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贷管理论文
一、东北区域信贷结构与全国其他区域的比较分析
一是信贷产业分布结构和GDP增长的协调度比较。以与山东省比较为例,目前,东北三省GDP总量约是山东省GDP的2.2倍,但是东北三省各项贷款余额总和仅是山东省的1.1倍,其中,东北区域第一产业贷款余额总和仅与山东省同产业贷款余额等同,第二产业贷款余额总和仅是山东省同产业贷款余额的76%。说明东北区域信贷投放支持GDP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信贷行业分布结构的比较。首先,制造业通常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制造业信贷投放一般在区域信贷总量中排首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约36%,山东省约4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制造业,但贷款占比仅为23%。其次,全国正处于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目前,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贷款余额约占传统服务业的1/2,环渤海地区占35%,山东省占31%,东北仅占26%。东北区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信贷倾斜较其他地区存在差距。
三是信贷企业分布结构的比较。目前,东北区域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在全部贷款总量占比低于长三角地区9个百分点、山东省2个百分点,信贷扶持中小企业仍需加大投放力度。
四是信贷期限分布结构的比较。目前,长三角地区、山东省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基本均衡;山东省短期贷款比重超过中长期约4个百分点,但东北地区短期贷款比重远低于中长期贷款,信贷资金周转率受较大影响。东北区域贷款期限结构仍需改进。
二、东北信贷结构的症结分析
一是第二产业信贷投放与GDP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制造业贷款仍有提升空间。制造业一般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尤其是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将能极大带动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第三产业信贷长期向传统服务业倾斜。文化、科技研究等现代服务业获得的金融支持较少,影响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目前,东北地区信贷投放结构仍然与国家新兴产业政策未能紧密衔接,金融机构趋利避险的选择也导致信贷投放仍多集中在传统领域,创新明显不足。
三是信贷投放的期限、企业配置结构仍需改进。首先,东北地区中长期贷款比重显著高于短期贷款,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效率。其次,东北地区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比重有待提高。
四是第一产业贷款投放领域亟待拓宽。东北担负着全国粮食主产区的重任,涉农信贷支持较全国其他地区仍然偏低,涉农信贷投放也偏重于春耕秋收、粮棉油购销等传统农业领域,亟待增强农业科技、农机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生态化等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
三、优化东北信贷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与信贷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继续通过“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认真领会国家和东北区域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货币信贷政策的实质和内涵,引导和督促其优化信贷结构。充分运用差别化的调控工具,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或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措施,增加对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供给。定期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实际投向进行监测统计,并对各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正向激励制度。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贷款投放比例。合理优化贷款的期限结构,扩大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信贷资金流动性。合理平衡大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关系,既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也要兼顾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调整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敏锐性,及时调整信贷结构,扩大重点行业、新兴产业、薄弱领域的信贷比例,推进区域结构优化和升级。
三是创新和做强贷款信用增进机制。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要加快贷款信用增进多种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互保联保、抱团增信、循环授信等增信模式。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反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增强实体经济主体融资的信用基础。
四是加强与财政、税务等有关政府部门的互动机制。要积极与其他部门联系沟通,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担保、财政资本金注入、税费减免、财政政策奖励等政府部门激励手段,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机结合,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作者:高磊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