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发展论文
简化的建寨礼俗要要初显主动重构村寨文化的愿望
传统哈尼族建村立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整村搬迁曰二是村寨分支建立新寨。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均要按第一个移居新寨的哈尼人传统进行选定寨基、“早口勒”、“赶脱脱”、修建公共水井、建盖公房、圈定秋场、建盖公共碓房、选定“迷收罗独”、确定“嘎煞煞独”、选定“米丛丛独”等一系列复杂的建寨民俗活动。红土陂上寨建村立寨既不是整村搬迁,也不是村寨分支建立新寨,而是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多个民族、多个村寨的哈尼人同时迁入一个村寨,没法开展统一完整的建寨民俗活动,但村民依然表现出积极的建构行为。
(一)人鬼分界的“早口勒”仪式
“早口勒”,哈尼语,意为驱寨基邪,即人们在准备建村立寨的地方划定人鬼分界,使人们能够在其中安居乐业。员怨怨苑年,因俄垤水库工程建设需要,政府组织俄垤村委会移民搬迁到孟龙叉路口,当时村民来自不同的自然村,没有统一的组织,因此没有按照哈尼族的传统进行建村立寨。圆园园猿年原俄垤村委会村民从孟龙叉路口搬迁到红土陂的时候,红土陂虽然已进行了城镇化规划,除了俄垤村委会以外,还安排了阿撒村委会俄垤水库工程移民和其它乡镇住房困难移民,但俄垤村委会的村民在孟龙叉路口经过几年的融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民间组织,并认为当时搬迁至孟龙叉路口时过于仓促,没有举行一些必要的仪式,因此总是稳定不下来,住着不顺心,因此孟龙叉路口搬迁到红土陂的原俄垤村委会村民主动承担起了建寨的义务,以莫批李福顺为首,要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进行简单的建寨仪式要要“早口勒”。圆园园猿年八月一个属虎的日子,由莫批李福顺主持进行“早口勒”。当天早晨,莫批李福顺和一群男子,牵一只狗,赶一头猪,提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一只公鸭,用高粱扫把扫去邪恶的异物,用清水冲去肮脏的东西,将稻谷和棉花籽洒下四周,淤一边念祭词:“好在的地方人要居住,鬼在的地方人要居住,牲畜要繁植,五谷要生长,噎噎请你们离开,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吧”。一边在寨基周围顺时针转一圈,随后找一块平坦方便的地方于将牺牲杀了祭祀。
(二)寻求心灵的慰籍的“口头”建寨仪式
哈尼族是一个典型的口碑文化民族,虽然没有文字,也没有参与过具体的建寨过程,但通过一代代的莫批教育及各种祭祀和节庆活动中的“拉巴日”传统,不断强化对原始建村立寨礼仪的记忆,并坚信完整而庄严的仪式是安居乐业的前提,因此,虽然没有按传统进行完整的仪式,但在“早口勒”的过程中,莫批还是念了一遍古代建村立寨的全过程。按照莫批李福顺的解释是:过去建村立寨的程序非常复杂,现在有的程序没有必要做了,有的程序没有办法做了,但传统的习俗不能少,即使没有做,也要通过莫批贝清楚,才能安居乐业。
(三)迟到的“赶叉同七”
“赶叉同七”,哈尼语,意为将不好的东西堵在外面。本来应该在建村立寨的时候就进行,但由于这是政府组织的搬迁活动,加上当时除了俄垤村委会的移民以外,大量的移民来到红土陂村,村寨没有一个统一的民间组织,故没有办法进行。圆园园缘年红土陂上寨组建了“普玛”组织,圆园园远年“普玛明”以后才进行了“赶叉同七”。“赶叉同七”由莫批李福顺主持,在大路口埋一只雏鸡,一只雏鸭,在小路口埋一个鸡蛋,一个鸭蛋,意为:“一切邪恶的东西不要到村寨里抢吃抢喝,不要让村寨的人们受到任何伤害噎噎。”莫批说,每次“普玛明”时要进行“喊包错”,如果有不祥的征兆,则之后必须选一个较硬的日子再进行“赶叉同七”。据莫批说,由于第一次进行“赶叉同七”时做得比较彻底,这几年“喊包错”均没有出现不祥的征兆,村里也没有发生过不好的事情,因此没在再进行“赶叉同七”。
民主式的村寨宗教祭司组织要要表现主动重构的努力
(一)自发的非正式村寨宗教组织
传统哈尼族村寨有两大管理系统:行政系统和宗教系统。行政系统指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宗教系统指以寨神林为核心的“普司”组织,两个系统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相得益彰。传统上,宗教系统由最先定居的家族负责组建,并从本家庭中选出一个宗教领袖“普司”主持村寨性大小祭祀活动。由于红土陂上寨建村立寨是政府行为,各地村民同时入住新寨,圆园园猿年建村立寨的时候没有条件组建正式的宗教组织,但如前所述,在建村立寨的时候自发的组织了“早口勒”活动,表现建立宗教组织的愿望并形成非正式的宗教组织,为后继建立正式的宗教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式的正式宗教组织
一是民主产生宗教组织。经过几年的适应与融合,村民们认为需要一个正式的宗教组织来主持村寨性的祭祀活动,并在莫批和长老们的建议下,圆园园缘年,作为村寨行政组织的村民小组组织选举祭司组织,在村民中选出一个命好,人品好的人李克周担任第一任“普司”,即大祭司,胡卓呼、李明三担任第一任“五堵同确”,即陪同大祭司叩头的人,也可称为助手,再选一个命好、人品好的人担任“罗好好司”。二是民主管理村寨宗教活计以。在调查中发现,从组建宗教组织、建立祭祀圣地到组织具体的祭祀活动,都是村民小组和祭司组织共同完成的。一般由祭司组织确定祭祀的日子、需要的祭品等,然后由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收份子钱等,也就是说,祭司组织负责具体的祭祀活动,而村民小组组织祭祀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浓缩的村寨祭祀圣地要要突显文化重构的核心价值观念
村寨性祭祀活动是村寨文化的载体,是村寨文化的主流与导向,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红土陂上寨的村民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是该村的主体民族哈尼族,来源地的哈尼文化也有许多差异,因此,建构一套大家认同的祭祀活动体系,是建构红土陂哈尼文化体系的基础。因此,村民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主动的重构努力。哈尼族村寨性祭祀圣地繁多,祭祀活动频繁,建立宗教组织以后,经村民协商认为恢复所有的祭祀活动既不太现实,因此根据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选择公共水井、寨神林和磨秋场作为村寨的标志,并确立相应的祭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