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国内羽毛球人才流动特征分析

2021-4-9 | 体育

关于我国的羽毛球运动与归侨的关系,1982-05-29,万里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首次捧得“汤姆斯杯”的中国羽毛球代表队时曾深情地指出,羽毛球在我国是1949年以来刚刚开始的一项运动,在第一、二代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中,绝大部分是归国华侨,归侨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以这些归国华侨为代表的优秀羽毛球人才从海外向国内的流动为新中国带来了羽毛球运动,为羽毛球运动在国内的重点发展乃至逐渐在世界独领风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羽毛球的全面提高与第一、第二批归国华侨的关系:在林丰玉、汤仙虎、陈玉娘等归国华侨的地精心培养下,韩健、李永波、栾劲、孙志安、姚喜明、刘霞、韩爱萍、张爱玲、李玲蔚等一批新秀脱颖而出,成为完全由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老一辈归国华侨的流动价值也得到了新的诠释。如今,由王文教、汤仙虎等教练培养出来的李永波在成功完成优秀运动员的转型后,以羽毛球总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国羽毛球队继续在世界羽坛占据领先地位,这一现象已将羽毛球优秀人才的流动价值最大的表现了出来[2]。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得益于海外华侨向国内的流动,在他们言传身教下所培养出来的队员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羽毛球发展的关键人物,羽毛球这项泊来运动在优秀人才流动的作用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优势项目。这种流动性的发展特征更为世界羽毛球的普及与提高,不断增强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活力与发展潜力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

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的流动形式及其影响

1.垂直流动

长期以来,我国羽毛球运动都是在走一条竞技体育的道路,“举国体制”成为促进羽毛球运动成为我国优势体育项目的关键因素。“举国体制”的实质就是“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利用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特点,把丰富的体育资源挖掘出来、充分选用起来,通过竞争和协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到国际赛场为国争光”(2001-02,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因此,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垂直流动的形式成为“举国体制”发展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3]。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归国华侨林丰玉、王文教为典型代表,他们先是作为福建队的队员兼教练,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被调入国家队担任教练,尽管福建队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确保了“举国体制”下国家羽毛球发展战略的实现,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向上发展的垂直流动形式也从此确立了起来。每一名羽毛球运动员都将由地方队进入国家队视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在各级体育部门的管理与配合下,这一条垂直通道始终保持着畅通。各地方队都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地方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都能毫不犹豫的舍弃地方利益[4]。因此,国家队向地方队要优秀人才的时候都是指令性的调令,同时向地方队退回运动员时也是强制性的。这条优秀运动员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垂直流动方式的形成,实现了“举国体制”下,国家队以最强的人员组合和发展趋势去实现竞技赛场的辉煌成绩。为了全面提高各地方队的整体水平,国家队经常进行大规模的集训,将全国各地的优秀运动员集中起来训练。因为给每个省市的专业队都有名额,有利于国家队从中发现、选拔更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普遍开阔了地方队运动员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在较高的技术环境中得到锻炼,这对于他们回到地方队带动当地的羽毛球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全国的羽毛球发展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垂直流动的形式和特征,确保了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发展从无都有,并发展成为世界羽毛球强国。

2.平行流动

羽毛球运动得以在更多省份开展,是在国家的指令性调动下,将羽毛球运动发展强省(市)的优秀教练、运动员调到羽毛球运动未开发或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担任教练,完成提高当地羽毛球水平的任务。是他们的平行流动,推广、发展了更多省市的竞技羽毛球运动,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羽毛球人才,为优秀人才垂直流动的通道输入更多的人才资源,确保了我国竞技羽毛球运动“举国体制”发展战略的实现。众所周知,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发展初期,优秀羽毛球人才主要都是归国的华侨,他们也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家乡福建、广东等地,他们的存在迅速带动了当地的羽毛球发展水平,并且形成了当地重点发展的优势项目。羽毛球运动得以在全国更多省份开展,还要得益于周恩来总理的一次重要指示。1972年全国举行五项球类运动比赛,辽宁等一些没有专业羽毛球队伍的省份也因此没有报名参加羽毛球赛,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指示辽宁等一些省份要发展羽毛球运动,林丰玉接受了指示去辽宁执教,并开始组建了14人的辽宁省羽毛球队,从此带动、提高了辽宁羽毛球的运动水平,韩健、陈昌杰、李永波、张宁等一批辽宁输送的世界冠军的涌现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江苏、浙江等省份竞技羽毛球水平的提高也与国家指令性的调动优秀教练员任教有着直接的关系。辽宁、浙江、江苏等省的快速崛起打破了福建队包揽三届全运会男子项目冠军、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实现了国内几支强队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都已垂直流动为主要流动形式,各地方队之间优秀人才的平行流动不是很畅通,各省市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对省市间人才的平行流动态度并不积极,有些还通过行政干预限制优秀人才外流,这就造成了个别省市人才过剩,而一些地区人才短缺这样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的现象,造成了个别省市多年垄断国内羽毛球赛场的局面,形成了竞技羽毛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少数省市重点发展的格局[5]。

3.国际间流动

中国羽毛球运动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从无到有,发展为世界公认的羽毛球运动强国,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归国华侨带来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和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秀羽毛球人才的国际间流动,为中国带来了羽毛球运动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羽坛的强势地位,进而使中国成为向全世界推广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力量,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优秀羽毛球人才的国际间流动也搭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桥梁。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在羽毛球运动发展初具规模后,就通过向一些国家派遣优秀羽毛球教练的援外形式,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羽毛球运动,不但推动了全世界羽毛球的整体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起到了为政治服务的重要作用[6]。如今,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国际间流动的趋势正在逐渐增强,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前国家队教练李矛选择到韩国国家队执教,他的这次国际间流动,为韩国的羽毛球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增进了中韩两国之间的友谊。前国手周蜜退役后到中国香港发展,现世界排名第二,实现了运动生涯第二次大的飞跃,也极大地推动了香港地区的羽毛球发展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华侨归国的国际间流动行为是为了发展中国的羽毛球水平,几十年后,中国在成为世界羽毛球强国后部分优秀人才的国际间流动,推动了更多国家的羽毛球发展水平。可见,优秀羽毛球人才的国际间流动,是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世界羽毛球打法、技术风格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例如,王文教、陈福寿的归来带来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羽毛球灵活的技术特点,结合自身速度快、技术细腻的特长,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快、准、狠、准、活”的技术风格。

Top