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电子设计论文 » 正文

论电子设计竞赛的人才培养

2021-4-10 | 电子设计论文

1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形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知识传授与能力输出为导向脱节

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注重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术研究是否有作用等,对这些知识能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否可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在重点考虑的范围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这种以“知识输入导向为主,以能力输出导向为辅”的教学体系显然不适应该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能力的形成。

1.2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坚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速度惊人,今天最先进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落后了,目前,机电产品也几乎没有纯硬件实现了,绝大多数是“软硬结合”的产品;而“软硬结合”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能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明显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

1.3实验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是以实际动力操作能力而见长的,实验实践教学中本来就应以验证性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工程过程的熟悉与掌握;而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了验证原来的理论而设计实验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大的思考,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完成的实践项目很少、时间短,在项目、时间上实验实践教学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严重不足。

1.4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显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输出能力培养为辅。

1.5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与能力培养脱节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仅用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有实践能力不再考核之内;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仅看学生笔试考试分数、考研人数为标准,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无关,这一导向性错误导致:教师只要理论课程教得好,实践课程无所谓;学生只要学习好理论课程就可以了,不必为实践课程担忧。

2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与思考

2.1取得成绩的经验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与激励。学校出台支持学科竞赛方面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给予获奖学生计创新学分和丰厚的现金奖励、指导教师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还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到该竞赛中,为成绩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2)配备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硬件资源、开放的实践平台。学校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配备泰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源、万用表、防静电焊接台等相关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建有电子元件库、电子设计训练方面的书籍库等,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随时可以进行电子设计及产品制作调试,使电子设计训练常态化。

(3)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推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定1名老师负责平时训练、比赛的组织工作,多名老师分方向常态化地进行指导。这些老师来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方向,他们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维修等专业的教学方案修订中,促进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教改、科研课题中,形成了一批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省校级教改项目,进行了研究,取得实效。

(4)以赛促练,丰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电子设计作品展”,展现电子设计竞赛制作的获奖作品和经典作品,并编撰作品所用的知识点说明,现场实现了C语言编程、无线收发、点阵显示、识别等功能,扩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效应,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兴趣,吸纳大批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壮大电子设计队伍,培养学生专业热情,师生齐动手成为一种专业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

2.2竞赛的不足与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设计竞赛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分工与协作,竞赛队员学生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接口与引用问题;成本与功能、设计制作与调试、性能稳定性;参赛队员持续培养和学科竞赛的可持续性;竞赛期间特殊元器件的远程采购。

3构筑能力输出型教学体系,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具有较强“四种能力”的本科生,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的实践能力是“四种能力”的基础,教学体系唯有围绕该目标定位进行设计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该目标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电子信息类工科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CDIO”[4]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将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综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外,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设计出该课程的作品,如开出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单片机等课程设计,使学生多次经历“准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的综合训练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实践证明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

4培养训练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4.1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弱决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弱。通过选拔我校分批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使青年教师在企业的项目研究、产品研发的工程实践中,真正体验“CDIO”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整个过程,使青年教师对客户需要、企业研发过程、企业项目管理等有深切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工程过程和实践能力提升。

4.2项目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电子设计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自己首先要会做,并要会按时做,否则学生要在4天3夜中完成一个作品的所有工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竞赛前,组织参与指导的教师,也是3人一组,用周未2天时间,按照竞赛的规则与要求,真正亲自动手做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学生只当后勤和观摩,也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和工程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对电子设计竞赛小系统的实操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4.3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为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学校发起组建了电子科技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组织爱好者参与到机电产品设计知识的学习、研究中,学校派出精干的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协会实行以“老带新”和项目管理制度,协会会员分级管理,推出级别标准与考评,一到三级和VIP级,新入会的会员为一级会员,由高一级会员培训相关基础知识,VIP级会员由指导教师培训,主要是进行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电子设计竞赛真题的设计与实现,深入学习机电系统的设计开发。

5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业,而电子设计竞赛目的主要在于推动高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助推高校实施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助推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该文从分析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形成存在脱节的主要问题,结合该校的实践,探讨能力输出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通过培养提升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导向,不断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形成;对工程人才培养理念、教学体系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形成途径等探索与实践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作者:陆安山、张晓培、黄际乐、梁维源 单位:钦州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