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传播学论文 » 正文

传播学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2021-4-10 | 传播学论文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原则

1.运用“具体”原则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语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以概念、原理为主体构筑起来的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在具体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并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对他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较强,一些政治术语较为抽象。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也是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当教育者试图把一个观念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而又不确定他们知道些什么的时候,具体是唯一可靠的语言。事实上,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几大原则中,具体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这些原则中最有效的。

2.运用“可信”原则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关系。青少年有一种典型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常常会遇到的现象。很多大学生一听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是来给他们灌输思想的,老师越是强调一些理论,他们越是不以为然。逆反心理一旦产生,会极大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使授课内容真实可信、不夸不假、不偏不倚,使大学生信服。大学生只有建立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思想意识的一部分。

3.运用“情感”原则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大学生理解并相信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传播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但仅仅相信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所行动,即将养成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点。如何实现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根据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观点,人的情感是道德行为得以发生的重要驱动。人的认识只有与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才能对这种知识坚信不疑,并付诸实践。因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找准情感沟通的接近点,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

1.兴趣激发,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坚持意外原则最忌讳授课内容平淡无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内容的特殊之处展示给学生。打破常规使大学生有了短暂的惊讶,但还不足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持久地关注整堂课的内容,第一,可以创造一些好奇心的缺口。根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乔治•洛温施坦(GeorgeLoewenstein)对情境兴趣的解释,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产生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授课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介绍一些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观点,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出现了缺口,这样大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为了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可以创造一个有悬念的事件或者谜团,并在授课的过程中慢慢揭开,这就是所谓的“谜团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谜团教学不仅可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2.力避抽象,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授课内容。坚持具体原则要尽量避免授课内容充满了概念、术语和理论。由于不同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没有考虑到文理工科学生的差异化。为此,在讲授政治理论课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在具体的语言之中,思想政治课理论就有了具体的依托,具体的内容往往给我们带来画面感和视觉形象,学生就能把抽象的概念建立在一个具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并记住老师讲授的理论。

3.直面质疑,同意并相信授课内容。坚持可信原则要摆脱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姿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第一,适当地引用一些非权威的观点,有时非权威比权威来得更加可信。所谓的非权威指的是一些小人物,他们生活在社会基层,没有任何权力,不代表官方态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多让一些小人物发表他们的看法,不仅有助于增加观点的可信度,也比较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第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尽量减少空洞的说教,多寻找一些生动的细节。具体清晰的细节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不仅如此,具体明确的细节还会让我们的叙述更加真实,我们的观点更加可信。第三,对于大学生的质疑,不必回避。社会的急剧变革,自然积累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要敢于面对这些复杂的现实问题,必要时还要和大学生进行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进而将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内化为思想政治道德信念。

4.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外化于行。坚持情感原则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触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第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只有抓住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他们真正在意,并影响他们的行动。第二,通过情感教育,触发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将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外化为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满怀激情地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富有活力的教育者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渴望等积极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尊敬和追求,才会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身体力行。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不同领域如何吸引人们兴趣的方法和技巧,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作者:李永菊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