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油画创作论文 » 正文

图式与油画创作关联解析

2021-4-9 | 油画创作论文

一、图式的概念与特征

图式作为画家个性化的具体而独特的符号,既有空间造型和色彩变化上的表象特质,也包含着形式观念的延伸与内在精神的特质。显然,一个完整的图式是由外在的形象图式和内在精神图式这两个亚图式构成的统一体。从图式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绘画中的图式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组块性。一个图式作为一个整体的“块”(chunk),是由小的单位组成,“块”是整体,小的单位是部分,但整体效果不等于组成整体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如何把各部分协调组织体现出整体效果则需要技巧和智慧。绘画者对图式组块的选择与变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等都是油画创作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图式的组块性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宏观上整体把握绘画对象的基本框架。比如,我们可以把何多苓《老墙》里的孩子、罗中立《父亲》中的老农与美国画家怀斯的《克里丝蒂娜的世界》进行并置,在视觉的传达上不难找到某种外在和内在的关联,即都有一个思索者形象的存在,尽管他们“思索”的角度不同、表现的思想情感各异,但“思索者”这个高度概括和组块化的图式符号也就是他们共同的图式框架。看起来他们的创作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图式母本,然而,何多苓和罗中立却没有照搬、复制这个图式母本,而是创造性地选择和利用了这一图式母本,他们细腻、稳重的形式和技法,思念进取的情怀等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他们为自己也为国内油画界树起了一座丰碑。创造性地选择利用图式,从成功的图式组块中吸取绘画创作的灵感和营养是必要的,而无乱拼接图式或照搬现存图式则反而会扼杀绘画者的创造才能,使自己的油画创作走入死胡同。绘画者要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成功图式而不依赖成功图式。图式应当成为绘画者创作的助推器,而不是捆住自己的枷锁。当我们以这种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多元交织如潮水般涌来的艺术图式的时候,也许才可能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并根据自身的绘画素质、生活体验和修养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的绘画图式。既然图式具有组块性,那么我们在整体上把握图式的形态特点和精神主题的同时,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对组成图式的各个部分进行解读。从图式的形感、色感、质感等各个方面仔细揣摩,体会成功图式中的表现手法,以及各种手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博采众长、灵活变通,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

(2)特异性。特异性是图式最显著的特征。不同的流派,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各自相对应的图式标签。从图式的定义上看,图式的特异性亦即图式的个性化,如陈丹青、文轩、王沂东等人的特色油画,直至当下张晓刚、方力均等人为自己呐喊,都表现了鲜明的图式个性特征。象以王广义《大批判》系列为代表的“政治波普”和卡通式油画尽管与传统油画相背离,但从图式的角度来看,它们仍然是有个性的。按惠波(2004)援引尚辉的话所说:“图式个性是指画面整体的结构、造型、视角、色调、氛围、意境上显现的个性区别……它呈现的是视角与视觉的独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体验的独特性。”“个性”是一个中性字眼,个性本身并无美丑、好坏和对错之分。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其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这种心理特质会在不经意间左右着一个人的言行。正如绘画中的图式也同样会受到绘画者个体心理倾向的影响,而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绘画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境遇的变迁,一个人的个性以及透射在绘画图式中的个性特质也同样会随着这种变迁而变化。所以,图式的特异性或称个性与“时间”有着极强的关联度。大而言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带有时代特色的流行图式范例;小而言之,一个画家在其青年、中年和晚年因社会境遇的不同,也会表现出图式个性的变化。如齐白石先生画虾,早期追求“形似”,到中后期则更多的是追求“神似”了,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在我们对图式的个性进行解读时,只有结合该图式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环境背景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对于图式价值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此外,我们对各种不同的图式个性应该持包容态度,了解其中的特点、比较其中的差异、挖掘其中的内涵,这样一来,对于一个画者而言其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图式过程中也许才会真正有所裨益。

(3)迁移性。任何一个油画创作者在他一开始学画的时候,就在进行着各种图式的迁移过程,只不过这种迁移是在潜移默化和无意识认知的状态下进行的。就绘画而言,迁移是指一种图式对另一种图式的影响。其中能产生积极影响,并使被影响图式的结构与内容得以优化的称为正迁移;而产生消极影响并使被影响图式的结构与内容出现劣化的称为负迁移。绘画者在图式的选择和参照上,要尽量使其能产生正迁移,把负迁移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可以从几位油画大师的作品中看出一些端倪。如徐悲鸿的法国古典写实主义油画、林风眠的法国现代主义油画、潘玉良的印象主义……西方油画图式在早期油画创作者面前的一面镜子,使中国油画具有了挥之不去的“他性”。后来,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中对民族气节的表现,直观上徐悲鸿以油画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是他把民族精神图式融入自己油画创作的大胆尝试。再如林风眠的《渔夫》和《霸王别姬》中,他以国画的意韵为主干,画面上的形体又是以这种意韵为出发点,掺杂了“东方意象”的特征,使他成为我国油画界“中西融合”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古典主义油画的代表靳尚谊先生,其名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而同时代表着一个中国油画流派,他的民族化,不是观念、题材、象表的杂揉,而是发自于对西方油画艺术特性切实把握的精神共鸣,使得他的油画真正具备了别致的中国意境,我们从靳尚谊先生的《画家黄宾虹》中可窥一豹。大师们把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图式和表象图式迁移融入油画创作的不懈探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事实上,画家的成长过程,就是绘画图式的不断迁移过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迁移总在不断地发生。图式的迁移性是图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化有国界、艺术无国界,艺术图式的迁移同样无国界,关键是看创作的主题是什么,艺术家要表现的是什么。图式的迁移无处不在,画家要做的就是看这种迁移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迁移。

二、图式与油画创作

图式的特征决定了图式对于油画创作的价值。看来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对成功图式的借鉴已无须过多争论,问题的关键是对待图式的态度。面对古今中外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功图式,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和创作源泉,但同时又由于各种流行图式的轰击,加上时尚思潮的弥漫以及“快餐文化”带来的浮躁心态的影响等等,反而使我们面对眼花缭乱的图式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当下美院油画系的学生似乎成了迷惘的一代,从靳尚谊(2007)先生谈到“现在有些学生他问的是我现在还要不要画的问题”就可见一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画家们普遍采用图像的方式时(即所谓的“图式化”),并且形成油画创作图式的思维惯性定式时,就难以逃脱“迷失自我”的命运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也必然会扼杀艺术家的创作生命。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图式作为有益的参照,但要力避“图式化”的倾向。因此,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者意欲成为真正艺术家的画者,在各种流行图式和思潮面前能够坐怀不乱,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找准自己的定位,力避图式化倾向的干扰,这样的画者就是图式的主人,而不是图式的奴隶。

绘画作为一种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等众多领域知识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多元性特征。并且,因文化背景、历史时期、宗教信仰、社会阶层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画家个体先天禀赋、艺术素养、性情品格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图式”也就各不相同,其复杂性使得绘画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样板,也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地加以表述。于是,在美术史上出现了表现手法不一和风格各异的众多艺术流派的图式体系也就在情理之中。当然,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图式体系体现的是艺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而非孰优孰劣。面对现存这座令人既眼花缭乱又心驰神往的图式宝库,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已有的绘画图式样本是至关重要的。画家若能从过去和当下的成功图式背景中领略到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并吸取其中有益的养料,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那么,图式就有可能成为点燃画家艺术创作灵感的火种;如若照搬他人的图式或只对其进行简单表面的裁剪拼凑,其结果必然会把绘画者的创作活动带入歧途。齐白石先生曾经的一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许可以成为最好的告诫。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艺术文献对于画家的真正魅力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每个艺术家从一学画开始就在模仿学习他人的图式。显然,每个艺术家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借鉴着他人的图式。所以,对于图式的应用,需要处理好学习与创作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我们又不能被图式(包括前人的和自己的)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我们需要的是图式带来的启迪而不是捆住创作灵感思维的“枷锁”。我们需要图式,但决不可依赖图式,仿道家的话说:“没有图式就是最好的图式”。这种所谓的“没有图式”并非就是不要图式,而是摆脱图式的桎铐、博采众长、驾驭图式的最高境界。这种“有我”与“无我”的辩证对立统一,或许正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待图式所应有的态度。

油画创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包括不断提升的造型、色彩和创作三大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练就一双善于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捕捉真、善、美的眼睛。正如王仲(1993)先生在《第二次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上所述:“很难想象,一位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很差的油画家,他又有什么可能来谈自己的‘独特风格’呢?以为无须苦练油画实践的三大能力,只要选择一位什么主义的画家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然后画下去就必然可以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油画大师,这在形式逻辑上是很难成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图式只是创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工具之一,真正的“图式”隐藏在现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当中。在艺术家面前,任何高深玄妙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艺术家创作时最不受约束的源头活水。因此,油画家还必须深入到我们所生存的时代生活中,扎根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土壤,切实感受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体会群众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去获得切实的精神体验,获得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感悟。只有这样,艺术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与传统图式之间,才能找到油画创作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点。成功的图式可以借鉴,图式的成功难以克隆。对传统成功图式中绘画语言、构图样式及精神内涵的正确解读与把握,创造性地利用成功图式,是绘画者油画创作过程中构建自己个性化图式的逻辑起点。

本文作者:孟思特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