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计算机
一、安全管理
1.软件方面的安全管理。第二层防护,就是还原机制的防护。虽然操作系统普遍都带有磁盘还原功能,但是此功能作用很小,我们一般都不予考虑,这里所说的还原机制,是利用第三方的软件或者硬件来达到目的。最常见的还原软件就是GHOST软件,目前市面大多的操作系统安装光盘,也都是基于此软件。利用GHOST软件,可以将磁盘分区或者整个硬盘备份成镜像文件,保存在一块安全的,闲杂人接触不到的硬盘上。当有计算机出现文件丢失或者中病毒情况发生时,可以将备份的镜像文件取出,还原成完整干净的操作系统。这种利用GHOST软件进行防护的方法,优点是几乎不需要额外成本,但是缺点是工作量大,只能做到事后弥补。下面要介绍的,是在GHOST软件基础上的一些还原软件,比如“还原精灵”等。这类软件的优点是,不论计算机上的文件和设置进行如何修改,也不论文件被删除的如何严重,只要在其保护范围之内,都会在重新启动计算机之后得到还原,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但是缺点也是存在的,可靠性较差,易被攻破,是这类软件的命门所在。最后一种还原机制的防护方法,就是硬件还原卡。这类硬件还原卡有着软件还原的所有优点,而且还可靠性强,不易被攻破,但是缺点就是,成本较高,每一台计算机都需要一块单独的还原卡。这几种方法之间的取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基于操作系统和还原这两种保护机制,就可以有效的保护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安全。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2008年出现的“机器狗”病毒,具有穿透还原的特性,不论软件和硬件保护还原,都会失去保护作用。原本打算安装杀毒软件,但是因为有硬件还原卡的原因,无法做到实时更新,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这个问题在当时困扰了笔者很久,后来参考网络上面的各种方法,选出了阻止加载驱动这一途径来阻止“机器狗”的破坏。即在系统底层进行修改,让系统不识别的驱动程序不予加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至今日,我校机房一直没有出现任何病毒问题。所以,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技术知识才是基础。
2.硬件方面的安全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就好比我们人类的身体,如果身体出现问题,你有再多的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硬件安全最重要的,应该就是防盗方面的保护。由于计算机硬件具有体积小,价值高等特点,所以一直都是不法人士的首选目标。对于计算机的防盗安全措施,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必须装备监控摄像头,要做到无死角监控。监控摄像头,并不只是为了事后找到线索,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一种震慑作用,提醒坏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从根本上杜绝盗窃事件的发生。监控摄像头所连接的磁盘录像机,硬盘空间也要足够,最少应该能够存放一周的录像,以备不时之需。②电脑桌放机箱的位置,需要有单独的柜子和锁,不能让人轻易就接触到硬件的核心。鼠标、键盘等各类线材,使用扎带在机箱柜内固定,让人无法摘下带走。③除了防盗,还要防止计算机硬件的非正常损坏。比如,主机柜要配置通风口,以便及时散热,防止cup、主板、显卡等因为散热不及时,温度过高而损坏。而机房装修时必须选择防静电地板。静电是计算机硬件损坏的最大一个凶手,而且,静电通过人体对计算机放电时,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给人以触电的感觉。
第二是计算机机房环境的安全。电是人类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东西,但也同时威胁着人类本身的安全。计算机机房一般都配有UPS(即不间断电源)或者稳压电源,而这对于平常人都是十分危险的。计算机机房的UPS或者稳压电源这类设备,必须安放在远离人接触的位置,并且附近立有警示标志,避免人群靠近,以免发生危险。计算机机房的地板下面,一般都是电源线的布线,所以,一定要保持地面的干爽。如果地面上有积水,就会顺着地板的缝隙渗入,可能会发生连电的事故,威胁计算机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如果计算机机房布有暖气管,一定要在暖气管下面安装漏水报警装置。这样,如果暖气突然漏水,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及时切断电源,排除故障,避免意外的发生。计算机教室的四周,一定要放置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如果计算机机房不慎发生火灾,一定不能使用传统的水源灭火法,这样会使电顺水流而出,造成更大的危害,这时,就能体现出干粉灭火器的作用了。只有干粉灭火器,才能既扑灭火灾,又不会引起其他危害。由于计算机机房内经常上机人员众多,而空间又相对来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各类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所以,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病毒的传播,使上机人员的人身健康得到保障。
二、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是对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而将这些领域内的知识全部掌握,无疑是一件艰巨的任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行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还要具备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机房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曲洋、孟宇 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