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油画创作论文 » 正文

油画创作中的构图问题研究分析

2021-4-9 | 油画创作论文

法国画家莫里斯•丹尼斯对绘画曾下过这样的定义:“请记住,一幅画面,在成为战马、裸女或者某个场面之前,只是颜色在一个基本表面上按一定顺序组合而已”。一幅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仿,需要下笔之前对各种物象生成的图形进行排列组合,从自然的纷繁复杂中概括归纳出秩序,有了秩序画面就会产生韵律,而这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便是画面的架构,它能撑起整个画面,是画作的脊梁。 战争场面混乱、关系复杂,架构起来难度非常大,而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同类题材作品,以其恢弘的气势、激情的笔法极具震撼力。《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见图1)便是其中的一张代表作,受命绘制这一历史事件时,距事发已过去六百多年,德拉克洛瓦收集了大量资料,画了不少草图,从草图到最后完成稿的反复修改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他组织画面的思路,理解他利用架构使混乱的战争场面得到协调统一的方法。

第一幅草图(见图 2),所有人物都被安排在了画面一半以下,人物之间的动态雷同、距离相似、明暗相近,导致画面死板、缺乏变化和层次;众多直立的人物与垂直的建筑物重复使画面过于平稳少了战争的混乱气氛;右下角的女子动态让观者的视线走出了画面至使脱离整体,破坏了画面的统一,整体场面虽大但气势不足,结构松散、人物造型呆板导致画面平淡没有重点。从第二幅草图(见图3)中可以看到,作者做了不少的修改:1)军队整体后移隐没在建筑的投影之下,地面处于亮部,人物被分为大小三组,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人物一改原来站立的动态,使画面具有了层次和戏剧性;2)画面右侧增加了一个建筑使左右得到了平衡,旗帜的增加和战火硝烟的弥漫增强了战争的气氛。但仍存在不足,例如人物小重点不突出,画面显得过于空旷;左右的建筑物份量过大,分散了观者对主要人物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左下角一组人物距离重点人物群太远,中间空出的余地使得画面过于分散,而这组人物在动态和形式上又缺乏和重点人物的联系;整幅草图的色彩也显得灰暗沉闷。

最终完成的作品,人物体量扩大的同时背景的亮面与处于灰面的前行队伍以及前方处于亮面的群众构成亮衬托暗,暗对比亮的画面层次关系,敌我的矛盾冲突也多集中在这个大层次上;组与组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从左至右贯穿画面有条结构线(见图4)牵引着欣赏者,这条动态线有效的将各组形联系到了一起,同时把人类对战争的感受几乎都囊括了进去。不仅如此画面从后往前又有条结构线(见图 4),这条漩涡状迂回在老者和弗兰伯尔伯爵之间的结构线从暗到亮充分暗示出了前后的空间,几个焦点人物不同的动态再加上老者和弗兰伯尔伯爵四目相对,明暗对比鲜明,把画面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也构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同时以弗兰伯尔伯爵的头部为中心与左右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形。(见图 4)这样一来,画面在几条动态线的架构下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又有变化的有机整体。其次后面不同方向的长枪和漂浮的旗帜与左边垂直稳定画面的建筑构成了一动一静的对比。经过上述分析画面构图合理、主次分明、张弛有度。如果再次把最后完成的作品与前两幅草图相比,就不难想象画家在构图上所花费的心血!从草图到完成稿的不断修改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是怎样利用架构来组织物象、撑起画面的。经过历代大师的不断提炼和总结,主要常见的画面构架有:“水平线和垂直线”、“S字形”、“对角线形”、“金字塔形”、“O字形”、“V字形”以及从这些构架中组合或变生出来的一些构图方式,这些构图方法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加以运用和体验。

用块面充实画面

如果用第一点架构的方法将图形联系在了一起,画面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整体。接下来便是用抽象的明暗色块来充实整体画面。这个方法主要是解决画面上常容易出现“平”、“闷”等层次问题和“头重脚轻”、“一边倒”等的平衡问题。

当我们在审视一个场景时,会观察到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又由于光线照射和物体的前后会有丰富的明暗及色彩变化附着在形体上,通常情况下这些细节会备受关注,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对形体的塑造,对画面层次都能产生作用,我们必须选择性的表现,为了避免眼睛的贪婪,可以暂时眯起眼睛来观察,大部分的细节消失,眼前形成几组趋于平面化的块面。这些抽象的明暗色块便是构图的又一个关键。例如画一张人物肖像画,我们已经起好了形,接着按照之前的观察方式看到了背景、头发、脸和衣服这几组大的明暗色块,提笔迅速将观察到的这几组明暗色块铺满画布,一个接一个铺色时应特别注意块面和块面之间的明暗、色彩关系。这样就建立了统一的色调和富有节奏感的层次。在这几组大形确定的基础上再去选择性的表现细节,需要主观强调、整合和舍弃,经过组织的细节才能很好的融合在整体画面的层次中,最终完成作品。几组明暗色块的归纳、提炼、对比除了能很快的划分出画面层次和基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平衡画面。因为平面化的明暗色块实际上就是若干个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又因为有不同的大小、明暗、色彩、形状和相应的位置,所以这些图形就会产生不同的力,最终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也会不同。西方心理学家曾针对平衡的心理变化做过大量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人物的视觉心理上,物象位于画面中心或垂直中心轴线时,它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小于当它远离中心轴时所具有的重力,而位于画面上方的物象比下方的重力更大一些。当画面有一个物象时,它放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当画面中有几个不同的物象时,遵循杠杆原理,通过物象各自产生的重力,或相互支持、或相互抵消来达到整体画面的平衡。具体说来,相对大的、暖的、复杂的、暗的物象产生的重力会更大,如果它们在画面的中心轴上,画面会很稳定,但是一旦这样的物象偏离中心轴移向了画面一侧时,它的重力会迅速增加,画面随之失去了平衡,需要我们在另一侧增加与之能产生力的抵消的物象来稳住画面,才能再次获得画面的平衡效果,其实最终是达到了视觉心理的平衡。除此之外,光影关系、节奏、聚散和远近等等也是影响画面平衡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想达到构图的平衡必须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上,营造出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与空间之间合乎逻辑关系又能产生美感的画面组合关系。17世纪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最擅长用概括的构图突出表现画面主体。他的构图多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带有运动感的“对角线形”或者利用平静舒展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方式经营画面。我们列举他的一张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代表作品《下十字架》(见图 5)来具体例证他是怎么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上,营造出画面层次和平衡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