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电子技术论文 » 正文

大功率空间椭圆光束整形及其传输探讨

2021-4-9 | 电子技术论文

本文研究了平均输出功率为50W、单脉冲宽度为6ns、波长为1064nm的板条型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经过光学变换后通过湍流大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针对板条状激光器出射光束远场光斑呈椭圆形的问题,通过用柱面望远镜系统进行整形,然后采用普通球面望远镜扩束装置压缩激光远场发散角,使得在2km处的接收面上获得的光斑呈圆形,并且对改善后的光斑进行相应的分析。

椭圆高斯光束的传输理论和仿真研究

1.椭圆高斯光束的传输理论

在空间激光传输应用中,要求激光投射至远处的光束具有圆形的光斑图样和极小的远场发散角。直接从大功率板条型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其中稳定腔方向为基模高斯光束,非稳腔方向通过空间滤波器滤去旁瓣也近似为基模高斯光束[11],其传输方程可以有下式表示:(略)式(1)表示椭圆TEM00高斯光束的电场分布,其主要参数为共焦参数fi,和束腰半径w0i。其他横向维度上的各参数,如等相位面曲率半径Ri(z),等相位面光斑半径wi(z)和q参数qi(z)与一维基模高斯光束的表达相同。由于椭圆高斯光束的x,y横向参数各不相同,因此x,y轴的远场发散角θi也不相同。对于本实验中所采用的板条型激光器的原始横向远场发散角约为θx:θy=2.4:1。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采用柱面望远镜光学系统对激光束的x横向方向进行整形。x,y横向方向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θi与束腰的光斑尺寸w0i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即Mi2θi=λ/πω0i,其中Mi2表征各对应横向方向上的激光束的光束质量,λ为激光波长。柱面镜望远镜整形由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上)和伽利略望远镜系统(下)[12]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由于激光会聚会导致空气击穿从而损失能量,因此本实验采用伽利略(下)式正向柱面望远镜对x方向的光束进行扩束。

2.光束整形仿真研究

如图2所示,激光器出射光束依次经过自由空间l0、柱透镜F1、自由空间l1、柱透镜F2、自由空间l2。激光器出射光束依次经过了0lT、1FT、1lT、2FT、2lT的变换。其中012lllTTT为空间光线变换矩阵,12FFT、T是透镜光线变换矩阵,分别可以按照下式计算:(略)整体变化矩阵为22110lFlFlTTTTTT[13]。对于正透镜,其焦距F2>0;负透镜则焦距F1<0。对于伽利略正向扩束镜,此处F1<0,F2>0,其中l1为两柱面透镜之间的距离。经整理计算可得下式:(略)由上式易知A、B、C、D的表达式。根据ABCD定律[14],有:q1=(Aq0+B)/(Cq0+D)(3)式(3)为经矩阵变换后的激光光束的q参数,其中q0=iπω02/λ为原空间的q参数,q2为经过柱面望远镜扩束后的光束q参数,1/q2=1/R2-iλ/πω22,1/R2=Re{1/q2},1/ω22=-π/λ*Im{1/q2}[15]。本次实验通过调整透镜焦距、激光器与透镜的间距以及两透镜的间距,使得经过柱面望远镜后的激光束光斑大约为圆形,x,y方向有相近的发散角,然后将光束通过1:3的普通扩束镜进行扩束。实验中采用的柱面望远镜对x轴方向进行扩束,防止由于透镜孔径的衍射极限对扩束角的影响[14],柱面凹、凸透镜的尺寸选取为20mm×20mm,远大于光斑尺寸。其中柱面凹、凸透镜的焦距F1、F2的选取如表1所示,两柱透镜之间的距离l1待定;l0=2m,l2=0m。下列3~7图分别为利用matlab仿真工具画出的序号1~5组不同焦距的柱面凹凸透镜组合下,透镜间距l1变化导致的x、y方向束腰位置对比图以及x方向光束发散角与x方向束腰位置曲线图。其中(a)图横坐标方向为椭圆高斯光束的x方向束腰位置Zx,纵坐标方向为椭圆高斯光束的y方向束腰位置Zy;(b)图横坐标方向为椭圆高斯光束的x方向光束发散角大小θx,纵坐标方向为椭圆高斯光束的x方向束腰位置Zx。
椭圆高斯光束初始x方向远场发散角为θx=600μrad。现在的要求是通过柱面望远镜系统,将x方向的600μrad的发散角缩小到250μrad左右,y方向的250μrad的发散角保持不变,同时还要求x方向与y方向的束腰位置比较接近,使得扩束后的激光光束质量较高,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整形与空间传输。对仿真图的分析分为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b)图中找到x方向光束远场发散角为250μrad时的光束在x方向的束腰位置,然后对照(a)图找到对应的y方向的光束束腰位置,如果x与y方向束腰位置相差不大,则符合要求。第二个步骤是:在(a)图中找到x与y方向束腰位置相同的点,得到两个方向束腰位置的值,然后对照(b)图可以求得光束在x方向的远场发散角,将之与250μrad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符合要求。由图3中第1组透镜组合(-50mm与100mm)仿真(b)图可知,望远镜系统放大倍数为2时,x=250μrad在曲线左侧,对应的x方向光束束腰位置为-0.8974m(即束腰在柱面凸透镜右侧),由(a)图知,对应的y方向束腰位置为2.063m,易知x方向束腰位置与y方向束腰位置不相等,相差约为2.96m,不合要求。再由仿真(a)图可知,当x方向束腰位置为2.046m时,y方向束腰位置也为2.046m,对应(b)图知,当x方向束腰位置为2.046m时,x方向远场发散角为295μrad,距离目标250μrad为45μrad。由图4中第2组透镜组合(即-50mm与150mm)仿真(b)图可知,放大倍数为3时,x=250μrad在曲线右侧,此时x方向束腰位置为0.4525m(即在柱面凸透镜的左方),由(a)图可知,对应的y方向束腰位置为2.063m,两者相差约1.61m,不合要求。又由(a)图可知当x方向束腰位置为2.09m时,y方向束腰位置与其相等,对照(b)图可知此时x方向光束发散角为201μrad,与预期的250μrad相差49μrad。图5中第3组透镜组合(-75mm、150mm)仿真图与第1组图类似。放大倍数为2,(b)图中直线x=250μrad在曲线左侧。由(a)图可知,当x方向束腰位置为2.066m时,对应的y方向束腰位置与其相等,也为2.066m。对照(b)图可知,此时x方向光束远场发散角为301.2μrad,与预期扩束成的250μrad相差约为51μrad。由(b)图可知,当x方向远场发散角由600μrad缩小至250μrad时,对应的x方向光束束腰位置为-1.37m,对照(a)图可知,此时y方向束腰位置为2.094m。x方向与y方向束腰位置不等,相差为3.46m,不合要求。由图6中第4组透镜组合(即-75mm与200mm)仿真(b)图可知,放大倍数为2.7时,x=250μrad在曲线右侧,对应的x方向束腰位置为1.06m,由(a)图可知,x=1.06m时,对应的y方向束腰位置为2.09m,相差过大,不符合要求。再由(a)图可知,x=2.11m时,y=2.11m,即此时x方向束腰位置与y方向束腰位置相同,符合要求,对应(b)图,x方向束腰位置2.11m时,相应的x方向远场发散角为230μrad,虽然与250μrad不等,但相差不大,仅为20μrad,符合要求。此时透镜间距l1为1.1m。因此第4组透镜组合,即柱面凹透镜焦距为-75mm、柱面凸透镜焦距为200mm符合实验的要求。图7中第5组透镜组合(即-75mm和250mm)的仿真图与第4组类似,但是仿真结果不如第4组。此时放大倍数为3.3,因此(b)图中x=250μrad在曲线的右侧,对应的x方向束腰位置为0.5m,由(a)图可知,对应的y方向束腰位置为2.09m,相差过大。又由(a)图知,当x与y方向束腰位置相等时(2.15m处),x方向光束发散角为189μrad,与y方向250μrad的远场发散角相差61μrad。因此第5组不如第4组符合要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