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自然灾害论文
一、天神作恶致灾
民间对雷公一直持敬畏心理,各地多建有雷公祠庙,塑雷公像,用以惩恶劝善。如高山族神话说:“太古时期,神明玛耀与兹娥之独生女德雅玛藏,貌美非凡,有海神之子古咚贡雷神与果拉瓦藏海神两兄弟争相求婚,果拉瓦藏海神抢先将德雅玛藏夺走。雷神大怒,宣称:冬天我和她同居,夏天我弟弟和她同居。德拉嘛藏父母不同意,雷神发雷轰击,天地震动”。还有哈尼族神话说:“雷是一种神的武器,由雷神拿在手里,遇有地上的人或动物违背天意,就将雷从天上扔下来打他(它)。可偏偏树木和岩石上有某种调皮捣蛋的小动物,常把屁股对着雷神,对雷神极不恭敬。雷神三令五申而不加悔改,于是神怒难息,用雷电加以打击,而对小动物的惩罚却殃及树木岩石,使其倾倒崩裂”。苦聪人也认为雷神可以使山崩地裂,江河改道。
二、背负大地的神性动物致灾
天地形成之后的远古时期,逐渐出现了“天方地圆”的观念,这是最初先民们对天地形状的认识。先民们没有像今天一样的科学知识,就只能凭着自己的观察来想象天空和大地的形状。因而他们天真地认为,天地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鸡蛋或蛋壳一样,天如锅盖笼罩着大地,并且需要一些大柱子将天撑住。而大地则像一块平坦的大木板,由大象、神龟等神性动物背负着,或者有一些大鱼驮负着漂浮在海上。一旦这些动物眨一眨眼睛或动一动身体,就会产生地震。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先人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相关的神异性动物来,如负地龟、托地牛等。
(一)龟与地震
神话中的巨龟被看作是天与地分离时镇服大地的神异动物,又被当作大地的负载者,它既是元素所生,是元素构成的大地本身,又是万物生灵兴旺的神灵,能使人间得到富足。鄂伦春族神话“天神用泥土造人”言:“远古有天神名保鲁恨格西(意为佛师),以泥土捏成人形和世间万物。泥土用尽,只在一只神龟身下,伏有大量积土,天神不敢去触怒它。这时,从太阳升起处来一个骑马而负弓的尼桑萨满,助天神射中神龟颈部。神龟移动身躯,昏厥仰面朝天,四脚成柱,支撑苍穹。从此才分开天地,并有了人类。神龟由于擎天过久,偶尔动一下身子,就成为后世的地震”。藏族创世神话“化世之龟”中记载的斑纹犀龟则不同于其它材料的描述,是一个创造和毁灭合为一体的神灵形象。它的身上长着九个铁的钉甲和许多利刃,九个孔眼中流淌着血与毒汁,世间一切财富尽收为己所有,命运与缘分使得它同自己的敌手争斗,愤怒时能使山岳崩溃、日月星辰失散,割取闪电乌云精灵的心脏,造成严重干旱。蒙古族洪水神话“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说:“很早以前,经过燃烧的尘土变成了灰,撒落在水面上。灰越积越厚,渐渐形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地压着水面往下沉落。慢慢的,天与地慢慢地被分开了,大地形成了,是一块大大的平板,浮在水面上,晃动不稳,麦德尔娘娘就派一只大神龟下水,用龟背顶着大地,不能离开。有时神龟太累了,舒展其体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
(二)牛与地震
哈萨克族创世神话说:“英雄神迦萨甘创造出世间万物之后,天在上,依然不动,地在下,不大甘心,总是摇晃不定。于是,他拉来了一头硕大无比的青牛,把地固定在牛的犄角上,大青牛生就的倔脾气,只愿意用一只犄角支撑,地仍然不时地晃动。尤其是每逢大青牛将大地从一只犄角倒换到另一只犄角上去的时候,大地就震荡起来,发生强烈的地震”。柯尔克孜族自然神话说:“人类生活的大地共分7层,整个由一头巨大的白牛的一只角顶着。当它这只角感到疲劳时,便把大地换到另一只角上。它这一换,大地受到震动,就出现人们所说的地震。这就是地震的由来。即使今天,在柯尔克孜族中仍然广泛流传着为劳累的牛祈祷祝愿它身强力壮,永不疲劳的习俗,试图以此来避免地震的发生”。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载有一头形状似牛的创世神兽,其故事内容主要是:“神鸡恩余恩曼生下最后一对苦蛋,春夏秋冬四季的风、雨、士、雪都孵不出来。神鸡拿起苦蛋向天上、地下举,仍孵不出来。又把苦蛋丢进大海,大海的风浪将蛋撞击到岩石上,在一声巨响中出现了一头神兽。它力大无穷,角能把天顶垮,蹄能把地踏破。阳神用天上的宝石斧砍它,阴神用地上的黄金斧砍它。神兽发怒,天摇晃,地震荡,人们无法生活在大地上。纳西先民视牛为圣物,故以其为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的牺牲”。塔吉克族地震神话相传:“地下还有一个世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之上。为了不使我们这一世界倾覆,有一头神牛用它的角在下面顶着。如若人类违背真主的意志,跟着魔鬼作恶,神牛就要警告人类,或抖动一根牛毛,或抖动椅角,这时就会发生地震。如若人类的罪孽不甚深重,神牛就轻轻抖动一根牛毛,这时就会发生轻微的地震。如若人类罪孽深重,神牛就用力抖动精角,这时就会发生强烈的地震”。维吾尔族创世神话“顶地球的公牛”,主要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该神话说:“女天神吸了宇宙中的空气和尘土后,从嘴里吐出来一个大球,即是地球。地球从天上掉下来,离天越来越远。女天神怕地球掉得太远,连自己也找不着了,便想将地球固定下来。她派一只特别大的乌龟从天上下来,趴在她呼出的汽变成的水面上,又命令公天牛从天上飞下来,站在乌龟的背上,用角顶住地球,止住了地球继续下掉。但公天牛顶的时间长了,感到脖子太累,又不能扔掉,只好将地球从一只角倒换到另一只角上。于是每倒换一次就会发生一次地震”。
(三)鱼与地震
撒拉族神话“耶尔太热根东布合”,撒拉语音译,意即“地震神话”,广泛流传于撒拉族地区,旨在解释地震现象及其原因。相传:“在一片汪洋大海中,有一条很大的鱼,鱼的身上驮着一头牛,并有两条蛇监护着牛,而牛角则顶着‘顿亚’(世界)。牛的四腿分别支撑着东西南北四方,无数根牛毛分别管理顿亚上的某个地方,倘若支撑某方的牛腿打颤,该方就会发生地震。人们便认为此方的人干了天理不容的事”。哈尼族对地震普遍畏惧,认为地震是海神密嵯嵯玛把支撑天地的大金鱼密乌艾西艾玛的尾巴搬来搬去的原因,因此要以牺牲祭献密嵯嵯玛,忌日,不事生产,示神以恭肃。另有一种认识认为,哈尼族奕车支系(聚居于红河州红河县)妇女穿短裤,汉族妇女缠足,傣族妇女穿筒裙等等,都是为了镇压地震不便发生,这是天赋妇女的神力。满族的天地形成神话中说:“阿布卡恩都里用神土造了一块很大的地,浮行水面,让人住在大地上。天神又怕大地沉到水底,便命三条大鱼将大地驮负着。还派了他的一名助手每隔几天给三条大鱼喂一次食。有时送鱼食的神偷懒,没有按时送吃的东西,驮大地的三条大鱼饿了,忍不住就晃动身子,这一晃动,大地也随着摇动起来,于是发生了地震”。布朗族创世神话说:“神人顾米亚在创造出世间万物之后,发现天高悬在空中没有东西支撑着,倒下来怎么办,地虚悬在下面,没有东西托着,翻过来怎么办,聪明的顾米亚想出了办法:他把犀牛的四条腿变成四根大柱子,放在地的东南西北四角上托住天,又抓来一条大鳌鱼把地托住。鳌鱼不愿意做这件事,随时随地都想着逃跑。只要他的身子稍微动一动,整个大地就会震荡起来”。这些与地震相关的神话传说,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大地在水上飘浮的神话构思;其二是大地由某种神圣动物支撑的神话构思。大地飘浮在水面的原始观念在世界上许多创世神话中具有普遍性。关于大地飘浮解释的自然神话,是从“天连水,水连天”的“宇宙海”观念逐渐发展形成的。用神圣动物支撑大地的说法在亚洲大陆分布的各种古老的大地起源神话中也十分普遍。以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为例,支撑大地的神圣动物大体上有六类:第一是龟;第二是牛;第三是鱼;第四是蛇;第五是象;第六是龙。其中以前三类流传较广,后三类几乎都是从前三类分别演变而来的。虽然各民族各地区具有差异性,但是这些神话传说显示出各民族原始思维的共通性和远古神话时代相互传播移动的特点。虽然,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判明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但是作为古老民族原始思维和信仰的基础,确实有同步发展的相似性。
三、阴阳五行失衡致灾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该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由阴阳二气所构成的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且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在自然界中,天为阳,地为阴。后来被抽象化了,被看作是推动万物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成为支配着一切的事物”。如果“五行制克,一有乖张”,其后果将招致天、地、人的变异。对于地变来说,则是“山摧、水沸、地震、海枯”等形成于地面的自然灾害。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地震,首见于刘向撰写的《洪范五行传论》。在《尚书•洪范》中,箕子答周武王问说:“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一词,最早见于此。《洪范》在说到五行的时候,所想的是实际的物,如水、火等等,而不是以五者为名的抽象的力,如后人所讲的五行那样。《国语•周语》载伯阳父在解释三川地震时,所用的就是阴、阳二气,他说:在阴、阳二气相平衡时,大地就保持稳定,一旦阴、阳之气失调,平衡性会被破坏,地震灾害就会发生。伯阳父所用的“阴”、“阳”二字,还不是万物普遍属性的概括,而是指运动中的阳气和阴气,它们具有一定的性质与作用。这样,就使“气”带有物理学上所说“力”(动力或力量)的色彩。也就是说,伯阳父认为地震灾害就是由于阴阳二气失调而造成的,这虽然还是一种相对朴素的自然主义解释模型,但并不能抹杀其中所蕴涵的哲学意味。阴阳致灾主要是通过“阴阳不和”来实现的,而“阴阳不和”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其一,阴、阳各有其序、其职,如果一方镇压或抑制另一方而呈一边倒之势,那么,灾害就会随之而来。“阳者,阴之长也。……阳贵而阴贱,阳尊而阴卑,天之道也。今大旱者,阳气太盛,以厌于阴。阴厌阳固,阳其填也。惟填厌之太甚,使阴不能起也,……大水……皆阴气太盛,而上减阳精。以贱乘贵,以卑陵尊,大逆不义”。这种用阴阳说来解释灾害的做法在诠释地震灾害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地者积阴德为至静,宜安不宜动”,否则,就会地震。如东汉杨震所说:“地者阴精,当安静承阳”,如果“阴道盛”,就会发生地震。其二,阴阳平衡通过阴阳相交、相融来实现,若“阴阳甭闭”,灾害也会发生。西汉初年贾谊在其《早云赋》中就已道出了这一观点,其后的汉儒持此论者不乏其人。阴阳五行学说的出现,是人们关于世界认识的产物。胡适先生曾就此指出:“阴阳家虽然迷信,他们的根本学说却颇带有自然主义的色彩。阴阳消息,五行终始,都可以说是自然的现象。一德已终,不得不终;一德将兴,不得不兴。改正朔,易服色,都只是顺着这自然的转移,并不是用人事转移天命”。所以我们应该承认,阴阳五行说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地震学专家李善邦先生在评价伯阳父用阴阳说来解释三川地震时就说:“伯阳父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阴阳矛盾着的对立物质势力失去平衡的结果,而阴阳这两种矛盾对峙力量,按现在的观点来理解,可以说一是构造应力,二是岩石阻抗(强性应变)”。从这个层面说,我们就不能够忽视地震灾害的阴阳五行说解释中所蕴含的合理的甚至是科学的因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到两汉之后,灾害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地脱离其“自然主义的色彩”,而是用引发灾害的阴阳五行去与人事之阴阳五行相比附,以灾害附会人事。鉴于此,对阴阳五行灾害说的评价又不宜过高。
四、结语
古时,先人或许亲眼见到了“洪水泛滥,大地震动”的惨景,但由于当时的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很有限,根本无法科学地去解释它。在“万物有灵”等观念的影响下,便将它归之于神的力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代代相传下来。我们既要肯定集合古人智慧精华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蕴含着无穷玄机和哲理,有积极一面,又不能否认阴阳五行学说有局限性。灾害民俗文化是由经历了灾害的人们的集体性记忆而形成的。民俗学,并不能直接地去解决自然与社会发生的种种危机。然而,如果认为以人类和围绕人类的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课题的学问,是基于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层面的话,那么这种想法是极其自以为是的。民俗学,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即使解决危机不是其使命的全部,至少也应该拥有承担起一部分使命的意志。
本文作者:杨超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