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历史研究论文 » 正文

革命家现实的个人解析

2021-4-9 | 历史研究论文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基本内涵

(一)“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的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存在和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67人不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而且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正是因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参与,社会有机体才能整体而有序地运转。人的活动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中,而且体现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离开了人,根本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结合“现实的个人”来研究,正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二)“现实的个人”是进行实际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人。如果我们没有看到“现实的个人”从事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仅仅把人看作唯物史观的前提,这样的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提出的抽象的人毫无区别。马克思绝不是就人而来研究人,而是通过人的活动来研究人。人的活动包括许多领域,但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源泉,同时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社会史实质上就是生产发展史。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才有足够的精力去从事宗教、政治、文化等事业,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产活动是一把开启人类历史秘密的钥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所以他说“: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2〕79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时候,要从进行实际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现实的个人”出发,这样,才能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现实的个人”是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人。“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现实的个人”在既定条件约束下,在可能的选择范围和空间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实践达到效果最大化。但是,“现实的个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要受到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所以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而是要受到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因此,“现实的个人”在既定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以及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我们对“现实的个人”及其生产活动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时候,要认识到物质生活条件是制约着每一代人的客观条件,必须联系制约人的生产活动的物质生活条件进行分析,从客观上把握社会生活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这样,才能深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四)“现实的个人”是发展着的人。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作为“现实的个人”,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人。生物进化论揭示了人并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原始人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进化而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存的需要,原始人逐渐摆脱爬行的习惯,开始直立行走,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来进行劳动。通过劳动创造了满足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语言也随之产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所以马克思认为,是劳动创造了人。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实践生活的不断丰富,人的生理和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现实的个人”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发展。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重要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理论意义。首先,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唯物史观。费尔巴哈在探求人的本质的时候,是从个体和类的关系出发,按人的类本质到人的异化再到人的复归这种逻辑来探求人的本质,这样得到的“人的类本质”是一个脱离社会生活条件的抽象的“无”,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而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在考察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必然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进而研究由生产力决定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经济基础,再进而研究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正是通过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才能完整地理解唯物史观。其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有助于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分析问题。它启示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人的需要、兴趣、动机、追求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状况等情况,而不能随意地从主观愿望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结论。最后,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有助于我们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联系、发展的观点,即“现实的个人”决不是费尔巴哈所想象的永恒不变的抽象的孤立的人,而是处于各种联系之中并不断发展的人。二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现实的个人”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两者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在“现实的个人”中得以体现。一方面,“现实的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改造世界,另一方面“,现实的个人”要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所以“,现实的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同时以这两种身份从事历史活动的。三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观点。一方面,“现实的个人”是具有生命的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另一方面,“现实的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人,具备当时时代背景下人的共同特征。(二)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与“现实的个人”中的“个人”具有相通之意,都是指有生命的具体地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决不是只存在于概念中的抽象的人。所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只有从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出发,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各种困难,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其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的个人”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下的人,这里所指的环境当然包括人所居住的自然。最初,在人与自然之间,人对自然界的规律了解不多,所以像动物一样慑服于自然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欲望开始膨胀,试图去控制和征服自然。但是,人类在狂妄自大取得进展的时候却忘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也有受动性的一面。人类盲目的征服活动打破了正常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盲目的活动进行了无情的疯狂的报复。所以,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一定要以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造成环境被破坏、空气被污染等严重后果。最后,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为我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和目标。不管是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的社会发展阶段,还是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个性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才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等到社会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各种条件都具备时,才开始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应该将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过程统一起来,从现在开始,同时进行。总之,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才能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