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体育
咏春拳给予力量较小的弱势人群一个可以面对强大对手的技击术。另一技术特征就是围绕圆形进行防守。手臂成弧线,一是面向对手的进攻防守区域较大,二是肌肉处于较佳的预备状态,可以更加快速地变化动作以应对不同方位的进攻。锁定对方中线进行进攻,采用直线进攻以尽量缩短攻击路线。而直线进攻和圆形防守是“矛”与“盾”的组合,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对于身体较为纤弱的人群来说更加容易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而不是“硬打硬上无遮拦”。
埋肘蓄力与收肘变换
众所周知,技击格斗是人与人进行的身体对抗,各种技术和技法都要通过人才能发挥,而面对的是有思想和运动变化的人,其中变化因素则更多,也更加复杂。在我方进攻或防守时,对方也在同时或之后做攻防动作,所以身体各个部位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进行技击,容不得“你出一招,我接一招”的纸上谈兵。咏春拳为快速应对进攻强调“埋肘”与“收肘”,这一技术动作要求有别于其他门派,特别是对于北派武术的习练者来说,还会有“缩手缩脚”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人拳”。 “埋肘”具体来说,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时,大多手肘紧贴着自己中线,从正面看就是肘部收在胸前。埋肘的原因,一是抢攻中线时距离最短;二是保护上身躯干重要部分,为防守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姿势。 “收肘”,即在攻击或防守动作完成后,手和手臂不再“蓄力”,成自然的曲肘状态,以便迅速变换下一个动作咱圆暂。从解剖学角度看,人体手臂的肌肉前后对称,任何一个角度的动作都有主动肌和对抗肌以及辅助肌参与。如果单独完成一个动作在主动肌适度拉伸的状态下延长即可,可是技击格斗中动作需要连续和突然,需要随机变化角度,手臂弯曲埋肘蓄力显然不是最佳的发力状态,却可以保持机动变化,而这正是咏春拳所追求的目标,不以力胜而以灵活多变取胜。
追求快打与不追手
咏春拳的求快和一些传统武术对于速度“暧昧不清”完全不同,表现很直白。如咏春拳有“以长制短之快”、“顾打合一之快”、“以近求快”,追求一种肉眼难及之快咱猿暂,不消过笼,不追手,这是咏春拳攻防动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做防守动作时,只做到对方攻击不到自己的角度即可,动作短小,精确。当对方的动作在自己防守范围外,则不提倡去主动追击对方而是趁机直接攻击以求抢占先机咱源暂。咏春拳追求快打和不追手是相互结合和限制的,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进攻之前充分拉伸主动肌长度会提高动作速度,也会增大攻击效果,但咏春拳的快打是在动作相对静止时直接开始,而且进攻和防守动作到位即收,强调不追手,这样才能让紧随其后的动作同样快速有力。所以咏春拳技击上讲究角度和时间多于动作的力道。
来留去送与长桥发力
来留去送是咏春拳技术体系中一个与太极拳“粘黏相随”类似的特征。 “留”,根据对方进攻的变化,凭借接触对方手臂(搭桥)时的感觉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摊、擒、勾等是主要手法。 “送”,是进攻(也称之为“放”)的意思,在有效防守之后,对方改变动作之前发起进攻(也有防守和进攻几乎同时的技法),拳、掌、指、桥、膀都是完成“留”和“送”的身体部位。此外,咏春拳的“高接低攀”、“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的攻守策略也是来源于这“来留去送”的原则咱缘暂。要做到“来能留得住,去能送得出”,需要手背对于对方的劲力有感知力,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对手的进攻路线,并不是感觉到力的变化然后再做随后的动作,而是在对手的进攻路线与我方防守的手臂接触后随其动作即刻变化,这如同太极拳推手训练中强调的“懂劲与化劲”一样。长桥发力,指在手臂进攻后没有回收动作,再次进攻,咏春拳在粘连对方肢体时,可以直接发力进攻。拳打猝不及防,不是简单的速度比拼,咏春拳强调快,但不是只追求动作移动的速度,而是从动作路线和角度以及对于对手的控制上形成了“快”的结果。来留去送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快,长桥发力是一种缩短动作距离的快。综上,研究整理出咏春拳技术具有直线进攻与中线路线、埋肘蓄力与收肘变换、追求快打与不追手、来留去送与长桥发力等特征,咏春拳技术充分体现直接、灵巧的特点,不仅对身材较小、体力较弱的女性,对不崇尚蛮力的男性来说,也不失为一种以弱胜强的搏击技巧。
咏春拳典型理论
咏春拳属于是中国传统武术,而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拳种产生的条件是成熟的格斗技术、独特的格斗理论、优秀的创拳人物。 圆园园园年怨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以外具有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的武术拳种”咱远暂,传统武术技术样式变化多端,但各家拳种有各自的拳理与法则,它们是分析传统武术技术首要的文献资料。咏春拳所有动作同样严格遵循拳理,这些是我们研究分析咏春拳动作的重要依据。
精气神理论
精气神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常见概念,被广泛运用于文化、美学、音乐以及武术各个领域。 “精生于气”,“是高级的气”,气在道家被认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即“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还有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 “神”,则是聚集精气而得,王充所说的“神者伸也”,则指的是运动。总之,精气神学说对于武术而言,即强调人体精要的本质,但并未特指具体物质。如著名形意拳所强调“内三合”、太极拳所讲究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咱苑暂。 “行气如九曲珠”,“气沉丹田”,是对行拳走架时身体姿势和相应身体感觉的说明与描述咱愿暂。而这种将形神合一的强调和说法,对于没有传统武术学习经验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大凡中国传统武术都或多或少地和精气神有所结合,咏春拳也不例外。 《?春白鹤拳潘孝德拳谱》有“呼风则气伸,气则力,人无气必死,山无气必绝。气力不足,英雄何在”的记载。潘长安认为这是体现出寸劲节力(寸劲)来源于“精气神”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