召开460债权人代表大会做了大量有效的法律服务工作。
(三)拓展惠民服务领域。出台《开展“三个延伸”活动,拓展惠民服务领域》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惠民举措。一是向基层延伸。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积极向特困人群、军烈属、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和低偿的法律服务。及时调整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将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与劳动仲裁、残疾人联合会、法院等单位和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参与清欠活动,仅年初一个月就接待民工清欠投诉45起,累计接待4879人次,为民工兄弟讨要欠款达5035万余元;积极建立健全刑事法律援助中法律援助机构与公、检、法的衔接机制。一年来,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1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760余人次,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援助点咨询等11多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400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手册3000份。二是向专项法律服务延伸。发动法律工作者自觉以居民身份和法律工作者双重身份参与居住社区法律服务。截止6月份,向园区、社区开展“法治大讲堂”6次,宣传了合同法、公司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参加听课人员达次25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参加广场法治宣传咨询活动2次,解答法律疑难问题120人次。律师为下岗职工、低收入家庭、交通事故受害人、工伤赔偿等提供法律援助,共办理援助案件98起。同时,律师还参与“下基层活动”、“3.8妇女维权月活动”等大型公益性咨询活动4次,受教育人数达50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接待咨询群众200多人次。
四、以更有效的方法创新矫正模式,在特殊人群管理教育上实现新突破
紧紧围绕特殊人群管理这个中心,抓队伍建设,抓管理规范,抓制度落实,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探索,全面提升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区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2名,接受法院和监狱委托,对70名刑事案件被告人和拟假释人员进行了审前调查评估和矫正环境评估工作。接收刑释解教人员98名,其中刑释人员91名,解教人员7名。安置98人,安置率达100%。帮教率100%。
(一)管控手段“现代化”。健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完善手机网络监控系统,在将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全部纳入GPS定位监控系统,率先实现社区矫正GPS定位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以“智慧普法”为技术支撑,通过手机微信、智慧普法网二维码客户端等手机应用软件向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传送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日常法治警示短信等,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矫正管理,随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动态,搭建信息化互动教育管理监管平台,不断提升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二)监管措施“严格化”。针对监管中发生的问题,深入基层指导查处,上半年办理了4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收监手续;对二名违反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警告;对1名屡次违规的社区服刑人员邀请原审法官、检察官共进行了训诫谈话。通过严格的管理,有效预防重新犯罪的发生。
(三)教育方式“智慧化”。借助“智慧普法”平台,定期向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传送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日常法治警示短信等,适时开展远程教育矫正管理;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定期给全区社区矫正人员发送传递正能量的宣传教育短信,包含“十八大精神”、创业政策、奋发进取等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技能培训、座谈会等形式,使他们在接受改造中学会自励、自警、自醒,促进他们学有之长、学有有悟、增强信心,早日顺利回归社会。
(四)帮扶方式“人性化”。为回归社会的矫正对象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解决他们的谋生问题;为假释出狱后生活无着的老弱的矫正人员,联系基层部门为他们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为经营资金出现困难的矫正对象帮助协调办理小额贷款和政策方面的支持。通过多种帮扶措施使矫正对象获得重新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五、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整体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加强
(一)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强化干警队伍素质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与自学制度,制定了《2013年度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增强了领导班子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开展学习型机关争创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开展机关干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活动。
(二)深化“走下去”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局领导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基层在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工作业务上的沟通联系和指导。开展走访结对困难户活动,在节假日深入社区,走访慰问了困难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上半年共走访结对村社区和困难户20多人次。广泛开展党员联系社区及到居住地报到活动,机关、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退休党员根据工作特点和个人专长,认真填写了《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表》,认领了“政策法规宣传岗”、“法律援助服务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等志愿服务岗位,目前已回复居民法律咨询30人次,针对民主管理、居民自治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5条。
(三)夯实基层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局党组与各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及局机关各科室、区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签订了《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司法行政年度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完善和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制度,大力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党员QQ群,构建“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开辟党员学习教育的新天地。在全区律师队伍中开展了“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组织律师重点学习了《律师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2013年律师事务所目标考核任务书》、《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进一步加强律师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参加年检考核的律师所11个,没有不合格和暂缓年检的情况;执业律师102名,没有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情况。
问题与下半年工作思路
综观上半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区矫正专职人员队伍配备以及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工作执行力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改进;三是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入;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下半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全力服务苏南现代化建设为突破,认真落实“服务转型发展十项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谱写全区司法行政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新时代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以本土特色为突破,着力实施法治文化品牌工程。结合吴文化、工商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在胡埭镇、荣巷街道、河埒街道溪南社区等地筹建法治文化主题园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法治文化品牌。二是以“六五”普法中期考核为抓手,着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经验总结工作。对区“六五”普法中期考核检查进行通报,针对查找出来的存在问题,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内容、明确时限整改落实,对省、市、区“六五”普法中期考核检查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三是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平台,着力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的质量水平。迎接第九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验收,全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表彰总比例提高到30%以上。加强对各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动态管理,实现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由注重覆盖面到注重创建质量的转变。四是以开展“法律服务基层行”为契机,着力加大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参与“百场法制电影进社区”、“幸福-美丽家园暨阿福进社区群众文化系列等活动,不断延伸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进一步加大基层法制宣传教育。
(二)围绕新时期社会特点,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在完善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圆满完成两级调处中心的实体化建设。按照市局明年10%的五星级调委会创建工作目标,抓紧做好全区星级调委会创建工作,重点对现有三星级司法所进行进行指导督查,确保能够有一到二家司法所能够再上一个等级。同时,在五星级司法所基础上,抓好“五好司法所”和“省优司法所”的创建推进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多种创新工作。组织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回头看”活动。在全区开展的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活动的基础上,采取“回头看”的形式,将这一争先创优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创新调解模式。探索与电视台联合构建“人民调解心理咨询组”。
三是深入开展基层行活动。重点开展好“法律服务惠民工程”,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基层法律服务体系,拓展基层法律服务惠民服务领域。完善一村一顾问、执业诚信等制度,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基层中心合同指导站”和面向社区群众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周到化”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
(三)围绕新阶段形势要求,大力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一是做好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学习横向单位的中心建设经验;认真研究,对中心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在中心建设中体现实战效果,体现特色。二是加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懂法律、肯吃苦、愿奉献的优秀青年选聘到队伍中来;加强对队伍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制定评估补贴标准,真正做到评出优劣,补的合理。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作。结合区局开展的“法律服务基层行”活动,认真组织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与社区服刑人员的结对工作。通过专业人员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法律问题。
(四)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一是着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认真落实省厅“服务转型发展十项措施”,大力引进规模化、品牌化的高端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化、国际化的优秀律师人才,鼓励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为转型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积极为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征地拆迁、企业资本重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活动,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发展。是深化服务质效。以“法律六进”活动为抓手,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园区、军营等,积极开展“法治大讲堂”、“法律服务基层巡回百日行”等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全力保障我区经济转型发展。
二是着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结合法律服务基层行活动,大力整合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服务热线等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法律服务室等实体机构,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建设成果,形成覆盖全区、虚实结合、惠及全民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简化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法律服务热线服务质量,努力把法律服务热线建成集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扎实推进示范窗口创建工作,进一步畅通刑事法律援助渠道。
(五)围绕深入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夯实组织机构基础。围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以“星级司法所”、“优秀司法所”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标识标牌、业务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行政专网的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管理,落实岗位责任,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切实增强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二是夯实工作队伍基础。在巩固“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基础上,按照上级政法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司法行政队伍中积极组织“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局机关“走下去”、“学习年”活动,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干警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作风纪律、先进文化建设,为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