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古典舞论文 » 正文

论传统审美对现代古典舞韵律的影响

2021-4-9 | 古典舞论文

一、“线”性美感意识所带来的韵律特点

从中国古代舞蹈的特征来看,强调动作的连贯流畅和绵延畅婉,这是一种“线”性的美感意识,而这种意识与华夏民族远古图腾的想象物“龙”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现身体运动与头部运动的协调配合,古代的人们就以“龙”的形态与动作为模仿对象,我国独有的“龙舞”艺术就是一种证明。龙头带动着绵延的龙身,体现出了婉转回旋、灵活生动的线性审美取向,这种线性的律动显然是中国传统民族的审美意识在形体运动中的自然反映。中国古代舞蹈大多具有程式和定势的特点,动作间的起承转合与进退旋转都体现出有序性和整体性。这种有序性和整体性也被当代中国古典舞所吸收,使古典舞的舞蹈动态体现出了点线交织、刚柔相济的韵律特征。人们也认识到了,一味的流线之舞无法产生韵律,只有“点”与“线”相交融的舞蹈动作,才能体现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动静相随”的韵律美感。

首先,用“点与线”来明确动作路线和节奏之间起承转合的强弱关系。中国古典舞运动的节奏规律不是简单的匀速,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既有规律又自由的节奏中进行的。当代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是一个极富古典舞本体特征的作品,它的一大特点就是重其韵律。舞蹈中没有炫目的技巧,也没有激荡的情节,仅靠舞者的身体和舞扇,诠释着我国古典舞艺术的神韵之美。舞者的身体与舞扇好似画笔,在充满线性的行云流水般的舞蹈之中穿插“点”的“亮相”,使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和映衬。古典舞男子独舞《秦俑魂》为了展示中华英魂的威武之躯和勇士气概,充分利用了动作间“点与线”的节奏关系,达到了震惊四座的理想效果。舞者一开始,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运用“点”式的机械动作,运动自己的关节,将附着在身上的泥块一点点抛落。随着鼓声的加速,一系列动静相随、干净利落的舞蹈动作既带有棱角的力量美,又不缺乏自然流畅的韵味。“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的节奏处理,体现出了具有含蓄性和无限想象力的舞蹈意境和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韵律之美。

其次,用大小不一的动作力度来处理韵律节奏。中国古典舞动作间所使用的力度大小十分有讲究。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等都是通过形体的动作进行的不同力度的处理所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舞者懂得适当地运用“劲”头,在身韵中重视动作结束时瞬间的停顿。唐满城教授指出:“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劲头”主要体现在如何区别运用“寸劲”“反衬劲”和“神劲”,这是对舞蹈动作间节奏的一种把握,也是古典舞韵律的特征之一。

二、太极图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古典舞韵律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建立在以继承戏曲舞蹈为代表的传统舞蹈文化之上,在具有华夏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得以发展。戏曲舞蹈的形成之初,由于受到封建专制和封建意识形态的禁锢,舞蹈语言呈现出蜷曲的律动和被束缚的扭拧,这对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满城教授讲:“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流。”“流”更多的是存在于舞蹈的外在形式之中。那赋予中国古典舞文化精神所在的“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图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古典舞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象和动作韵律无一不受其影响。虽然,太极图的图形结构简单,线条清晰,但其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却是深远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当中由表及里的造型与韵律,由内而外的古典精神和物质形态,以及舞蹈动作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规律等都可以被太极图的文化精髓所囊括。

第一,太极图中“圆和曲”的审美思想给当代中国古典舞注入了含蓄、和谐的韵律之美。太极图外部所呈现的是“圆和曲”的和谐形态,而内在所传递的是“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圆”展现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之道,世间万物都是遵循着一定的生息规律,在循环无端的运动轨迹中进行。“圆”,也包含着我国古典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圆和曲”是中国古典舞运动路线和舞姿造型的审美特征,“平圆、立圆、八字圆”都贯穿于中国古典舞的每一个动作当中。如:“圆场”“摆扣步”等体现了圆和曲的运动轨迹,而“风火轮”则通过手臂与腰部配合,轮划出一个个的立圆,使肢体通过延展划出最远的路线,占有最广的空间。这种对空间的无限探索和利用,既展示出了人体对时空饱满的表现欲望,又体现了圆满、循环、完整等多重文化思想。包含“圆和曲”的舞蹈形态体现出一种温润和谐的自然美感,它使舞者的气息流动而舒畅,让动作间的转换控制有度,技术技巧的发挥游刃有余。这种无棱无角的流动、变化无穷的气韵体现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委婉曲折”“闪转腾挪”的韵律特点。

第二,太极图的“反律”式动态规则,形成中国古典舞“力从人借,外柔内刚”的韵律特征。当代中国古典舞有“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反律”式规则。在中国古典舞中,这种逆向起动的元素训练有很多,比如“燕子穿林”这一动作就充分体现了“反律”规律。当学生形成了“反律”规律的动力定型后,就能在舞蹈作品当中将其体现得游刃有余。当代中国古典舞作品《踏歌》中,舞者的脚步欲左先右、欲进先退;身体姿态欲扬先抑,婉转回旋。其规律与老子《道德经》“反复其道”相吻合。当我们人体用力与外物相抗衡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僵劲,如此便无反弹力量可以借用。若我们能把握自然的动势,追求“力从人借”,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律动效果。“逆向起动”的“反律”式规律教会了我们如何借用身体内部“正与反”的动势产生力量,而不必寻找外在的动力。这样,舞者在完成动作时既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这种顺与逆相间的特殊运动规律产生了动作间强烈的对比性和起伏感,是当代中国古典舞韵律的一种美妙特质。

第三,太极图中“和”的思想品格影响着当代中国古典舞韵律的内在感。韵律原指声韵和节奏,当人们在节奏当中注入规律性的美感元素,便形成韵律。舞蹈中的韵律与节奏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关系,当舞蹈中的节奏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了和谐包容、起承转接式的变化性重复,便会使舞蹈产生韵律美感。中国人遵从“以和为贵”,太极图中阴阳之间对立而不相抗的“和”的思想也渗透到了当代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品质中。从外部形态来看,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规律表现出了“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强中有弱、弱中有强、轻中有重、重中有轻、急中有缓、缓中有急”的不同变化。比如:“摇臂”这个动作就是手臂的大立圆与腰部的小立圆相统一。中国古典舞外部与内部节奏的配合与变化体现了太极图式中阴阳间的平衡、互补和转化的思想。正是这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思想品格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无限丰富。

当代中国古典舞正处在传承古典与发展创新的道路上,在文化与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清一条适合中国古典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照搬芭蕾体系和直接运用戏曲舞蹈的行当身段进行训练都是不可取的。唯有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把握中国古典舞之韵律,才能古为今用,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古典舞之路。

本文作者:刘烨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