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体相关 » 正文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解析

2021-4-9 | 文体相关

从经济—文化角度来说,传统民间文学根植于农耕文化,农民深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的影响。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农耕文化的语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时代主旋律,农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中比例下降,农民与土地逐渐分离,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逐渐从事商业活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立。当代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逐步走向市场,农民、农村与市场、民族国家、世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现阶段,农村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文化、经济的发展更为突出,现在的农村在快速融合中逐渐发展成一个“新乡土中国”。这种变化同样也在西方国家出现过,在法国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就面临着农民群体终结的现象。孟德拉斯还曾指出:20世纪末的农民站在进入工业化的入口,这样就使得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快速蜕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经济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的生活逐步趋于城市化、社会化、商业化、大众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从原来的家庭式、地域式、自足式变成个人式、分散式;在社会经济结构上,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变成现在的市场化、公共化。下面就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口头文学是属于一种普通民众的文学,是与正统文学相对的一个概念口头文字主要包括民间原始的小戏、故事等,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语言艺术。它的表演与扩散是家庭式村社或者某个聚集区,人们组织的这种活动都是小范围的,大多都是人们认识或熟知的,也被称为“熟人社会”。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文化认可程度和心理认知程度都比较高,因此,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或合作的时候,也会比较顺畅。人们在举办口头文学类的活动时,即使是大型的表演活动,如集体说书、节日演讲、喜迎赛会等,所涉及的范围都是比较小的,至多是几个村社,或一个集聚区,并不是大范围的社会公共性活动。口头文学的活动与现在的娱乐性活动大不相同现在的娱乐性活动大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在村里举办文艺晚会都会拉一些赞助或村支部出一部分经费,现在以电视媒体为主的娱乐性活动,大多也都是为了赚较高的收视率;而以口头文学为主的娱乐性活动本是一种村社与村社之间,某聚集区内部的娱乐性活动,没有商业色彩,也没有娱乐消费的性质。

人们最大的目的便是消磨时间、增进感情、愉悦身心、道德教育。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口头文学为生的职业,他们大多是以说书、打鼓、唱戏、相声等为谋生方式,表演的地点大多是在天桥、茶苑等人多且有老辈风格的地方,但是现在的表演商业化程度还很低,表演艺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也都比较低,仅仅能维持生计。因此,与乡土式的民间艺术相比,现代的民间艺术在保存和表演上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在传统的民间艺术中,人们不以营利目的,表演形式就会相当的自由,人们表演的地点也相对集中,传播的地域也很小;如今的民间文化,商业化色彩浓厚,表演形式会局限于表演的地点和氛围,艺人在表演时地点也很分散,大多是在人多或有浓厚的民间气息的地方,传播的地域也会相对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口头文学存在的命运也是岌岌可危的。尤其是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农业化下的民间艺术也跟着受到破坏。

文化的改变追溯到底是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的成为四处漂泊奋斗的创业者,有的成为公司或工地的职员。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逐步拉开了距离,城市为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的生活场所,而农村也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人口流失的问题。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口头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口头文学在时间、空间、表演者、听众等要素方面都很集中,这几种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可以保障表演者的兴奋状态,又可以保证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保持娱乐的心情。

而现在的口头文学的生存语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其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口头文学所需要的表演要素都不复存在,这些要素很难像以前一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表演场所”,因此缺少了这个重要的要素,口头文学的发展也就举步维艰了。再者,口头文学的老艺术家们也都逐渐消亡,这样就使原始的口头文学整体陨落下来。基于宏观的考虑和分析,社会的变迁使得民间艺术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从微观方面来分析,民间艺术家和农村人口的流失都使得民间艺术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使命,而社会的发展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作者:石灵娟 蒋洪甫 单位: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