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共管理 » 正文

关于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的多维分析

2021-4-9 | 公共管理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同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服务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全面关注,由于在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以及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化问题,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随着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的出现和加剧,公民希望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借助公共权力来化解矛盾和冲突。但同西方相比,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服务无论从公民自身的素质、政府的认识以及互动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的现状,公共服务创新中公民参与有如下几条路径选择:第一,要提升政府的理性认识。政府一方面要认识到公共服务创新本身的属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公共服务创新仅仅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本身是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公民参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要纳入到政府的理性认识中去。第二,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想要公民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去,仅靠政府的政策约束是远不能达到目的的,政府要加强对公民的培训和引导,并适时地组织公民参与实践,在整个社会建立起公民参与的氛围。第三,要根据实践的反馈不断地建立和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第四,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公民参与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第五,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6]

改革科层制,构建新型政府组织形式

深圳是我国首个践行精简政府机构,实行大部制的城市。2009年8月,深圳市政府公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深圳市按照“大部门”方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大行业、大管理”的思路,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了全面重组。改革后共设立31个机构,主要分为3大类:“委”、“局”、“办”。其中,“委”即“委员会”,肩负决策职能,包括发展和改革委、科技工贸委、财政委、国土和规划委、交通运输委、卫生和人口委、人居环境委共7个委员会;“局”,是执行机构,包括住房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文体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办”,即办公室,包括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法制办公室、金融服务办公室。前者协调突发和应急管理工作,后两者是协助市长工作,不具备对外管理职能[8]。根据深圳市有关文件和资料的介绍,深圳此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要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着重解决制约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圳此次改革实现了5大突破:第一,统筹宏观发展,提升产业能力。组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全市产业统筹管理。第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整体协调发展。具体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相结合,交通运输统筹以及林业园业进行统一管理。第三,全面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与水平。统筹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筑节能、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工作。第四,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统一监管执法。第五,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突出改善民生。[9]从深圳的此次改革可以看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速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这就使政府回归于本位,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能够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事,坚决放给市场;凡是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一律交还企业;凡是能够由社会组织解决的事,积极移交社会组织管理;凡是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要切实履行好。[10]总之,这种分层级的政府组织结构、大部制的组织框架对于转变政府职能至关重要,值得全国各省份地区学习效仿。大力进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就是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传统计划经济条件的政府管理模式而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大包大揽,所有的农工商业从计划到生产再到最后的分配,都由政府统一计划并发出指令,而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主要采取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相对于传统的政府管理形式则“是从理念到社会秩序,到产生过程,到宗旨,到其承担的任务,再到其担负的责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的政府,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变革。”[11]

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的公民监管、舆论监督体制

坚持将公共服务从提案到政策出台再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以记者招待会、信息上网等等方式向公众公布,让公民和舆论监督。[12]并且设立反馈路径,政府的政务信息上网和开通政府官方微博或领导个人微薄是实现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大大方便政府与民众的交流,使政府工作能够切实得到监管。针对公共服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不法行为及时根据民意进行修正和处理,使公共服务建设能够真正用之于民,为民造福。

建立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和评价机制

多年来,我国评价各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的主要指标是经济指标,这样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建设。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制定公共服务建设标准,将其纳入到考察地方政绩的体系中来,并且要赋予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成效较高的权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坚持透明性、公开性的原则,以公民为中心,以满意为尺度,积极引入外部评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13]

技术创新:实施公共服务的“三个一”工程,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即一站式服务工程、一卡通工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1.一站式服务

如今,各地区都在积极地探索一站式服务的具体模式。一站式公共服务机构既是中国公共服务理念、模式和手段创新的载体,也是中国政府职能改革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14]一站式服务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在人员、时间、地点以及工作流程上的通力配合,如何协调好各个部门,以最低的成本带给市民最方便的服务是一站式服务的重中之重。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往往是一站式服务的“最佳见习区”。在社区工作站、或计划生育家庭健康指导站等基础上,建立实行人口登记、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综治、房屋租赁备案及相关便民办税等服务管理事务“一站式”受理。实行“多证合一,多措并举、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除了服务窗口和大厅的“一站式”受理外,还有一种形式是电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务。所谓电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务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公共服务的提供环节为关键基点,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和公民的服务需要,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或者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为公众提供便捷、一体化的服务。这种以增进服务效能为核心的业务流程设计超越现有的政府体制结构的限制,目的在于通过相关部门协作,将相关部门的活动集中到一个业务处理平台上,追求某一项政府业务效能最大化。[15]政府在处理事务时,首先需要保证审批流程的流畅。在构建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首要因素是政府领导者。建立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就是改革现有的政府模式,这就要求领导者有足够的决心和魄力,并且了解一站式服务的相关流程,还能够调动手下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给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提供先决条件。其次,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新兴电子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它包括过程集成模式、后台信息共享模式和前台混合运行模式。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16]最后,是跨部门的政务协同。要求政府在追求管理服务整体效能过程中突破组织隔阂、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跨组织流程的对接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政务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