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学论文
1将“三生教育”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三生教育”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即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可见“三生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2)“三生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有助于丰富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
当前中职生不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的兴趣不够大,关注度也不够高,从而导致了一些中职学校在社会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形式化现象。因此在社会实践融入“三生教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目的。
(3)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改变以往一味追求分数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历史悠久、传统的“考试”为评价方式,目前我们的教育还是过于注重分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好坏。而在中职学校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改变以往一味追求分数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才可以在中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这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在中职学校推进“三生教育”工作的途径
(1)丰富社会实践形式与内容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军训、自然灾害知识讲座、急救技能训练和基本生存技能训练等活动,使学生提高生存意识,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锻炼坚毅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对抗挫折,启发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积极意义,学会如何在困难、失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感受生命之美等。同时在寒暑假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和服务社会,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在社会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爱心、责任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必须的。通过开展这些校内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真正地学会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人要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怎样生活才有价值,生活追求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而这也正是“三生教育”的教育目的。
(2)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
在各门学科中、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三生教育”,首先是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独立思考和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还应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到企业中实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根据社会需求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知识,及时的查漏补缺,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积极挖掘学科教学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中不仅仅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知识,学会技术,更重要的事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找到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三生教育”知识。这不仅仅是德育课的责任,需要专业课教师也在教学多渗透“三生教育”,让书本知识走向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浓厚的校园氛围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文化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催人奋进,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热情。校园文化的熏陶,还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三生教育”功能,中职学校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成长、成才、成人。因此中职学校要把精神文化作为核心,把物质文化作为基础,把制度文化作为保障,把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熏陶,提高素质。
总之,在中职学校实施“三生教育”,需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三生教育”工作中来,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对“三生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舆论环境。再加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力,以学校教育主导,整合三种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有效推进教育,切实实现德育目标。
本文作者:刘小兰 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