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自然灾害论文
一、洪水的损伤机制
防止灾害造成的人体损伤是医务人员有效降低洪水对人类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与洪水有关的损伤机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控制工作。虽然在院内急诊科也许看不到大规模的死伤,但是能够发现疾病和轻伤患者人数的增加。洪水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溺水,其次是各种各样的损伤和低体温。其中因乘用机动车在城市突发洪水中遇难占据大多数。有研究表明,洪水灾害中77%的死亡与突发洪水导致的溺水有关,其中有76%是由于乘用机动车时遭遇突发洪水造成的,进一步证明这一方式所造成的高死亡率。因此,在密集人口城市生活的人们,在洪水灾害高发季节乘用机动车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灾难预防意识。
1电击危害
电击危险存在于洪水的发生阶段和消退阶段。应当及时有预见性的派遣恰当的人员去处理垂落的电线。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去试图移动、切断或接触下垂的电线。飘荡的或移位的各种电源可能仍带电,因而必须戴着绝缘手套小心进行操作。
2化学性和气体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也是洪水发生时期及退去后的重要问题。洪水中可能含有农业和工业的副产品。一般认为,无破损的皮肤接触洪水本身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开放性损伤应当得到确切的保护,而且尽量保持伤口干燥。有开放性损伤的伤员应当警惕发生感染的潜在危险和前期症状。另外,洪灾发生后,应尽可能当关闭天然气或油气罐以防止着火和爆炸。有可能的话,应当在白天进入危险的区域。如果以上别无选择或不可行,在高危区域则要尽量避免应用各种火源。推荐使用电池供电的手电筒和灯具。对油气罐要特别注意,由于它们可能已经破裂并可能引燃,所以不要试图搬动这些物品。
3生物性危害
游走的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也可能对民众带来危险,如咬伤、病毒传染等。若能避免与这些动物接触,实际发生的风险是很低的,因此应当相关部门对发现的家养或野生动物进行管控。洪水过后人类与鼠类、爬虫、和昆虫的接触增多,尽管接触这些生物的人类受伤或生病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增加,但应当注意保护食物存储免遭生物的破坏。
4高水位和激流
多数城市人习惯于紧紧依附于他们的机动车,无论代价如何。如上所述,大多数洪水溺水的案例与机动车辆有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教育工作和损伤预防控制措施应当作为灾难救援整体的重要部分。教育公众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不要驶入高水位的道路,哪怕它看上去并不危险,这是预防控制措施的关键。灾难医学救援人员也必须接受正确的指导,不要在救援车里试图穿越高水位。在这些情况下的救援工作,应当依赖于水上和空中灾难医学救援组织。
5饮用水
饮用水一直是许多灾难医学救援所关心的问题。洪水很容易地会将水源污染,污染的水能够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增加。因此,只有安全的饮用水才可使用,例如瓶装水、开水或经过处理的水才被认为是安全的。如果不能确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水源供应,政府或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提供一些指导:①明确了解瓶装水的来源,且来源也是已知安全的,否则不应使用;②沸水烧开5min后即可供饮用;③紧急情况下,氯片或碘片处理过的水也可应急饮用,尽管不能保证彻底杀灭寄生生物。洪水期间及时对灾民进行公共服务宣传能够起到重要的灾难预防控制作用。它能够教育公众有关使用不可饮用水或问题水源的危险性;能够警告公众某处为危险水源或告诉他们哪里有安全的水源;还能够传播如何处理问题水源的信息。
6传染性疾病
6.1媒介传播疾病
洪灾经常导致媒介传播疾病的增加。发生蚊媒携带的疾病的危险尤为严重。在洪灾发生后,公共健康监测预警和常规灭蚊是预防蚊媒传播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公共健康监测预警和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明显降低媒介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发现蚊蝇的迹象,应当警告人们在蚊蝇活动的黄昏时期避免暴露在外,及时使用杀虫剂和蚊帐。
6.2非媒介传播疾病
洪灾发生后,通常会将灾民集中安置,人员过于稠密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有研究洪灾后伤寒、副伤寒、疟疾、肝炎、胃肠炎和麻疹的发病率都进行了统计,除了疟疾之外,其它疾病的发生率都有所增加。然而,发病率的增加主要源于人群过于稠密,不一定是由洪水直接造成的。洪灾发生时,稠密的人群内如果没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则不会发生流行。洪灾中水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别是胃肠炎)需要值得特别关注。水净化程序的严格遵循和饮用水的分发应当加以严格管控。洪水灾害时期,当地医疗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对肠道疾病以及其它水源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预防总是比治疗的收益大。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有效的消毒措施会有效降低洪灾期间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与此同时,灾民的食物也要纳入公共卫生部门的监管之中,对无法明确是否污染的食品应严格禁止食用。
7其它危害
洪水退去后的环境问题--如高温相关性损伤等经常凸显出来;常规医疗服务问题———如慢性疾病患者还需要获得心脏病或糖尿病治疗的药品;医疗服务问题———公共医疗服务应就近在灾民集中聚集区实行,而非要求病人到平日医疗机构去。
二、洪水灾害医学救援的院前问题
洪水造成的大量受难者不会对院前医学救援造成太多负担。事实上遇难者当时就已死亡,或者比起其它自然灾害造成的那些损伤一般比较轻。但是,在洪灾发生严重的地区,受灾面积广,当地医疗机构同样遭到破坏,可能出现对院前医护人员相对的需求增加额,而且可能需要发动多种救援队伍。常规的运输道路经常会被洪水阻断,因而可能需要对转运模式进行及时调整,需要启用水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同样,对院前救护人员需要进行完整的灾难救援培训,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并计划好对院前救护人员的家庭进行相应的帮助,因为他们自身的财产和亲人也可能处于危险之中。通讯问题是所有灾难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受灾者、医院、院前救援队和其他部门之间的通讯建立尤为重要。畅通的通讯可以是院前救援队与后方救治机构及时沟通,使救援力量的使用更加合理,使伤员救治更加高效。
三、洪水灾害医学救援的院内急救问题
各医院急诊科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区别很大。如果医院和急诊科正好位于洪区,多数工作将是围绕在病人撤离和转运的问题上。做出关闭急诊科的决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一些受灾者仍然要求助于当地的医疗部门,无论周围环境怎样。因此,急诊科不得不搬到安全位置,以确保伤员的正常救治,通常需要增设临时性的医疗设施。如果急诊科尚能运转,则可能成为重要的伤员救治集中点。因此,应急预案中应当考虑到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对医务人员需求的增加。而且,简单但可能影响到伤员急救的物品,包括那些经常见到但也经被忽略的物品如拖把、水桶、手电筒、电池,以及在医院内部或对外沟通的其他通讯器材,都应详细的列入应急预案中。
四、小结
洪水可以产生一系列特殊的院前问题和院中急救难题,严重妨碍灾害救援的进行,因此,制定详尽的防灾预案和与灾害地区实际情况相协调的医学救援计划能够极大的提高救援效率。在洪灾高发地区完善和发展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对群众进行防灾教育和有效地预警对于降低灾害伤亡和损失非常重要。这需要当地急救部门、灾害医学救援人员、其它社会公共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滕怀金、冯聪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