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
一、理解民族文化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是以全球化多元化发展为主题的,所以我们要迎合时发表展的主题,在音乐教育之中既保留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加入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样既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信仰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3]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才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句话说明从古至今,地球上诞生的众多民族与国家之中,只有中华民族在历经桑田沧海之后,能依靠优秀的民族精神为凝聚力而屹立于亚洲的东方。这充分说明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通过对未来人民音乐教师的培育,令我国国民提升民族荣誉感,传承民族精神。所以,现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让青年学生们懂得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与源泉。使每个人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来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
二、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材、课程编排等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但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必须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展开教学,教材体现的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教学思路与教育活动最终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排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的编排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民俗民风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除了教材的编排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的解惑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充分展开教学调研及深入开展教学采风等活动,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与民俗民风等等,将这些元素都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传承民族音乐的宗旨。
(一)教材的编排与设置
教材体现的是教育最根本的教学思路与最终的教学目的。要想将当地的音乐文化与民俗民风等等融入音乐教学之中,就应该从教材的编排与设置着手。新世纪的音乐课程教材应是教学实践与革新的产物。在教材的内容上应该有一定的创新,在教学与教法的渗透中也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教材应有计划地增加……特别是增加中国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本土艺术文化的情感。”[4]在各个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编排中,应该了解当地或该省市都有哪些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哪些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风俗等等,将这些音乐元素都融入音乐教材之中。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些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风俗和民间音乐故事等等编排进教材里,将这些教材作为课程教材。不仅仅是开设民族专业音乐课程才讲授,而是应该在所有的科目之中都渗透着中国民族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为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自身的专业技能对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音乐表现的鉴赏及教师本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等等在教学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非常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很大部分都是从西方或欧美等地留学归来,他们的留学归来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曲式和声等等,同时也给国内的音乐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理论课程教学上,一般是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为主。比如大多数专业院校的和声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都是俄国作曲家斯波索宾等合著的《和声学教程》。在曲式方面的教学中也是以西方的曲式学作为授课的标准。而中国传统的“燕乐”、“雅乐”与“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等等和加入“清角”与“变宫”的七声调式在教学中并不常见,有时候出现了也是一语带过。在音乐史方面的教学也都侧重于西方音乐史方面,忽略了中国音乐史。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从高校走出来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在以后的学习或教学生涯中也侧重于西方音乐知识与理论体系的教学,忽视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长此以往,就形成西方音乐文化中心论,而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也会慢慢地消失。所以,高校音乐教师除了要把西方音乐体系带入高校音乐教育课堂的同时,也有责任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挽救我国面临消亡的地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高校音乐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田野调查,发掘民间音乐文化与音乐风俗,申请民间音乐文化方面的课题,鼓励学生进入民间采风,让学生在吸收西方先进音乐文化的同时,不忘祖国几千年的音乐文化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管理的改革与突破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首先在教学目标的管理上,我们要明白高校音乐教育机构是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基地,我们所培养的音乐教育人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中,要合理增加民族音乐文化的比例。其次,在教师的管理上,要鼓励教师们进行田野调查,多丰富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从教师做起,增强民族责任感。最后在学生管理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们安排一些民间音乐文化的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民间采风活动,让学生们自己体验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现今的大多数高等音乐院校中,也存在许多大专生、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认为国外的音乐就是比中国的音乐好。就连在研究生招考试题中,西方音乐史的分值比例也比中国音乐史的分值比例高。更不要说在就业形势上,招聘西方音乐史或曲式和声学的专业大有特有,而招聘中国音乐史的专业却寥寥无几。就业形势的压力与中西方课程内容安排的不均匀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让他们懂得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下来的艺术文化宝藏是我们民族兴旺与发达的根源。因此,对青年学生们进行传统的音乐文化教育是我们高等音乐院校与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在文化与教育都走向全球化的当下,如何在音乐教育大杂烩的前提下,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将民族音乐的内容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让青年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责任心与荣誉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强化民族文化修养,丰富民族音乐知识,这就需要全国的高校教育者及相关教育部门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民族文化在高校音乐课程中的全面展开。
本文作者:孙作东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