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造型艺术论文
陶质包装容器作为一种包装意识的萌发,起着盛装、储存、保护及便于运输所盛物品的作用。按照其具有的包装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盛装、储存粮食和种子的储器、保存火种的器具、储水和储酒的器皿这三种类型。如陶罐、瓶、壶、?、瓮等都具备这样的功用,为包装容器的范畴,但是也具有作为生活器具的双重用途。这些不同类型的包装都有着各自的造型形态,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人类造物意识的提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了带盖的容器,到新石器晚期,已很普及,不少容器都根据需要设计了各种形式的器盖。如有单盖复盖、合式盖和盘式盖等。各种器盖的结构造型非常巧妙并科学,既有便于手拿的纽,又有与容器口沿紧密吻合的衔口,还有的可以仰覆两用。器盖的发明,大大增加了包装容器便于装运和储存的保护功能,使之更加适用、美观。如从陶质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设计的发展演变来说,其大体是从敞口圆底球形、半球形的单一结构形式,发展到具有口、肩、腹、?、足、盖、座等多种结构组合、多种空间化的结构造型形式。如果从包装容器结构造型上来分析,陶质包装经从简单粗糙的敞口壶、瓶到富有曲线美的小口的带有?、盖、坐的壶或瓶,体现着包装容器的设计已逐步走向根据所盛装的物品的特性来设计结构造型,如小口尖底瓮就是专门用来盛装酒的,由于敞口易于酒香的挥发,且容易导致酒的变质,而改为用小口和盖的运用可以防止挥发,而尖底又方便插入土中,稳定摆放,带有流的小口和?的设计又便于倒酒。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促使着陶质包装容器结构造型的日渐丰富,同时也体现出包装容器结构造型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陶质包装容器为后来青铜包装容器、漆器包装及瓷质包装容器等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规范样式。
一、青铜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
青铜器作为一种铜和锡、铅合金而成的青铜材料,它与纯铜相比,熔点较低,硬度增高。铅、锡的参合不但可以起到降低纯铜熔点的作用,还可使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备较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在使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因而青铜材料可按需求铸造各种型制的包装容器。与陶质包装容器相比,青铜包装容器更加坚固,密封效果好,且贮存食物或酒的质量也要好,同时其结构设计也更加合理。在包装容器的材质上,青铜器可以设计出带有提梁的器皿,以方便搬运或栓绳,而陶质包装容器则不具备的特质,但也由于青铜器的笨重,不易搬运等因素,青铜包装容器至后来的战国秦汉,又很快被漆器包装所替代。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青铜包装容器在包装发展史上的地位。青铜容器并不能全部被称之为青铜包装容器,但是其中有不少青铜容器具有包装的功能用途,如具有盛放粮食或食物功用的?、敦等,具有贮酒功用的壶、卣、瓿、?、尊缶、方彝等。从部分青铜容器的结构造型来看,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容器是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并体现了包装的部分功能,但由于其主要作用是礼器,所以这一时期的青铜包装容器可称之为象征意义上的包装容器。而到春秋战国,以及后来的秦汉,青铜器已从尚礼的阶段逐步走向了生活化,完全体现出了它的实用性,因此这一时期的青铜包装容器应是现实生活意义上的包装容器。青铜容器结构造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种类无数,样式繁多,每一种器类可分为十几种或二十几种器名。且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结构造型形式。如商代壶有瓠形壶、长颈圆体提梁壶、细长颈圆腹壶、扁壶等;西周有扁壶、圆壶、长颈椭方壶等;春秋战国时期多圆体长颈壶和方壶,春秋早期与西周晚期的变化不大,春秋中、晚期壶的形式较多,主要亦为圆壶和扁壶两大类;战国早、中期的壶也富于变化,晚期趋向简朴,有圆壶、扁壶、方壶、瓠壶等。从商代西周时期壶的造型设计演变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构造型式样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商代早期的壶,笨重且腹的最大直径在壶体下部,结构造型的视觉感不强,至商晚期、西周,壶体修长,还开始流行圈式盖,其盖取下还可作为杯用,这是从更符合实用考虑的。又如商代的卣多扁圆体,也有少量的圆体卣、筒形卣和方卣,还有象生形卣;至西周便多圆形的卣,还开始流行一种两侧较为平坦的椭圆体卣,此外还有少量圆卣和圆筒形卣。从壶和卣的发展演变中,其容器的结构造型设计是逐步走向合理的,壶的直径变化,卣的结构造型从商代少圆卣到西周时期以圆卣为主的造型设计中,都体现着青铜包装容器结构造型结构的合理化趋势。每种基本器形,不但有多种样式,同时还可以繁衍出各种其它的造型种类。如商代的青铜食器簋到西周就演变为盛放食物的?,而?又衍生出了后来的?;又如在商代具有盛酒功用的卣的结构造型至西周晚期又演变为尊缶,并被其替代。当然,尊缶的祖形仍为陶缶,但青铜尊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青铜卣容器结构造型的影响。我们从器物造型发展的规律来说,每种器形的发展,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从包装造型角度来看,同样如此,包装容器从商代早期的笨重、粗犷到后来的轻巧、精美,都在演绎着这样一个规律。
二、漆器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
漆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制胎工艺,有木胎制作工艺、夹?胎制作工艺和其它材质的制作工艺。胎体多样的制作技术,使得漆器包装在具体的制作时,利于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相应的选择,且选择空间大。与青铜包装、陶质包装等相比,体轻,易加工成型,具有较优的可塑性,并且适用性能强,使用范围广泛,小至黛板大至棺椁都可使用。另外,由于漆器包装主要的木质胎骨具有普通性和再生性,较之青铜器等其它器物,取材方便,制作成本较低,易于普及。同时漆具有高度的粘结性,利于器物的粘连加固,涂刷于物体表层的漆膜干燥、耐水、耐热、耐磨、耐冲击力、耐弱酸碱,能抵御盐和油剂的侵蚀,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且安全性能比较好,尤其是在生活实用方面,如壶、奁等漆器包装。同时又因漆器适合各种工艺加工,如鎏金、镶嵌等工艺手段,因而漆器包装也能满足上层社会或贵族奢侈的生活需求。漆器包装的种类很多,从食具盒、酒具盒到饮器的耳杯盒,从梳妆用具的奁和黛板盒到文化用具的棋奁、砚盒,从兵器的箭菔到家具的盛衣箱等无所不包。总体而言,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形到艺术形,从简单的几何形逐渐演化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线形、多重组合形和意向形的衍变过程,表现出漆艺工匠对各种抽象形式因素对比关系的把握。漆器包装容器造型讲究灵巧、实用。如饮食用具的盒,就有圆盒、扁圆盒、方盒、长方盒、曲形盒、鸳鸯盒等不同造型。这类漆器包装在器物造型上,无论它是圆形、长方形、多角形还是无角形,对其使用功能并无影响,但却更讲究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如包山2号墓出土的酒具盒,虽属实用器物,却十分讲究艺术趣味。整器作长方形而圆其四角,盒里分别放盘、壶、耳杯等,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扣合,两端短柄上凹槽可缠缚以便外出携带之用,设计巧妙,朴素大方,美观实用,使观赏者产生出种种美丽的憧憬或想象,而获得愉悦感。漆器包装的造型设计各具特色,且包装的结构设计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包装物内部结构的设计形式,有组合化、系列化包装和集合包装两类。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日用漆器中,盛放化妆品、香料等物品的双层九子奁,采用了双层结构和多个子盒的组合设计,奁上层放手套、丝巾等物,下层则放置9件呈椭圆形、圆形、长方形、马蹄形的小盒,并十分巧妙地适合于底层圆形的大盒之中,完美地处理了子盒之间的组合关系,实现了功能的合理性与形式的独创性,是典型的组合化、系列化包装设计。集合包装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漆器食具盒外形、尺寸均一致,惟器内设计及装置有所不同。一件装铜罐、铜鼎和盒,盒置于鼎腹下三腿之间,鼎足又落于食具箱内底部挖凿的眼内,一件套一件,装置严密,放置合理;另一件内装笼格式果盒,像现在的蒸笼一样,共有三层,每层之间用子母榫搭口,最上一层横隔成三格,当中一层横隔成两格,最下一层竖隔成两格。这种横竖不同的隔法,使每一格的大小也不一致,可按需求放置物品,功能性强。又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彩绘耳杯套盒,盖身以子母口扣合严密,盒内套装7只耳杯,叠放稳妥,制作精确,既考虑了使用的方便,又缩小了放置的空间,作为食具,又具有卫生清洁的优点。总而言之,漆器包装在设计思想内涵方面,体现出整体的理念、组合化、系列化的理念、“备物致用”、“以器载道”的理念及人性化设计的理念等几个方面的特点,为古代包装发展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三、瓷质包装容器
东汉晚期瓷器出现,也使得瓷器包装开始盛行,至魏晋以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包装容器,便完全取代了陶质包装容器的历史地位,并逐渐部分代替了漆器包装。与陶质包装容器相比,它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安全性高、外型美观等特点,更适合普通大众使用。瓷器包装按器形分主要有罐、瓶、盒等,但每一大类又有若干品种。其容器的结构造型也各具特色,如罐的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颈部内收,大底足。东汉至隋唐的罐腹多装置系,以方便提拿。宋代以后造型越发丰富,如景德镇的瓜棱罐、定窑的直口罐、耀州窑的盖罐等。至明清时期景德镇又烧制有带系罐、壮罐、轴头罐等多种样式。盖式罐是瓷质罐式包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实这种包装形式在新石器时代的已有出现,如甘肃武威娘娘台出土的齐家文化盖罐,盖的形式似倒置敞口碗。在瓷质盖罐包装设计中,最具特色的还是1955年出土于广东番禹五代汉墓的一件,其肩部有两对对称的板式带孔钮座,平顶盖两侧对称位置伸出长方形带孔横栓,盖合口时横栓插入钮座,与钮座的轴孔相合,可以在两孔中插销固定,或只固定一侧的轴孔,器盖能自由开合而不脱落。这在古代包装的开启方式设计中,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瓶,多用于汲水和盛贮液体,后代也有插花的。结构造型多作小口长身,根据口、颈、腹部的不同,分别作各种名称,宋元有玉壶春瓶、梅瓶、扁瓶、胆式瓶、直颈瓶、瓜棱瓶、多管瓶等。明清时更增加有赏瓶、壁瓶、转心瓶等多种新样式。在瓶式包装设计中,以玉壶春瓶和梅瓶最为有名。玉壶春瓶的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兼具包装实用和审美的特点。而梅瓶则以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样式著称;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颈瓶”,作为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优美。盒式瓷质包装,是一种由盖、底组合成或如抽屉的盛器。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盛装化妆品的油盒、粉盒、胭脂盒;存放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装茶末的茶盒,装放食品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笔盒、印泥盒等。油盒一般为扁圆柱形,盖与盒以字母口扣合。因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长沙窑制品盖面有褐彩书“油合”铭文而知其用途。化妆盒一般形体小巧,造型从宋代起尤为丰富,有扁圆盒中套装三个小盒的字母盒,有三盒联体并堆花装饰的,还有瓜棱形、石榴形、朵花形、菊瓣形等。宋代景德镇窑有烧造盒子的专业作坊,如青白釉盒底部多印有“某家合子记”的作坊标记。明清时代盛行瓷质果盒包装,造型有圆形、方形、倭角方形等,有的盒内分格,还有层层相叠的套盒。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瓷器包装的出现和发展,体现出我国古代包装的发展已完成了从具有生活用具功用的双重属性到专门化的转变,并一直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古代包装容器造型的设计共性
在上文中,我们阐述了各种不同材质的包装容器在结构和造型设计表现上的创新性,同时也就各材质的包装容器在结构造型设计上的简单演变及与其它材质包装容器之间在使用上的优劣点进行了简单的区别。但就包装发展这个宏观角度而言,古代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设计仍体现出了诸多的设计共性,并给我们不少启示。首先,注重满足包装的基本功能要素。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是适应实用的需求而产生的。从原始社会时期葫芦包装的使用,到后来陶质包装的出现,再到后来的青铜包装和漆器包装的发展,乃至瓷质包装和纸包装的盛行,都是为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出现的,都是包装功用的进一步体现。其包装容器从利用自然物直接盛装和贮存食物或水,到改变自然物制造包装容器来代替,都体现了包装功能的逐步强化。与此同时,包装容器造型的结构部件的设计,也无不是为增强包装容器的功用价值,例如,耳、提梁、盖等的设计。所以,古代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设计,是和包装功用和谐统一的。其次,容器的结构造型和装饰的和谐统一。纵观古代包装容器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装饰也是包装容器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纹饰的构图一般是随着造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且一般都装置在人们视觉集中点的容器的腹上部。另外,包装容器上的立体装饰,最初是作为容器的部件而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便逐渐加强在各结构部件上的修饰,如盖钮、把手、提梁、耳等的设计,都从最初的纯实用部件逐步转变到了具有装饰意味的立体装饰。所以,无论是平面装饰,还是立体装饰,都不是附加,而是和包装容器实用有机地统一的。再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形式感的应用。所谓“形式感”就是人们对于形式的感觉,它包括从自然现象复杂的变化中能感到并抽出本质形式的能力,反过来说也就是包括在抽象的形式中所概括的丰富生活的感觉。从我国古代各类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来看,不但有圆形、方形、仿动物形等造型形式,而且在这些形式中还不自觉的运用了对称、比例、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这些都无不体现出了形式感在古代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造型设计的语言,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促使着包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技术对包装容器设计的影响。陶器的制作,由手工到轮制,可以达到胎薄、规整,进而使得陶质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更符合人类的使用。青铜器的制作从模范法进为失蜡法,从而使青铜包装更为实用且美观。还有各种工艺技术的进步同样对包装容器造型的设计发展起着作用,如漆器中各种制胎技术及瓷器施釉技术的发明,扩大了漆器包装和瓷器包装的使用范围,并为向包装专门化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当然,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包装容器结构设计水平的条件,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在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中,创作的源泉来自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以本国人民和本民族发展的需要与传统为先决条件的。但如果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是能够更好的体现包装容器造型的功能效果的。
本文作者:柯胜海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