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微电影论文 » 正文

略论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2021-4-9 | 微电影论文

一、用“自然法则”去创作微电影剧本

微电影的创作是普通电影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艺术范畴之一。在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非去遵循很多技术上或理论上的条款去设计。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恩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的法则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必须提到科学思想的复杂性的高度上去认识它们。”20世纪最有禀赋的美国小说家司考特•费兹格拉德就是一个典范,他就试图用摄影机的角度和错综复杂的电影技术来创作电影剧本,但这些东西却妨碍了他的写作初衷,最终他写出来的剧本没一个不是经过后来大量改写才能得以问世的,甚至有的一直躺在制片厂的保险柜里,蒙上一层尘土。其实想要创作出具有可拍性、可看性的优秀作品,我们只需要抓住一些在戏剧写作中的细节要领,就可以尝试开始普通民众的微电影创作。左拉也于1881年在他发表的论文集《戏剧中的自然主义》中强调“自然主义”戏剧的名称及其创作原则。他认为“,真实不需要矫饰,剧作家必须如实地接受自然”,而无须通过想象来安排一系列戏剧效果,这跟费恩曼对于电影创作的思想是一致的。

微电影的容量不大,且主力的制作人员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提炼与不矫饰的戏剧化的描述,是创作出好剧本的捷径,因此微电影的创作人员,加深对自然主义戏剧观的理解,是一条理解易见效快的途径。但是,基于微电影之微小特点,其无法像长篇巨作那样,具备“凤头、猪肚、豹尾”般的完整性。那么,我们不一定非要在短小精悍的剧本里,设计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的剧情,有时候却可能只需要几个充满强烈戏剧性的冲突和包袱,足以牢牢抓住观众,从而成就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常规的剧本创作讲究铺垫,也就是猪肚环节要肥而不腻,这样高潮才能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微电影的猪肚环节注定是需要瘦而不柴,才能烘托出一个好的高潮。自然主义戏剧观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将长长的铺垫简化成几个生活中决定性的瞬间,并将这几个瞬间穿连起来,同样能做出很好的铺垫,而这几个瞬间需要信息传达非常到位,才能以短概长,这就需要与观众的生活经验非常贴近,才能为观众用短的信息提示从而完型出长的过程。而自然主义戏剧观所强调的一大重点也就在于戏剧的贴近性,这显然非常符合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诉求。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剧本创作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客户定制,另一种就是自由创作,而且这两种模式已经初具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两种模式的特点来研究一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二、商业宣传诉求明确的微电影剧本创作重在扼要、入戏快

客户定制,一般由商家直接寻找制作团队来量身为其打造微视频宣传片,商业宣传诉求非常明确,此类微电影通常以草根平台——高端制作,这类悖论的结合来引发内在的“竞争”,从而对观众建立初步的吸引力,有着精良的制作团队与一线明星协作。或者也有某些网站自愿在微电影的运营中承担中枢的作用,将剧本选拔项目和广告商之间联系起来。有的网站的操作方法如下:如果有广告客户希望拍摄一部宣传自己企业的微电影,广告客户会委托网站上发布剧本创作任务,说明剧本的创作方向和简介,然后借助网络平台大范围召集符合这个客户要求的微电影剧本。这样的模式不仅为广告商减轻了很多负担,同时也使很多优秀的剧本和优秀的编剧创作人才不断被发掘出来。比如《一触即发》、《不跟随》这样的纯为商家造势宣传的微电影,就属于客户定制型,它们在创作时需要找到产品要宣扬的性能和想要造势的理念,再找到某个故事或人物作为载体将其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两部作品都做到了巧妙地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诠释出该产品所要的主要性能和品牌理念。这是很多定制型创作者值得学习的典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常规的广告宣传片不同,这种定制型的微电影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拿广告当电影看,甚至忘了这是在宣传产品。所以其要求创作者对于主题的驾御能力一定要强,不能延展开来信马由缰。我们要先明确客户的需求,从而确立主题,然后再展开思路,尽量通过不同层次的矛盾来反映该主题。而且创作者最好有奇思妙想的创意使广告有意思、吸引人。比如“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里,要求在十分钟内说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有很多国内外优秀导演都加盟其中,像《百花深处》《、生命线》都是值得欣赏的短片。像一些传统电影,在剧情设计上、引发共鸣上也做得很好。比如电影《转山》,片名听起来貌似是个平铺直叙的公路片,但影片借主人公张书豪的经历渐渐展开,在他经历了一切凶险之后,终于站在了布达拉宫前,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时,观众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内心的欢乐。另外,该片的情感戏一样饱含感人的温度。最后主人公从西藏回来再度在校园遇到他的女友,两人平和地并肩走在校园里,波澜不惊的情感故事,不禁让观众心生暖意,引发强烈的心理共鸣。

美国电影研究者悉德•菲尔德曾把电影的戏剧性结构总结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建置、对抗、结局三大部分。如何安排这些结构的组成部分就决定了电影表现的最终呈现。常规电影较长的时间篇幅,可以为开头提供较为宽裕的时间量,来设置一个导入的环节。微电影由于篇幅短,导入环节不太可能很长,所以导入环节就应该力求简洁有力,较快地进入故事的发展阶段,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简短的开头,信息的跳跃会比较大,要弥合这对矛盾,微电影影片开头的创意设计与节奏把握就变得极其重要,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像“北京麦田映画”的微电影作品《爱疯时代》,惊悚微电影《镜中迷魂》,以及百度公司制作的《旁边的陌生人》《、火锅》等微电影作品都是此类创作的典范之作。这几部微电影普遍特点是开头特别出色,从一开始就能明确地吸引住观众,节奏普遍较快,在观众还来不及因为它们是广告而产生一定的抵触前就变化出全新的信息点,开头开门见山,转折频繁,转折力度也大,整体跌宕起伏较为明显是目前看来比较成功的商业微电影的最常见手法。

三、自由创作型的微电影作者也应遵循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

自由创作模式,实质是作者论式的剧本创作,它一方面可以由门户视频网站来担当策划发起者,也可以由自由影视制作人或草根普通民众将其制作的微视频发送至网站、博客、手机、公交、地铁等移动电视客户端。此类创作模式相对客户定制式来讲自由度更高,范围更广。自由创作式里可以分成两个小类别。一种是自娱自乐型或实验型,创作后拍摄,再完成上传,整个娱乐活动也就结束了,这种类型下的创作完全可以百无禁忌,创作人员自我娱乐好了也就达到目的,这类型的剧本“玩开心了就是最高目标”,只要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即可。而实验型微电影,完全是一种新技法新思路新认识的低廉探路,创作完成后,关注力度仅仅是实验的测试环节,当然也可以是百无禁忌。另一种是娱己兼娱人型,这类剧本的创作既然有公共传播的诉求,就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公共传播的规律,换言之,也就是剧本创作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基本剧作规律。

首先,从题材的选取上,拿大家已经关注的话题来吸引眼球无疑是个捷径,微电影创作者可以多留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做到“与时俱进”,善于从社会热点中搜集创作的素材,比如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政治经济问题、情感八卦都可以成为一个创作的引子。但想把已经有一定社会评判的事件当故事来说,只是做简单机械地复述事实、人云亦云肯定是不行的。新闻事件只能作为一个触发,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发展,否则稍不留心就会显得陈旧无趣、味同嚼蜡。因为我们的电影故事之所以区别于新闻,关键就在于有独树一帜的角度、观点去变新闻为故事。另外,很多创作者比较偏好边缘群体,这种题材也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像许鞍华执导的微电影《我的路》,故事就讲述了一个男人变性的经过,很边缘化的主题,内容注重展现的就是男子家人和朋友在他手术前的变化。随着吴镇宇先生极富张力的实力派表演,把戏剧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边缘题材的一个很好的典范。但这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边缘群体的人物描述与刻画,最好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展现,不要把作者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作品,尽量把评判的权利留给观众,这样做既能提升作品的高度,又扩大了这类影片的受众面。

其次,这种自由创作模式下的剧本创作在戏剧冲突上也要多下功夫。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也在《戏剧的规律》中,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想要制造戏剧冲突就必须找到其主题的社会性,只有把社会矛盾体现在文艺作品中,才能缔造深层意义的冲突,使作品的意义更深远。但是剧作家不能把社会性冲突直接展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性格冲突间接地体现社会冲突。在银幕表现的空间手段中,体现冲突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冲突更是值得注意,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特定的事情才具有特定意义。对于“环境”的处理,在编剧阶段,不仅仅是将其思考成社会环境投射于主题的抽象理解,对于电影这种用视觉作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艺术,更为有利的策略是将“环境”视作一种人文景观,例如大量的美国电影选择了故事的展开环境是纽约之类的标志性大城市,纽约本身就是美国工业文明的核心人文景观。至于选择了这种类似的景观作为“环境”的基础性载体,很多能指对观众而言也就可以做到不言而喻了。这一点对于微电影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能极好地节省叙事的时间。

另外,戏剧冲突除了在剧情内容上体现,还可以通过戏剧动作和细节来体现。一般我们把戏剧动作分为:纯粹外部动作、性格化动作和心理动作几种。像《小马》中老罗演绎的那场戏就属于纯粹外部动作,片中人物在星巴克买咖啡时,因为是“大杯还是超大杯”而引起的自己抽自己嘴巴的桥段,就属于通过戏剧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那场戏既搞笑,又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在幽默中讽刺了商家跟顾客玩的文字游戏,用片中人的一种很激烈的反应再现了很多年轻人在买星巴克咖啡时的真实经历,引发了观众一定程度的共鸣。所以说在自由创作模式下的剧本,想要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操作方法就是,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引起观众的共鸣。像“泡芙小姐”系列、“父亲”系列、“我想有个家”系列等作品都属于此类创作,它们在播出后都收到良好的口碑,因为他们讲的就是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的故事,观众就像看到自己生活的写照,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所以这类微电影实则不宜违背基本剧作规律的强行创新活动,过于违背基本戏剧规律的结果就是观众的认知难度大幅度提高,而多数观众的生活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并无大的波澜,写实或写意的表达形式固然可以自由地选择,但是落脚点还是需要回到主题的现实性,这样在核心含义的理解上观众才能与剧作者产生共鸣。我以我笔写我心,仅仅是自娱自乐,想要扩大传播的范围,最终还是需要剧作者完成我以我笔写众心。

以上是笔者针对两类不同模式下的微电影剧本创作做出的一些粗浅的研究。目前,我国微电影产业还没树立起行业规范和衡量标准,作品质量还良莠不齐。当然随着微电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界专业媒体力量的不断介入,越来越多有针对性的制作,终将促使微电影的门槛越来越高,从而真正形成一个专业的视频领域。人们目前正意识到,微电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盈利的产品,甚至是一个盈利的产业。为了实现出品方、视频网站、广告主和网友的多方共赢,微电影创作者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来促进这一产业的兴旺。其中“互动”就成为了微电影区别于传统影像的独有工具,它能有效地使观众自愿地参与进来,并对影片进行关注。有的请观众为电影做原创海报、为导演写剧本、甚至可以自荐参演电影;有的还让消费者去寻找影片中的“穿帮镜头”,然后给予消费者电子优惠券和相关的品牌商品或体验作为奖励,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激情,并很好地宣传了自身产品,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当然,像这样简单的互动还不能完全让微电影改变自身在整个媒体领域的浮云状态。想让微电影的发展有新的契机出现,有时候还需要与新的技术结合,还需要与现有的新媒体结合。在未来科技带动艺术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网页以及互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将以各种互动方法去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不难想象,从前只有在科幻片里看到的场景,今后都可能出现在微电影的影评里。

本文作者:蔡一?F、王灵东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