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体相关
北海非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海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2010年11月被确立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理论上看,应是非遗旅游与文化资源大市,但由于观念滞后,开发利用非遗资源无论是保护利用、发展水平还是发展质量上,与汉合浦郡辖的其它地区及区外的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所占的文化产业比重低,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政策不配套、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能够在全国、全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屈指可数,产业集聚度、关联度还不高,缺乏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工作机制与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机构及队伍建设不能适应保护需要。一些部门没有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没有根本性转变,虽然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但作用还不明显,影响力不大;辖区各县区至今仍然没有引导和扶持非遗与产业有机结合的专门机构,遇到实际问题没有权威部门协调解决,非遗企业或文化传承人心存疑虑;对非遗企业及文化传承人没有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宣传力度不到位,保护利用氛围不浓厚。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不关心非遗资源的保护利用,涉非遗相关活动举办较少,市民对本地非遗资源漠不关心、对于非遗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与非遗有关联的知识和项目没有列为地方性传承项目而进入中小课堂。开发利用力度不高,地区间的差距明显。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吃力的保护阶段,许多非遗资源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对非遗文化的利用率极低,犹如抱着享誉中外“珠还合浦”典故的金饭碗而讨饭吃。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现有的200项省级非遗名录中,近20%已探索出适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万个;“湖笔”的成功复兴、“浏阳烟花”产业集群;毗邻北海的钦州利用马援征交趾作为“三娘湾”的传奇引源等;毗邻北海的徐闻对海上丝路始发港地位的价值开发比北海早了十多年,并形成了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雷州)的条件;浦北则在“汉合浦故城”所在地大做文章。创新能力、品牌意识不强,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未能形成竞争力。目前,北海非遗特色产业缺少单体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旗舰企业,缺乏上规模效益高的知名企业。非遗特色产业链较短,内在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比较薄弱,特色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企业之间缺乏产业协作。非遗资源开发利用与发达地区相比,在数量、规模、产品层次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角雕等非遗特色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技艺竞争优势上,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集约化程度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再如“珠还合浦”等传说至今尚未发挥产业效应。目前北海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程度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等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大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使之成为北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分重要而迫切。
北海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建立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保护工作机制,提升文化自觉。确定政府主导的地位,认真贯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对涉及非遗项目建设要在人力、财力及保护措施上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非遗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非遗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文化自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增强市、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执行能力,切实增强非遗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非遗保护强烈氛围,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非遗研究展示保护体系,强化阵地平台建设。提高全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传播平台,制作和展播北海非遗项目,组织巡回演出、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还可利用“文化遗产日”为切入点,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开海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非遗活动,激励市民热爱非遗、自觉传承非遗;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畅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民间非遗保护工程,设立非遗保护基金,严格把握基金的投放和使用,确保非遗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机统一;励市内外民营企业进入民保工程,对其身份认定,确定有实效的项目,适当减免相关税费;进入开发利用的项目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十二五期间要加强非遗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使其成为传承、收藏、展示、销售、研究、教育、交流基地和文化旅游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各区县非遗博物馆厅、传习场所,承担基本职能,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文化生态区建设;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等形成大协作,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指导基层非遗工作。针对贝雕技艺、角雕技艺、咸水山歌等传承人断层的趋势及濒危的状态,政府应在应制定相关政策为传统技艺传承人设立免费的技艺工作展示场所、制定相关的补助标准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及后顾之忧。科学利用现代技术,遵循非遗项目自身规律,有的放矢。总之,北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北海先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传承规律,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增强全民保护意识,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为非遗保护传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并汲取北海的非遗资源营养,对于进一步增强北海人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并成为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纽带,增强市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北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蓝图 单位:中共北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