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学科教育
一、变换角色,体味快乐
新教育下的课堂,要求创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实施了变换角色教学模式。例如讲解《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时,对于国内建筑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讲述以及相关的资料。自然在描述和讲解时就总显得不那么酣畅淋漓。由于笔者发现有的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特别了解,所以实施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他们。当课上到故宫布局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国庆60周年大型阅兵式的视频和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点片段,让同学们找到兴趣点进行讨论,了解到部分同学去过故宫,就请他们到讲台上来谈谈自己去故宫的感受。于是笔者挑了一位讨论最积极的学生,将他去参观故宫的所见所闻给大家娓娓道来。提高了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其他同学们纷纷应和,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纷纷讲述自己感受,完善了更多资料:天安门也是故宫的一部分;故宫的布局是左右对称的;原来故宫的“金砖”并不是黄金做的,而是一种产自苏州的特制的地砖等等相关知识。经过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整个堂课的气氛变得相当融洽。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作教师的为何不能真正做到主导而不是主讲呢?这倒是一个新思路。但是我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喜欢能接受吗?我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课后以聊天的方式和不少学生进行了沟通,可喜的是,虽然有极少数的同学觉得这样会浪费他们一些课余休息时间,因为课前要做大量预习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还是寄予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尝试。
二、合作舞台,自主探究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非常紧张的摸了半天。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三、借助网络,深入鉴赏
采用多媒体教学融入美术鉴赏,除了制作内涵丰富的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外,也要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学生自主探究、专业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网上,另一方面高中生的学业负担沉重,没有时间去图书馆、展览馆,而且在县城也很难见到画展、雕塑展等。但网络能提供这些,让学生了解喜欢的艺术大师、艺术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等。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教师布置的鉴赏预习作业,对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做一些文字整理,以便在课堂进行讨论;此外,我们在鉴赏外国美术作品时,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与背景很陌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网络知识就能发挥作用。例如学习《心灵的慰籍和寄托———宗教建筑》时,学生对宗教和宗教建筑均很陌生,将学生和宗教建筑距离拉近,促进学生掌握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课前必须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历史背景,学生对由此产生的宗教建筑的风格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只有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才能完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