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艺术理念论文
一、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模式及地位
在我国师范类高等院校中,具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学士授予权的教学单位,均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视唱练耳课程,所占学分和学时比例也在所有理论课中是最高的。可以看出,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对于学生音乐基础和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占有重要意义。视唱练耳强调的是观察、演唱、手写与聆听综合的体验过程。在国内现今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环节中,西方的教学体系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授课的模式还是教材的选用,以及与乐理知识的结合方面,均以西方教学体系为主,如何在重要的音乐理论课中加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以及地域音乐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理论学家很多年前就提出加强中国母语音乐文化的学习等相关理论,但是具体落实和实践情况层次不一。笔者就所处工作环境,联系实际,探索地域音乐文化在高师院校视唱练耳课中的运用研究。
二、地域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课中的价值及意义
白城地区少数民族以蒙古族人口为主,在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舞蹈和器乐教学中,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正因为这种地域音乐文化的存在,才使得笔者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产生了引用部分蒙古族音乐作为案例,进行单声部和多声部的分析与演唱的想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模式存在这样几个特征。
1.地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蒙古族作为白城市地域音乐文化的代表,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调式调性上多以羽调式为主,音乐悠长,多以长调和短调旋律为主,和传统的西方调式旋律色彩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地域地貌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来看,民族音乐文化同西方大小调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要平衡西方教学体系和地域音乐文化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培养并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能力。在视唱练耳课中融入地域音乐文化,聆听与演唱,观察与写作,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地域音乐文化美的存在方式。以我们本民族特定的思维习惯,学习地域音乐文化,能够站在特定的角度,得出全新结论。每个地域的音乐文化存在都具有不同的形式。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调性、节拍等与音乐本体要素,都和西方的音乐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把握地域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3.培养学生积极地价值观,更好地传承地域民族音乐文化。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培训基地,承担着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重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民族得到很好的传承,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课中融入地方音乐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征。在结合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之外,也可以拓展延伸其它地区的音乐文化。使我们的学生视野延伸,思维上能够有所突破。打破传统的西方教学思维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传承音乐语言与地域文化、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结合在一起,把音乐的审美教育上升到一个高度,真正地做到文化的传播者。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音乐的价值观。视唱练耳是高等院校中占据学时和学分数均为音乐理论课中最多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于学生音高的培养、节奏的感知、音乐美的聆听与体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训练模式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成果的同时,更要保留我们本民族、本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特质。把它们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体系当中,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利于学生培养集体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学过程,它是聆听、感受、体验与实践的统一体。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要紧紧地伴随在我们身边,作为高校专业教师,我们在完善个人业务能力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成果,更要继承和发展我们固有的民族音乐文化,做民族音乐的传播者。
本文作者:孙智勇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