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共管理 » 正文

浅析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及地方管理创新

2021-4-9 | 公共管理

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收入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影响。收入水平高低影响了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数量与结构。收入能改变约束条件;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会增加(瓦格纳法则);收入水平的提高,会诱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2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会影响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财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同样的钱,购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发生变化,将影响到农民对此消费的选择性。3消费者的需求表达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影响。消费者是理性的、有限的;需求表达机制的“梗阻”会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造成影响,典型表现就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基层民主建设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也有影响。

农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决定了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1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既对民生类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有较高需求,也对生产类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提出较高期望。同时对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和文化娱乐需求也日益增强。2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我国农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其需求也有较大差异。从问卷调查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农民需求远远超过东部地区。在畜牧防疫检疫、计划生育、农村饮用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方面,西部地区分别占了该项需求的462%、452%、433%和419%;从农产品供需信息需求方面来看,西部地区农民仍是最高的,占382%,而东部地区需求比重为315%,略高于中部地区需求比重303%。其他9项上,根据需求程度由西部向中部和东部依次递减的是农业技术指导、劳务输出和就业信息、文化体育活动、乡村道路建设、电力及通讯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农村信贷、社会救济和优抚、最低生活保障。[3]这些表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从对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调查来看,也反映出农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我们对福建省内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4个县(市)的6个乡镇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441份。问卷中对于农民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情列了17个选项,包括提供农用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及时收购农产品、提供生产和市场信息,提供农业科技支持、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农村“两委”建设、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条件、修建电网,降低电费、整顿农资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生态环境,创办农民学校与其他。具体情况如表1:从问卷看,农民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情列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晋江(发达地区),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条件占613%、改善生态环境占528%、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占528%、加强村两委建设占472%、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占443%;罗源(中等发达地区),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占5469%、发展教育占5469%、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占4375%、兴修水利占4375%、改善生态环境占4219%;上杭(中等发达地区),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占8155%、提高农产品价格占6214%、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条件占6117%、提供农业科技支持占3689%、修建道路改善交通3398%;屏南(欠发达地区),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占862%、修建道路改善交通占6562%、提供生产和市场信息占5172%、发展教育占4138%、提供农业科技支持占413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越是发达地区,由于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因而就越关注医疗、环境、生命财产安全、村民自治这些社会领域的问题。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多地关注发展经济的相关问题,如生产资金、道路交通、市场信息、教育包括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科技支持等。四个地区共同关注的是对农业的生产资金支持,只不过在发达地区摆在第五位,在欠发达地区摆在第一位,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资金的支持。3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层次性。从农民对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来看,486%的农民认为,进行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等是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相当多的受访者认为,乡镇政府应加强社会治安、发展文化、提供农业技术信息、保障民主权益和经济利益等公共服务。从农民对村委会提供的公共服务要求来看,依次是种植和养殖技术为454%、提供信息为45%、维护社会秩序为348%、协作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347%、帮助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为242%、组织农民生产合作为227%。同时认为,合作医疗、养老扶贫、水利建设、道路设施等公共服务仅靠基层政府难以提供,需要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4]4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满足程度的非均衡性。在基础教育方面,农民过去所面临的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随着投入的增加,大多数认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占23773位农民的80%;在卫生医疗方面,随着新农合的推广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90%的农民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在文化生活方面,602%的农民认为农村文化活动“枯燥贫乏”,而且对“参与度”、“形式”、“设施”及“组织管理”的评价也很低。在农村科技服务方面,40%以上的农民表示不满意。这显示出当前教育、卫生服务水平有很大提高,而文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均相对滞后。5农民的主体性在逐步提高。当前农民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也要求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要求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何精华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表明,2833%的农户认为,政府经常询问并认真考虑我们的意见和建议,2708%的农户认为,政府很少询问、而且也不听取我们意见和建议,3229%的农户认为,政府从来未询问过,1250%的农户说不清,说明农民对公共服务项目的决策参与度较低,影响了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公民(农民)和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为此,必须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一)公共服务回应体制创新。回应体制,主要包括回应谁的需求、谁来回应需求、接受或发现需求的渠道、如何回应、效果反馈、再回应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的回应体制是政府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本要求。政府必须了解公民(农民)、企业及社会需要什么,要求政府提供何种服务,以及如何有效提供这种服务,并进而对这种需求作出有效回应。[5]1推进公共服务观念的转变,健全公共服务承诺制。政府要由恩赐者的角色转到服务提供者和需求回应者的角色上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施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提高政府公信力有重要意义的农村公共服务承诺制。2以公众为服务导向,注重公民参与。确保在政府服务的各方面均有规范化的公民参与途径,同时必须疏通政府与公众对话的渠道,了解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是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途径,扩大农民参政议政的比例,提高其参与公共政策选择的主动性和参政水平。二是建立以有线电视为主、通讯网络为辅的覆盖县乡的服务信息网络,为每个村委会配置电脑,及时传达党和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及其公共服务信息,收集和反馈公众意见。三是设立主要领导接待日,加强领导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沟通,正确处理农民上访等问题。四是定期对辖区公共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准确把握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根据现实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有步骤地解决农民需求。[6]3完善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尽管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内涵是指政府有效整合职能,在一个集中的办公地点为公民(农民)提供全程式高效、快捷、公开、透明服务的一种行政服务形式,旨在建构一个回应力更强、效率更高、服务更到位的政府。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近十年发展的绩效来看,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政务公开为纽带,建立了省市县乡和职能部门相结合的纵横体系,将行政服务中心作为集中公开办事的重要平台,并赋予其集中审批、集中服务和集中受理投诉的职能。二是以提高效能为目标,打造政府行政审批职能集中运行的综合平台。三是以整合程序为突破口,探索转型时期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实现路径。四是以优质服务为归宿,提供了规范部门行为、建设服务政府的成功经验。五是以电子网络为手段,奠定了构建互联互通、高效快捷的电子政府的基础。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滞后,思路不够明晰;服务功能不全,职能不够明确;法律支撑不力,体制不够顺畅;部门利益驱动,行为不够规范;保障措施不硬,配合不够协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是:要加强理论研究,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体制保障;突出程序透明,严格流程监管;监督权力运行,加强规范管理;推进电子政务,深化政务公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