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明论文 » 正文

浅谈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建构

2021-4-9 | 生态文明论文

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的缘由

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业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市场经济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减少国内贫穷人口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目前而言,废弃或者减缓工业化的进程是不现实的,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西方的发展经验是采取原始的手段获取资源,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而现在来看,且不说后者,单单是前者即资源问题也不能同当时同日而语。现代的资源稀缺,各国都在努力积蓄资源,中国的工业想要保持现在的高速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文明以辅助工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国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态保护问题,人们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沙漠化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现存资源之间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对于工业污染的净化能力不够,这都制约着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之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现在的粗放型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很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末会把资源消耗殆尽。中国靠工业化的模式发展经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保持我国的继续繁荣昌盛,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他们生活的资源,国家早已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员来研究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建设中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

早在中国的古代,先人们已经提出了天人调谐思想。所谓天人调谐,就是指天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主张人类征服自然,而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律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自然则通过人为的改造进化。儒家倡导畏天命、知天命、制天命,就是要人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情,不得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认识并掌握存在自然中的规律,遵循自然的规律行动,利用这些规律改善人们的生活。道家的知常、知和、知止、知足以及佛家的众生平等,和谐相生的理念是殊途同归的。这些理念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我们创建现代化的生态文明铺设了基石。在现在的观念中,生态文明包括工业的生态生产在内的。

(一)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明确适合中国的生态文明

尽管中国已经引入生态文明这一理念来应对我国面临的资源与工业发展相冲突的难题,但具体内容还有待商榷。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相对较少,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必须明确以下的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的工业进程中,缓解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延长工业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期。生态文明是将工业生产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的进一步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应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存,共同发展。因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应包含技术、制度、甚至人们的思想理念等多方面的文明要素。具体来讲,技术方面是指努力开发并使用对生态破坏小,可以持续性生产的技术,逐步舍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性技术,用先进的技术协调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制度方面是指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以自然与人类共存,互惠互利,充分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摒弃原来的人类征服自然,采取原始粗糙的手段采集资源,丝毫不顾生态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的做法。最为关键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就是说人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建设包含工业化的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再将自然视为人类随心所欲的仓库,以达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生态文明的目标。中国要根据现实国情,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工业生产,创造新型工业生产模式,使社会经济生态化。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工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对自然资源的撷取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努力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给变过去一切以人的利益为主的主观思想,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存、生活有巨大的影响。采用创新技术高效率的利用社会资源,渗入到工业生产、货物流通、市场消费以及事后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尽可能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文明的内容可分为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其中,生态价值观是帮助我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明确中国的生态文明的内涵的关键要素,它是让社会和人们了解何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对发展工业的益处的最好方法,可以更快的建设我国工业生产中的生态文明。

(二)建设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

中国目前实行的工业化是具有较强的环境破坏性的,工业原本是一种通过科技转化自然资源与人类需求之物的过程,对于自然有较强的索取力度。基本的模式是从自然资源中索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然后技术处理,生产出供人类使用的产品,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随意的或者经过简单处理后丢还给自然。这是一条单向的生产模式,无法循环,没有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考虑进去,单向的生产模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空间。工业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实现工业的生态化生产模式。当然,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具体的生产方式由各个企业或工厂自己调整,但要实现生态化的工业生产,则需要一个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循坏利用的生态工业,将废弃物纳入到生态工业之中,具体到现实之中如我国推行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清洁生产的模式。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上、制度上的创新,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类有限资源的使用,减少向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建立低耗能、低污染的工业生产体系,向我们日常听说过的新能源的研发和使用,节能汽车、节能电灯、系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严重破坏的基础之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并留下足够的资源供给后代的正常生活和发展。2002年中国十六大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发展在许多内容上是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突出的发展主题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经济增长,它首先包含社会现状、科学技术、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文化在内多项内容,将这些都集于一体,强调各国都具有平等的发展权,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应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和资源的限度。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人类社会中关系的协调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即个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他人的利益,人类的发展不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崩溃。最后,在建设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有关的决策、管理、政策、法制、公众的态度等问题。清洁生产是当前世界采取的最为广泛的生产模式,在各国的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也不一样,但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即在工业生产中、销售途中及售后服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主要关注能源、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例如节能技术、再生能源的运用,在生产工程中减少有害材料的适用度,回收废弃物品再利用,对产品的销售要尽到足够的义务,并提醒消费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不能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有害的物品。无论是清洁生产,还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都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的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的单线生产模式,从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环节中入手,发展节能技术,改革生产管理方法,将工业生产纳入生态化文明之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愿望。

(三)推动政治政策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在中国的实际社会中,通过政府发布某项政策来推动项目的建设是常用手段,效果也比较明显。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阶段,正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通过全国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能在最短的时间让民众了解生态文明,政府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发布的政策之中,工业生产体系能更快的落实生态文明的工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把生态文明融入我国的工业。政府的政策只有暂时的引导性,想要创造更好的生产环境,实现国家长长久久的兴旺,必须保障工业化的生态文明能够持久。采用生态文明式的工业生产、销售等方法,短期来看是没有以前的传统方法收益大,但却有利于我国将来的发展。因此,将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法定化是必然趋势。法律法规是对社会秩序最为有效的保障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将生态文明理念明确的规定在法律法规之中,约束人们在工业进程中的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规范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行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具体来说,如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加强对必要的环境资源的保护,打破一直以来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把全国各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建立更加详细完整的生态文明保护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建立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体系

中国工业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我们必须报生态文明理念灌输到人们的脑海里,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氛围,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完善,除了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的通常的宣传方式,还可以通过开办讲座,举办公众能广泛参与的活动等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为确实落实环境保护的策略,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政府主导,发动社会上保护环境的民间组织的力量。建立一个能让民众举报破坏环境不法行为的多种途径,鼓励人们为环境的保护尽力,通过多种媒体加强舆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三、结束语

中国地广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的发展情况,生活习俗,文化意识都有所不同,想要建设全国性的生态文明实属不易,但却不能不建。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困难重重,我们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尽早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生态文明。

本文作者:李熙春 单位:云南保山市委党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