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自我教育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自我考评就是个体对自身的分析过程,属于自我教育的初级阶段,它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而自我教育的结果就取决于大学生能否正确客观地对自身进行考评。其次,自我驱动。自我驱动是指大学生在认识、判断的基础之上,在各种需要的刺激之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修正、改进,进而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的实践能力。再次,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使自我教育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它包括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自我监督在自我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以自尊心、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基础的,主要通过大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剖析、反思、内省的方式来实现。最后,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是在自我评价、自我驱动、自我监督后形成的新的目标,大学生要对新的目标进行修正、执行和完善并使其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过程。可以把自我发展看作是上一个过程的延续,或是下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虽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年还处在半成熟的过渡期,自我教育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我认知不强
自我认知不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对任何社会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真正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以完善自我进而提高自身价值。大学生只有在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言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自我教育。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由懵懂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其自我意识正迅速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对自身心理活动的内容、过程、特点的体验和领悟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自我认知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又恰逢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小就成长在顺境中,受家长的过度关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是成长在鲜花和掌声中的一代人。这就导致他们通常对自身的认知度不强,也缺乏客观性。而自我认知既受到自身心理品质、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制约,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又受到认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也不是很高,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强。
(二)自我要求较低
每个大学生都有成长成才的愿望,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便形成了内动力,即强烈的动机。恩格斯曾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它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先要形成强烈的动机,才能形成个人对自我的要求。拥有了动机,又明确自己真正的需要,便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现状和个人能力在动机的推动下,建立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计划。这里的目标应该包括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为个人前进的方向起引导作用,阶段性具体目标是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是由一个大的长远目标划分而成,这样拟定目标计划可以更容易实现阶段性目标,从而增加个人信心,促使其最终实现长远目标。而自我要求恰恰却是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素养,他们一味抱怨客观因素的不足,却从不严格要求自我,为自己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便形成了所谓的“愤青”,他们仇视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仗势欺人等,只关注这些少数社会的阴暗面,往往忽略了大多数积极向上的励志事迹,不但不懂得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反而只会强调社会对他们的不公。
(三)自我践行能力不足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美好的理想目标都必须依靠实践来完成,没有自我践行,整个自我教育就会变成空想,因而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掌握自我教育的精髓。当代大学生极其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这也就影响了他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不利于理论的内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尽管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其自身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在不断加强,但是在付诸实践时却缺乏主动性。例如,部分大学生懂得要成为一名思想境界较高的合格人才,就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而自身修养的提高是要以阅读大量优秀文章、积累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才能实现的,必须从生活琐事中去实践。但是,他们却不喜欢研读晦涩的古章典籍,更不愿进行亲身实践,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自我教育缺乏主动性。
(四)自我评价缺乏客观性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逐渐趋于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学会了透过事物表象去探究内在本质。他们在这一阶段更加关注于自身的价值体现,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对于自己的肯定。尽管大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辨证客观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在对自我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时,往往缺乏客观性。这一点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通常依据的是自己所认为和理解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就不免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就直接导致了评价的结果有失客观性。他们往往不能够正确地分析自身情况,一些大学生只评价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故意忽视缺点和不足;另一些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则低于现实发展水平,总把目光盯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上。前者容易导致自信心过于膨胀,过高估计自身水平,不能量力而为,这是失败的开始;而后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不能把最佳的水平发挥出来,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二者皆不可取。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是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特点,应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形成自觉动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迫切地需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努力激发对自我教育的强烈欲望和自信心,并使之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动力和兴趣。首先,正确认识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公司企业对于人才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自我要求的能力。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善于把这外在的压力转化成自我教育的动力。其次,要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激发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明确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明确培养方向,严格按照“德、智、体、美、劳”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合格人才。最后,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理论,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正确认识到增长才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也正是自我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树立榜样人物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大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榜样人物,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确地区分善恶美丑,正确地评价自我言行,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来强化榜样人物的积极作用:其一,适时发挥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若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把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生最好也最直接的榜样就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当好人之镜,既要做到教书育人,又要懂得言传身教。而在这其中辅导员又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只有他们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楷模,时时自省而明得失,达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其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由于学生干部都是从同学中选拨出来的优秀代表,他们好的方面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效仿,对身边同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学生会、社团开展一系列的集体活动,给所有在校学生提供参与其中的机会,也可以邀请优秀学生做个人报告,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功能。
(三)优化校园环境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大学校园,而学生群体则是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之上创建校园环境,这就决定了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对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能够起到思想引导、素质培养、自我完善等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而言,优化校园环境主要是优化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这里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文化长廊、醒世励志设施、校训、图书馆等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身心、提高精神境界的场所。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变被动为主动、由客体转为主体,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寓教于乐功能。例如,利用书画作品展、文化长廊等校园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校训是一个大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大学的办学准则和目标,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则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在其中探求专业的知识学问,还能进行自主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主要场所。优化大学校园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生动地接触社会,培养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知识、素养,使缺点和不足凸显出来,给予纠正以期更好地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遵守自主性原则应是始终放在首位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形式的选择还是活动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始终都必须处在指导的位置上,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高校要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并严格制定相关要求,但在选择内容与形式时,要注意有别于课堂理论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自信心,学会自己做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形成正确的认知,不只是停留在狭隘的主观认知层面,在活动的过程中师长、同学、朋友对实践主体的评价也是其形成正确认知的有益参考。因此,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健全评价机制
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既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检验。其检验的标准是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辅以外在的监督进行约束。使自律和他律互相结合共同作用,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这一前提下,通过外在约束去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锻炼自律能力,最后达到将外在的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身素养的目的。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学校应建立并完善校规校纪,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文明修养、生活秩序等提出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需要的要求。再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教育活动中应该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催促形成教育主体严谨教学、端正师德,教育客体勤学好问、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良好校园风尚。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师生积极进取。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逐渐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自律的良好习惯,真正地做到自我教育。
本文作者:宋艳冰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