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有机农业发展论文
一、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后,经过20多年不断的探索,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形成了有机农业发展的4种主要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了我国有机农业的科学发展。
(一)政府主导发展型
有机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事业,其发展涉及到农业、环保、国土等多个部门,政府主导成为有机农业发展最普遍的模式。政府协调各部门对有机农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宣传、示范、效益吸引等措施调动农民和企业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拓展市场,着力打造当地特色有机产品品牌,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将有机大米确定为现代农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四新”产业之一,于2010年开始,强化政策支持,在基地区域布局、土地流转、鼓励有机认证、有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品牌拓展、科技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现已在永宁县建成有机农业(水稻)示范基地,有机水稻示范核心区434.7hm2,主推旱育稀植、稻蟹(鸭)种养技术,示范基地年有机水稻产量3260t,水稻、蟹、鸭、鱼总产值2426万元,与常规稻相比每公顷均增收5250元以上,同时,提升了大米品质,打造了该县有机大米品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型
龙头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济共同体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3]。这种类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企业与生产基地、村或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证,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由公司企业加工,出售成品[4]。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顾氏茶有限公司自2005年开始有机茶生产,品牌效益明显,该公司有机茶基地出产的鲜叶比周边常规茶叶鲜叶价格高8~10倍,带动周边300个农户参与有机茶种植和加工。参与有机茶生产的农民人均年收入8900多元,是该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倍,实现了企业、财政、群众共同增收的目标。
(三)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型
有机农产品在提升传统特色农产品品质,升级产品结构,打造高端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扩大出口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效果,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形成了特色产业升级带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通过质优价高、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有机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5]。山东省金乡县是大蒜种植之乡,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金乡县审时度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有机大蒜为着力点,走“生态立县、有机富农”之路,在全国率先实施有机大蒜种植和推广。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大蒜示范基地1333.33hm2,其中,高标准示范基地133.33hm2,有机大蒜不论在价格和出口量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此外,如江苏溧阳白茶、山东沂源苹果等大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有机产品和生产基地,有效增强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活力,实现了提质增效。
(四)环境保护推动发展型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辽宁省大洼县西安养猪场发展了水生饲料“三级净化、四步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即将猪粪尿同冲洗猪舍的肥水分级引入水葫芦池塘、细绿萍池塘、鱼蚌蟹池塘,三级净化后,引入稻田灌溉,经稻田土壤沉淀净化为清澈无味的净水,再作为冲洗猪舍的水源再次利用,而水葫芦和水稻加工副产品是非常好的猪饲料。这一循环过程使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利用,生产的有机水稻、有机猪肉品质和价格都较高,同时有效解决养猪带来的脏水和蝇虫造成的严重危害。四川省成都市郊新津县兴义镇结合当地特色,以有机农业为抓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有机生态小镇”,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
二、我国有机农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效
我国农业部门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环境下,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有机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效。
(一)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安全健康食品
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机食品提供了大量安全健康食品,造福了人类。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等,产品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品质高、口味好。据研究,食物中的农(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完成的多项研究指出,二英、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等性别变异化学物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人们很难保护自身和家人免受这些污染物的危害。有报道说,农(兽)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对基因工程食物的潜在影响普遍比较担忧,而有机食品绝对禁止引入基因工程技术。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化妆品、纺织品从根本上杜绝了化学合成品的使用,重金属、农残、药残的风险降到最小。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必将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二)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生态安全
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尽可能实现系统内养分循环最大化,为人类的健康生存提供所需要的安全食物,并防止水土流失[6]。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十分强调农业系统的内部循环和物质平衡,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减轻了农村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机农业积极采用物理、生物措施防止病虫草害,有效保护了农田生物多样性[7]。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家禽饲料添加剂,这对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湖北省宣恩县通过采取“猪-沼-X”(茶、果、菜、粮、药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采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极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湖北省咸丰县积极推进农业环境改造与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农业,坚持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退耕还林,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通过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管理,关停县内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环境保护村规民约,以此为农业生产构筑了良好的农业生态屏障。据统计,2011年我国有机种植面积26万hm2,减少化学纯氮投入4.68万t,折合尿素10.17万t,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1170多万t,有效避免了常规农业施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力保障了我国生态安全。
(三)稳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有机农业作为将技术、资金、销售、管理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集合于一体的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把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集中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的生产,所以发展有机农业,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8]。主要有:(1)企业组织模式。由拥有农场全部管理权的公司经营,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管理,雇佣当地农民按照有机方式从事生产,同时,公司聘请有机农业和加工方面的专家对生产和加工实施指导。(2)合作社模式。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这些生产模式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抗市场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四川雅安市凯安林食品有限公司,一个有机魔芋生产企业,带动800多农户参与有机魔芋栽培,户均收入3万多元,最多的农户仅此一项年收入达到10万元。当地几乎无人外出打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流失、无序的社会流动,减少了交通运输压力、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快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有机产品的开发,很多地方都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区域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力,适应了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提高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有机农业的发展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有出口带动型的山东有机蔬菜、有机花生产业;国内市场带动型的江西有机茶、有机茶油产业;政府推动型的江苏有机水产品产业;生态环境主导型的云南普洱茶、芸豆产业;资源环境主导型的内蒙古杂粮杂豆产业等,以其优质、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内外两大市场。湖北省宣恩县通过有机农业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加大了名优茶比重。二是茶叶出口市场由欧盟、日本拓展至中东、非洲等地区,出口创汇能力逐年递增。三是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四是茶农增收效果明显。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11年我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已经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6亿欧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有机食品需求将稳步增长,显示了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促进了生态家园建设
有机农业生产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倡导建立种、养结合的生态系统,力主实现系统内部循环,通过轮作、休闲、种植豆科作物等农业措施恢复土地肥力,通过有机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提高土地肥力,减少对外来物质的依赖。这一要求促进了猪-沼-X生产模式的推广,有机生产需要、沼气池的建设极大改变了农村村容村貌。如湖北省咸丰县积极推进宜居村庄建设与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相结合,围绕特色民居改造和宜居村庄建设,大力实施“五改四化两建”工程,麻柳溪村以有机茶叶基地建设为主线,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家居温暖清洁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本文作者:李显军、刘建华、张慧 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