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行政管理论文
1.行政决策前的准备。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起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
2.行政决策中的权衡。
在调查研究掌握决策信息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些相关的决策,如何对这些决策进行对比研究找到最优决策是这一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几项备选方案进行抉择时,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可以利用会议来让与会者对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反对的意见,在必要时也可以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在充分的分析研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选择最优方案的时候,也可以举办听证会,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不代表决策者在选择最优方案时可以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每一个决策的制定都伴有一定的风险,决策者如果因为决策存在风险而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良机。因此领导者在决策时要敢于拍板,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领导者更需要这种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
3.行政决策的监督。
行政决策监督包括决策制定时的监督、决策执行时的监督以及结果的监督。决策制定时的监督是为了制定出科学的决策,而决策执行时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决策能被认真地执行,对于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到决策系统,从而修正或终止决策。对执行结果的监督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决策制定提供经验。对于决策的监督,主要包括公共权力内部的监督以及公共权力外部的监督。加强公共权力内部的监督就是指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此外,也要加强各级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专门监督,特别是对重大决策的制定情况的监督。公共权力外部的监督包括人民群众、舆论媒体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这种监督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只有完善人民群众对决策的监督机制,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另外,舆论监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近来许多官员的腐败行为就是通过微博被人们揭发出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从而使腐败的官员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因此应保证各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监督,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4.建立健全政府决策失误问责制。
行政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制定的决策难免会失误,因此对于决策失误要分情况讨论。对于那些由于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失误,如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突发事件而在缺少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情况下造成的实难克服的失误,领导者要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对于那些由于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决策失误,要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惩。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决策者好大喜功,片面追求政绩,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等。由于这些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不仅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也可能会贻误发展机遇,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要对这类决策失误进行彻底地调查和问责,根据造成的实际损失来对决策者予以处理。
总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推进,从政府本身、监督机构以及法律制度方面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只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减少决策失误以及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巨大损失,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本文作者:张立星 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